知识库 > 头部 > 口腔 > 牙移位 > 内容

牙移位内容

你有牙周病吗?牙周病发展分为...

病请描述:如何自我判断是否患有牙周病? 牙龈红肿;牙龈萎缩;嘴巴中呼出臭味;牙齿易摇晃;感觉到牙齿漂浮;牙龈间的牙龈形状并不呈现三角形;牙龈易出血;食物易嵌塞在牙齿缝隙中;牙龈出有脓液,以上症状满足的越多,也有可能是牙周病。 牙周病是如何发展的? 1、牙龈炎 牙周病是由牙龈炎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牙菌斑和牙结石在牙龈线周围堆积,从而导致牙龈炎。即使认真刷牙,天天用牙线,也不能清除牙菌斑,牙菌斑可刺激牙龈组织,从而诱发牙龈炎。用牙线、刷牙时均会出现牙龈出血。此时正确刷牙,牙龈损伤就有可能恢复正常。 2、牙周炎 支持骨的作用是固定牙齿,支持骨、纤维出现难以逆转的损害,牙龈出现牙周囊袋,食物残渣易残留,牙菌斑生成速度快。此阶段科学规范治疗,做好口腔保健,就能避免病情恶化。 3、重度牙周炎 支持骨和纤维受到严重损害,以至于牙齿移位和松动,从而降低或丧失咀嚼功能,最终只能把牙齿拔掉。 牙周病如何治疗? 第一阶段 做全面检查,大致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根据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第二阶段 第一步是洗牙,做牙根平整术,使得牙根表面光滑。同时应掌握科学的刷牙方式,树立勤洗牙的意识。 第三阶段 重度牙周病需接受手术治疗,仔细清洗牙根,调整牙槽骨,把发炎感染的组织去除,这样能更好的维持口腔卫生环境;与此同时,应及时修补缺失的牙齿,可佩戴假牙或植牙,保证咀嚼功能恢复。 第四阶段 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根据口腔情况,严格按照医嘱定期复查。 温馨提示 牙周病治疗后并不是万事大吉,没有做好口腔清洁,所有的治疗都会功亏一篑。治疗结束后部分牙根暴露,对冷热非常敏感,需听从医生建议用抗敏感的牙膏,又或是在牙根上涂抹含氟的抗敏感剂,这样能让牙根变得更加坚硬,又能提高牙齿光泽度,减轻牙齿敏感程度。

章宁波 2023-03-16阅读量2780

隆鼻术基本常识(二)

病请描述:隆鼻术基本常识   西风东渐数百年,造成国人普遍不满意自己的鼻外形,一直以来,隆鼻术都是蔚然成风,并将成普及之势。关于隆鼻的基本常识有必要广而告之,让求美者心中有数,不要轻易被不良宣传所误导,造成不好的后果,则本文的初衷就达到了。   隆鼻适应症 (1) 隆鼻术只适于鼻骨发育缺陷、外伤等原因造成的鼻梁低平凹陷,同时有鼻部其他缺损的病人不能仅通过此手术解决。 (2) 隆鼻术用固体医用硅胶或自身的骨或软骨经修整后植入鼻背部,矫正鼻梁的低平凹陷,从而增加鼻背部乃至整个鼻部的立体感,让人神采飞扬,见之忘俗。 (3) 隆鼻术后,如果没有出现植入假体的排斥反应和植入骨或软骨支架的吸收,美容效果将维持终生。 (4) 外鼻的发育完成在16~ 18岁,因此,隆鼻术应在18岁以后进行。由外伤造成的鼻梁严重凹陷病人,如果年龄小于18岁,可先行鼻骨的复位,18岁以后再根据鼻部畸形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鼻部及周围的感染性炎症(如鼻炎、皮肤疖肿等)使切口感染的机会增加,感染可造成植入假体的排出和骨或软骨支架的吸收而导致手术的失败,因此,手术应在感染病灶的彻底治愈后进行。   术前准备 患感冒、鼻炎、鼻窦炎病人应在完全治愈后才能进行手术,在治疗过程中服用丹参、阿司匹林等活血药物的,应在最后一次服药1周后再考虑进行手术。鼻部疖肿等感染性疾病也须在完全治愈后才能手术。术前请五官科医生检查鼻中隔及鼻甲也很必要。   康复护理 (1) 疼痛处理:术后24小时内,病人会感到鼻部的刺痛。如果疼痛难以忍受,病人可服用布洛芬、扑热息痛等。 (2) 愈合过程:术后术区皮肤可出现青紫或肿胀。青紫多在24小时内消退,有的可持续数周。术后肿胀在2-6周时即基本消退。肿胀消退前,鼻部要比最终高度高。术后第2天受术者可随诊一次,医生将取出鼻孔内消毒棉球。骨或软骨取材处在拆线前每隔一天随诊一次或按医生的要求检查切口愈合情况,并对局部进行消毒处理。 (3) 包扎:仅用硅胶假体隆鼻,一般不用包扎固定,用自体骨或软骨做支架,术后除鼻孔内塞入碘仿纱布外,外部还要用胶布或牙印模胶固定,包扎绷带去除后,可用保鲜膜包裹温热湿毛巾覆盖于鼻部,以减轻鼻部的不适感,同时可轻微用鼻呼吸,使鼻孔内保持湿润。 (4) 鼻孔护理:不挖鼻孔,严防鼻部受伤,以免使假体或骨支架移位。打喷嚏可能会把塞在鼻孔内的棉球、油纱或橡胶管喷出。出现这种情况时,及时告知手术医生。术后2-4周内不要擤鼻涕,因为擤鼻涕造成鼻腔内压力增高,可能引起鼻出血,也会使气体由鼻内切口进入鼻部皮下,造成暂时性鼻部皮下气肿。如果有鼻涕,可轻轻吸入口内吐出。可向鼻孔内喷雾生理性海水,促使鼻内干痂吸水而变成凝胶状,坚持数天或数周。鼻内黏膜常出现干燥,夜间休息时室内可使用加湿器。如果鼻内出现松动的血痂,应有医生帮助去除。 (5) 口唇护理:术后早期张口呼吸造成口唇干燥,可在口唇上涂用唇膏或凡士林预防。 (6) 拆线:鼻孔内切口的缝线在术后5-7天拆除,取材部位的缝线在术后10天左右拆除。 (7) 瘢痕:切口位于鼻孔内,较为隐蔽,如果鼻小柱有附加切口,可适当涂抹消瘢痕药膏进一步淡化切口痕迹。   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 化妆:眼部太浓的化妆会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面部中央,因此,术后3周内,应避免太浓或色彩鲜艳的眼影。 (2) 眼镜:戴眼镜可使人的注意力远离鼻部,手术1周后可佩戴浅色镜片眼镜。眼镜架下垫一些泡沫材料或贴一贴创可贴可避免眼镜久压造成的不适。 (3) 饮食:应避免饮酒和进食辣椒等刺激性食物,直至拆线后恢复正常口味的饮食。 (4) 恢复工作:硅胶假体隆鼻的病人如果没有鼻部青紫,术后第2天即可参加工作。用自体骨或软骨做支架的病人,最早要到取材部位切口愈合才能参加工作,20天后参加工作较为适宜。 (5) 社交活动:3-6周内,喝酒及熬夜均可使鼻部出现疼痛、肿胀及发红。但3-4周内参加短时的晚会等活动不会造成太大的不适。 (6) 体育运动:术后2周甚至6周内,弯腰抬举奔跑等剧烈活动都会使鼻部感到疼痛。鼻部受到打击后会导致假体或骨或软骨的偏位甚至脱出,因此,6周内应尽量避免各种剧烈体育运动,6个月内避免任何球类运动。硅胶假体隆鼻术病人甚至终生都要避免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和双方接触竞争性比赛项目,如足球赛、拳击等。 (7) 性生活:性冲动造成的面部充血可能造成鼻部刺痛、肿胀甚至出血,性伙伴不慎碰到鼻部,可能造成肿胀复现而且需数月才能消退,严重的可造成植入假体的移位。因此,性生活应推迟到术后10-14天,最好是3周后恢复正常性生活。   手术并发症 隆鼻术尽管是一种安全性较大的美容手术,但是,由于植入假体是异物,自体骨或软骨又必须从身体其他部位取材,因此,该手术仍有一定的手术并发症。 (1) 异物反应:主要表现为手术后水肿不消退,切口不愈合,并有黄色液体从切口流出,这是机体的一种排斥反应,取出假体改用自体组织支架即可治愈。 (2) 假体偏位:隆鼻术后鼻梁不直由假体安放位置不正造成,是隆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但是,手术后即出现的偏位可能由肿胀或局部的少量血肿造成,这种假性偏位不需要处理。严重偏位需重新手术调整。 (3) 感染和局部皮肤溃烂:这是隆鼻术最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表现为鼻部的红肿,皮肤的坏死,假体的露出等。发生这种情况后,如果用抗生素不能控制感染,应及时取出假体。 (4) 骨或软骨支架的吸收:用自身骨或软骨支架的病人,由于后期会出现移植组织的吸收,鼻外形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从而影响美容效果。

丁志 2020-04-20阅读量9338

什么是牙周病,牙周病症状是什...

病请描述:    经常听到人说道牙周病,目前牙周病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但主要分为龈炎、牙周炎、牙周创伤、青少年牙周炎和牙龈萎缩等。严重者牙齿可自行脱落或者导致牙齿的拔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牙周炎是我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    龈炎主要表现为牙龈和龈乳头变圆纯,光亮,点彩消失,龈质粉软脆弱,缺乏弹性,龈探诊易出血,局部有牙垢或牙结石存在。    牙周炎除龈炎的表现外,还有牙周袋形成,牙周袋内可有脓液溢出,牙齿不同程度松动,X光照片可见牙槽骨呈不同程度吸收。    牙周创伤,由于咬合力过大或者是方向异常,超越了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负荷,使牙周支持组织产生的破坏性的疾病。它发展缓慢,一般没有明显症状,有时候感觉咀嚼无力,或者是有隐疼或者是钝疼感。    青少年牙周炎,是累极多数牙齿的牙周组织的慢性变性损害,其特点是大部分患者比较年轻,病变发展迅速,以至于发病早期牙齿就出现松动、移位、牙周袋形成。    牙周萎缩,主要是牙龈和牙槽骨骨组织的退缩性病变,表现为牙龈萎缩、牙颈部或牙根暴露。发生牙周萎缩的主要原因是牙颈部牙石对牙龈的压迫,该部位的牙长期废用或者是全身性的因素所导致,也有可能是不正确的刷牙方法。    牙周病最重要的是维护治疗,就是回家以后要自我刷牙,控制菌斑,每天早晚刷牙,而且要做到有效刷牙。平时要使用牙线和间隙刷,或者可以使用冲牙器,也可以选择使用电动牙刷,但是一定要刷到位,时间上要有控制。

章宁波 2020-04-06阅读量1.2万

刷牙总是出血?舌苔变厚是怎么...

病请描述:今天,微医君准备和大家聊聊关于「口腔健康」的问题。别看上面说的这些好像都是“小毛病”,但其实全都隐含着一些口腔疾病问题,对此,微医君只想劝大家一句:1.牙龈出血多数是牙龈炎所致,而非缺乏维生素几乎80%的人在刷牙时都碰到过这种情况,但一般大家也都不在意,觉得可能是缺乏维生素,吃点蔬菜就好。然而,除非一连两三个月不吃蔬菜水果等含有VC的食物,否则大多数牙龈出血都是牙龈炎的表现。(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你的牙刷刷毛太硬了……) 口腔内的细菌聚集、互相粘附,并与唾液等物质形成“牙菌斑”, 时间一长就会形成牙石,从而导致牙龈组织产生炎症,甚至进一步发展为牙周炎。轻者在刷牙、吮吸、咬硬物或剔牙时出血。重者在轻微刺激或没刺激时也会出血。(其中青少年和孕妇尤其容易患牙龈炎) 应对措施:可通过洗牙的方式有效去除牙结石和牙面上的菌斑、软垢,从而控制牙龈炎或牙周炎导致的牙龈出血情况。同时,尽可能选择软毛牙刷,刷牙时力度不要过大,减少对牙龈的刺激。2.吃东西总塞牙牙周炎是成年人塞牙最常见的原因正常情况牙齿之间并不会存在缝隙,也就很少会发生塞牙,如果你吃东西经常会塞牙,那说明你的牙齿出现“问题”了,其中牙周炎是成年人塞牙最常见的原因。 牙周炎会导致牙齿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和移位,这也就使得原本紧密排列的牙齿中间会出现缝隙,食物自然也就容易嵌进去。除此之外,蛀牙、阻生智齿(通常塞牙发生在口腔最里面)、牙齿缺失、牙齿排列不齐等原因也会造成塞牙。 应对措施:因牙周炎导致的塞牙需寻求牙周科医生的帮助进行基础治疗,但是,牙周病即便被控制住了,退缩的牙龈依然很难恢复。因此大家只能通过勤刷牙、使用牙线的方式尽可能清除牙缝深处的食物残渣。其他原因导致的塞牙应对症治疗,比如修补蛀牙,拔除阻生智齿,修复缺失牙,对牙齿进行正畸矫正等。3.舌苔厚腻产生口臭,导致蛀牙、牙周炎等正常情况下,粉红的舌头上应该只是覆盖着一层淡淡的白色舌苔,但不少人的舌苔却是又厚又腻。导致舌苔增厚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感冒、长时间不进食、唾液减少等,但很多时候往往是因为人们不注意口腔清洁、食物残渣存在舌苔上所致。 而舌苔上的这些细菌,有些会导致蛀牙、牙周炎等疾病;还有一些会分解蛋白质,产生有臭味的含硫化合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口臭」。 应对措施: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刷牙的同时也要记得轻刷舌苔。可以选择专门的刮舌器(有些牙刷背面也有专门的橡胶是用来刷舌苔的),刷的时候尽可能伸长舌头,保持一定的压力从后往前刮。该动作需重复若干次,每次开始前可将刮舌器放于流水下清洗干净。4.牙缝变大除先天因素外,大部分由病变引起牙缝变大的主要原因是牙龈乳头的地方退缩,前面微医君就说过,牙周炎会导致原本排列密切的牙齿变得松动错位、自然也就出现了牙缝。而经常用牙签剔牙、刷牙不当就会使得这个缝隙越来越大。除此之外,两个相邻牙齿之间的正常牙体组织出现龋坏,也会导致牙缝隙变大。应对措施:治疗牙周病是首选,基本控制牙周炎症,可以避免牙缝进一步扩大。更改不良刷牙习惯、修补蛀牙、做牙齿矫正/修复也是可行的方式。5.吃饭时总咬舌头可能为脑血管病变的前兆,需引起重视俗话说“牙齿和舌头也有打架的时候”,偶尔咬到一两次当然没什么问题,多为吃饭时说话、注意力不集中所致。但如果是经常性咬到,那可能是以下两种情况导致:(1)牙齿咬合有问题;(2)当经常出现无意识地咬舌头,且经常都咬到同一个部位,可能为脑血管病变的前兆(如脑梗死、脑出血),这种情况多见于中老年人。同时还可能伴有流口水、手脚麻木等症状。 应对措施:如果是第一种,可去医院口腔正畸科做个检查,确诊后进行正畸矫正。如果是第二种,则需引起重视,微医君建议应尽早去神经内科做检查,确认是否患有神经系统疾病。保护牙齿,应注意哪些方面?保护牙齿,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做好口腔清洁工作+定期检查,不过根据年龄的不同具体做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微医君特别为大家总结了两个版本。 儿童版1. 从小养成口腔清洁的好习惯●从孩子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一般在6个月左右),家长可在孩子喝完奶后用纱布或棉签沾水擦拭牙面进行口腔清洁。●等孩子长牙多一些以后,可以用乳胶指套或指套型牙刷为孩子清洁口腔。●孩子2岁之后,可以培养他早晚自己刷牙的习惯,不能因为孩子不喜欢刷牙,就选择用漱口代替。(如果担心孩子刷不干净,可以再用牙线帮孩子清理一遍。)2.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孩子第一颗乳牙萌出后的半年之内建议带孩子进行第一次口腔检查,此时医生可以帮助判断患龋齿的风险,并提供指导意见。●1岁半以后的孩子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常规口腔检查,这将有助于尽早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口腔疾病(比如龋病、牙列畸形等),此时治疗效果较好。 3.对牙齿进行一些保护措施:涂氟和窝沟封闭●涂氟防龋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定,一般只要在2岁以上,可以配合医生操作即可。普通的预防每半年一次,蛀牙多的孩子需要每三个月做一次。●对于一些比较容易长蛀牙,口腔卫生状况又不佳的孩子,建议在10~12岁左右对恒牙中的 8 颗前磨牙进行窝沟封闭。4.避免摄入过多含糖多的零食,比如饼干、糖果、蛋糕以及含糖饮料等。有夜奶习惯的孩子,也要早日戒掉。成人版1.早晚各刷牙1次:刷牙时注意将刷毛倾斜45度,这有助于更好地清除牙菌斑;牙齿的外侧、里侧和咬合面都要兼顾(也别忘了刷舌苔);每次刷牙时间不低于2分钟。2.使用含氟牙膏:选择牙膏时注意挑选含「氟」的牙膏,它对于预防龋齿比较有效(《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也推荐使用)。3.每天至少使用牙线1次:牙齿邻面有很多食物残渣是牙刷无法刷到的,这些不清理掉就会滋生细菌,导致龋齿、牙龈炎等口腔疾病。4.少摄入富含酸性物质的食物和饮料:包括柑橘类水果、各类糖果、腌菜、泡菜、各种软饮料。另外,茶类和咖啡容易引起牙齿色素沉淀,应适量饮用。5.每年安排1次口腔检查(洗牙1次):即使每天做到了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时间久了牙齿上还是会形成牙石,这时就只能通过洗牙来清除。*本文为微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

健康资讯 2020-01-13阅读量1.0万

为什么有的种植牙安装后会发生...

病请描述: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种植牙修复,有一些患者在安装完种植牙后会抱怨:“吃饭没什么问题,咬合也很好,但是很容易塞牙,特别是在吃了纤维性的食物以后。”那么,为什么种植牙修复后会出现食物嵌塞问题呢? 临床中,我们通常将食物嵌塞分为水平型食物嵌塞和垂直型食物嵌塞,产生水平型食物嵌塞的主要原因是牙槽骨严重吸收,龈乳头退缩或丧失,导致相邻牙齿的牙颈部间没有龈乳头(牙肉)充盈;再加上种植体肩台直径小于原天然牙穿龈部分的牙根直径,使种植体与天然牙之间的距离大于天然牙之间的距离,使得牙间乳头难以完全充盈,此时,在唇舌肌的压力下,食物被水平压入该缝隙中。这种类型的食物嵌塞相对较易清除,利用牙线、牙缝刷和冲牙器等工具,患者通常都可以自行清理干净。 而垂直型的食物嵌塞通常是由于相邻牙齿之间的接触关系不良造成的,嵌塞食物不易去除,也是患者抱怨最多的一种情形,造成种植牙发生垂直型食物嵌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种植牙和天然牙的“解剖”结构不同。 种植体与牙槽骨之间的骨结合是刚性的直接接触,因此,正常状态下种植牙是坚固不动的。而天然牙根与牙槽骨之间存在牙周膜,该结构中的胶原纤维使得天然牙在受力时能够产生一定的生理动度。因此,在咀嚼时,当对颌牙齿将食物纤维压向牙间隙时,由于种植牙不动,而天然牙会反应性地向另一侧移动,从而在两牙之间产生微小缝隙,导致食物嵌塞。尤其是当患者患有牙周病时,天然牙松动程度增大,食物嵌塞的发生概率也更高。 2、种植牙和天然牙之间存在台阶。 如果后牙长期缺失没有及时修复,对颌牙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伸长。此时,在与该伸长牙齿相对应的区域进行种植牙修复时,种植牙冠则会低于相邻的天然牙,使得两者之间出现台阶。这种台阶的存在,会使牙齿之间的接触范围和接触区域的形态发生变化,导致食物嵌塞。另外,长期缺牙后,由于对颌牙齿得不到天然磨耗,使得部分牙尖特别尖锐,如果此牙尖正好对着牙间隙,就会向杵臼一样将食物压进牙间隙内,导致食物嵌塞。 3、邻牙发生倾斜、扭转、移位或错位。 牙齿缺失后长期不修复,还会导致邻牙向缺牙区倾斜、移位、扭转,甚至发生错位。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种植牙与天然牙之间的接触关系不良,是发生食物嵌塞的高风险因素之一。 4、天然牙的生理、病理变化。 不少患者在戴牙初期并没有食物嵌塞现象,但使用几年后,种植牙则与前面的天然牙之间出现了接触不良现象,甚至有明显的缝隙产生。这是因为我们的天然牙都有一个向前牙(门牙)方向靠拢的趋势,当相邻的牙齿都是天然牙时,互相之间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过程,但是当邻牙是种植牙时,由于种植牙没有动度,因此,缺乏相互之间的动态协调能力,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两牙之间的接触区改变或丧失。当然,如果相邻天然牙出现龋坏、牙体缺损等病变,就会更加雪上加霜。 5、种植牙冠崩损或松动。 当种植牙冠崩瓷或者固定螺丝松动时,会导致接触区破坏,导致食物嵌塞。 如果出现了垂直型的食物嵌塞,该如何解决呢? 1、修复前应对牙齿的形态和位置进行调整和纠正。对于伸长、倾斜、移位以及形态不良的的牙齿,医生通常会进行适当调磨,目的是使牙齿的排列曲线、牙冠形态尽可能接近正常理想状态,因此,患者切不可因噎废食,认为磨牙不好,拒绝医生调磨,给今后的修复带来困难。另外,对于牙齿伸长、移位严重的患者,最好能在种植术前进行正畸治疗,调整牙齿的位置和修复空间,形成协调稳定牙列关系,为今后的修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定期复查。种植牙戴牙后,切不可就此认为万事大吉,建议患者做到一年一次的定期复查,这样,医生可以及时发现一些问题,如:螺丝的轻微松动、牙冠崩瓷、天然牙的磨耗不均等现象,及时进行加固、修理及调改,将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 3、有条件的患者,建议制作2副义齿,一副是作为过渡用的树脂冠,在试戴过程中,根据使用情况对修复体外形、接触区的形态和范围进行调整,直至各方面达到要求并稳定一段时间后,参照该过渡义齿的形态制作永久修复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或减小食物嵌塞的发生几率。

王方 2019-08-15阅读量1.4万

牙周病对种植牙的危害

病请描述: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上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通常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周溢脓、牙周脓肿、牙齿松动、牙龈退缩、口腔异味等。临床中,有不少患者因为严重的牙周病导致缺牙前来求治。那么,和牙周健康的患者相比,有牙周病史的患者能够种牙吗?通常会面临哪些风险?又该如何应对呢? 1、口腔环境差 牙周病患者的口腔卫生往往非常不好,临床可见:牙龈红肿,牙面上覆盖大量的软垢、牙石。此时,若不进行规范的牙周治疗而盲目进行种植手术,则很容易发生种植体周围感染,导致种植的早期失败。 2、可用骨量严重减少 牙周病患者,由于持续的牙槽骨吸收,牙龈退缩,牙齿看上去比较长,并且在牙齿之间会存在缝隙(通常称之为:黑三角),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种植牙治疗,修复出的牙冠通常较正常牙冠形态长,牙冠的长宽比不协调,在前牙区便会影响到美观效果,在后牙区则会增加种植牙的受力风险。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为了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通常需要进行相应的软硬组织增量(也就是医生常说的植骨、补牙肉)。 3、口内余留牙倾斜、移位 牙周病患者进行种植牙修复前,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综合考虑治疗方案,绝不能“缺哪补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尤其是当口内的多数余留牙出现伸长、倾斜和移位时,常造成修复空间不足,咬合关系紊乱,形成咬合创伤,此时,需结合牙周、正畸、牙体牙髓、口腔修复、口腔外科等多学科进行联合治疗。 4、牙周病患者可能伴有全身因素 众多研究已经证明,牙周炎与许多全身疾病有关。如:糖尿病患者比常人更容易患牙周病,特别是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牙周病是心脏病、中风疾病的风险因素等。急性脑血管缺血患者更容易有口腔感染。此外,抽烟和牙周病之间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当患有牙周病时,不仅要做好局部的口腔环境管理和治疗,同时还要兼顾全身状况,共同应对牙周病。 牙周病不是种植牙的禁忌证,但是,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牙周病是不宜立即进行种植手术的。综合考虑、系统治疗、长期监控是保证牙周病患者种植修复长期成功的关键所在。“路漫漫其修远兮”,是对牙周病患者种植治疗的真实写照,不论患者还是医生,都不能急于求成,只有耐心地善待“它“,才会得到“它”长久的陪伴。

王方 2019-07-09阅读量9320

听说大小脸的人有这种苦恼,左...

病请描述: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从此再也没有忘记你的大小脸...   照镜子时感觉脸歪歪的 别人家的脸都是左右对称 而你的则大小不一   拍左脸→→海绵宝宝   拍右脸→→派大星   大小脸不仅拍照难看,还影响五官和谐 自拍的时候找了两小时的角度 还是拍出来差异明显的左右脸   大小脸,是一种比大脸更深的痛!   实际上,就面部美学来说,人的左右脸不是完全对称的。据相关研究,左右脸不对称程度在5%以内是正常的不对称,左右脸的不对称程度在5~10%以内的属于轻度不对称,而超过10%的属于需要整形的不对称。   不论是轻度还是需要整形的不对称程度,在医学上,左右侧明显不对称(大小脸)又称偏颌畸形,是错颌畸形中的一种。成因很多,听我细细道来。     骨性因素:   牙齿因素   ①存在口腔疾病   ②牙齿咬合关系不佳   具体成因及治疗手段需要询问口腔科医生。   下颌骨因素   两侧下颌骨发育不对称,或者单侧颌骨肥大,或者单侧发育不足,颏中线及牙中线偏斜,都会导致面部不对称(大小脸)。对于这种骨性的偏颌畸形或不对称,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     颞下颌关节因素       最常见的是颞下颌关节盘移位。分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和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都可能导致大小脸。主要原因是单侧关节盘移位,使得一侧髁突活动受限,另一侧基本正常运动,便会出现张嘴偏向患侧的歪斜现象。这种需要进行相关的治疗,一般可以恢复正常。     其他因素   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发育因素中,半面短小综合征(Hemifacial Microsomia,HFM)是临床经常见到的,如果发现孩子面部不对称、口眼歪斜,需尽早来院就诊,3岁前为治疗最佳时间。家长没有及早发现重视,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等孩子成年后再来医院也不能当做普通的大小脸问题来处理,更无法通过手术完全恢复正常。   后天性因素则常见于颌面部外伤,导致的颌面部骨骨折,错位愈合所致,可通过做正颌外科手术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软组织因素:   肌肉因素      两边咬肌不一样大,一般与平常的咀嚼习惯有关系,比如喜欢单侧咀嚼口香糖、吃饭单侧咀嚼等,长此以往会就有咬肌产生并改变你正常的面部轮廓。目前治疗咬肌肥大的方法一般是可以注射肉毒素,如果做下颌角手术,可以切掉一部分咬肌,具体的还是要以医院面诊作为最终治疗方案。     常见Q&A   1 总喜欢靠一侧睡觉会引起大小脸吗?   成年人一般不会造成这种现象的,一般是刚出生的宝宝经常从一侧睡,容易把头睡偏了形成大小脸。   2 脊柱侧弯会大小脸吗?   大小脸和大小眼通常见于斜颈病人。轻微的脊柱侧弯不会引起大小脸,一般都是上述几个原因造成的。严重的脊柱侧弯也可以导致大小脸大小眼。   3 为什么大小脸真人不怎么明显,可照相明显?   可能是摄像头的关系,建议换几个手机换几个角度拍一下,如果仍然明显并且担心影响现实生活,可以来医院检查一下。   4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大小脸? 观察一下几点: 左眼尾到右眼尾是否水平 左边嘴角到右边嘴角是否水平 左边颧骨最高处到右边颧骨最高处是否水平 额头→鼻头→下巴对比两边脸面积大小是否相同 上门牙中线和下门牙中线连线是否与地面垂直 以上都是肉眼观察,实际判断要以CT相关数据为准     很多人以为把习惯引起的面部变化简单的看做改变习惯就能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很多问题一旦形成,便不可通过改掉习惯或换成另一边进行改善。涉及到骨性不对称,是无法通过自我诊疗进行修复的,必须要去医院就诊通过手术改善面部问题。大小脸需要在发现后就及时进行干预,否则骨性因素加剧,矫正难度会增加许多。

柴岗 2019-04-22阅读量1.1万

洗牙,到底是伤牙还是护牙?

病请描述: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为什么要洗牙呢?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就会有食物残渣残留在牙齿表面或者牙缝中,这些残渣单靠每天早晚刷牙是难以清除干净的,何况有些人还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久而久之细菌堆积就形成了牙结石、色素等顽固的牙垢。▲电子显微镜下的牙菌斑而牙垢是引发牙周病的主要原因,牙周病引起牙龈发炎、出血和口腔异味,严重时使患者的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所谓“老掉牙”就是因牙周病引起的。从不洗牙的人牙齿掉的快,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就知道啦!下图标注的A、B两颗牙齿表面看上去都没什么特别严重的问题但是其中脱落的B牙却是这样的:估计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觉得这两颗牙看着都没那么脏啊?看着不脏,龈下却已经积满牙结石。数据显示,中国人群牙周健康率仅为14%,而牙周病是导致失牙的主要原因。日常刷牙只能清洁牙面的40%-60%,即使搭配清洁的工具,如牙线、间隙刷,只能清洁牙面的百分之八十,也不能清洁牙面的全部,所以定期洁牙是有必要的。而洁牙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预防,一个是治疗。定期洁牙,做好口腔卫生,可以预防牙周疾病的发生。如果是已经有牙龈炎或者牙周炎的症状,洁牙也是治疗的第一步。了解了以上内容,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下↓↓↓洁牙“三步曲”第一步:超声波洁牙根据超声波原理用洁牙机工作尖去除牙结石、牙菌斑第二步:喷砂用装了果味儿喷砂粉的喷砂枪头进一步去除牙齿表面上的色素沉积物(适合有长期抽烟、喝茶和咖啡习惯的盆友)第三步:抛光在牙齿表面涂抹颗粒较细的抛光膏(类似牙膏)通过慢速手机上的抛光杯逐一抛光牙面使牙齿表面恢复光滑很多人表示:第一次洗完牙后感觉牙齿本来没事,洗完后牙缝变大了!由此也就引申出了很多关于洗牙的误区,你也是这样认为的吗?洗牙会把牙缝洗大吗?洗牙是不会让牙缝变大的,它就和搓澡是一样的,将污垢去除,但你的肉是搓不掉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给大家造成了牙缝会变大的这种感觉?洗牙后牙缝变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个1.牙结石消失在洗牙后觉得自己牙缝变大的小伙伴,一般是牙结石比较多的人,洗掉牙结石,只是将本就松动和被损坏的牙齿解放出来而已,这也是洗牙后感觉牙缝变宽和牙齿松动的真相之一。但是不用担心,洗牙后口腔情况得到改善,慢牙龈慢就会再次包裹回来,牙缝也会随之慢慢恢复正常。▲牙结石去掉前后的对比图2.牙龈红肿消退很多人在洗牙之前牙龈是发炎红肿的,那么原本的牙缝被红肿的牙龈填满,而洗牙过后,口腔卫生状况改善,牙龈不肿了,原本的牙缝就显露了出来,让人感觉上是洗牙造成的牙缝变大。如果洗牙后你觉得牙缝变大,说明本身就有牙周病,洗牙洗晚了,牙龈不健康,萎缩了,而且牙结石本身就可能会造成牙齿松动,如果尽早采取措施,干掉牙结石,消除炎症,牙齿才会越来越健康。如不及时除去牙石,牙龈会进一步萎缩,反而会导致牙齿松动脱落。关于洗牙还有哪些误区?误解1:天天刷牙就不用洗牙?虽然你每天都在刷牙,但不能保证牙刷能把牙齿刷干净。牙刷大约能清除65%的牙菌斑,但不能完全清洁掉塞在牙缝里的食物残渣,更不能全方位清洁牙齿的每一个角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块块牙石黏在牙齿上。这时候就要借助洗牙,来做一次彻底的大扫除。误解2:洗牙会美白牙齿?健康的牙齿呈乳白色或淡黄色,牙齿表面是光滑的。洗牙虽然可以去除咖啡渍、茶渍和烟渍以及日积月累的牙石、牙菌斑,但对于牙齿长期、深部的色素沉淀以及牙釉质本身颜色的改变无能为力。洗牙不是漂白牙齿,大家如果想要牙齿变白可以考虑做冷光美白、美牙贴面和烤瓷冠哦。误解3:洗完牙后牙齿很敏感洗牙洗掉牙石,牙齿等于脱掉了厚厚的“牙石盔甲”。使牙体组织暴露,必然会变得敏感。一般牙周健康的人群,敏感较为轻微,几天就会消失,所以不用担心。就像人刚搓完澡,不能立即就泡到热水池里。另外要注意:洗完牙两周内,不要吃过冷、过热、过酸、过甜等食品。误解4:洗牙特别疼洗牙确实不好受,但洗牙的痛感并不是难以承受。牙石最易生长的地方,就是那些不易清洁的位置,比如牙齿和牙龈的交界处。而这个交界处,是牙齿本身洁白坚硬的牙釉质和稚嫩敏感的牙根,即使是没有牙周病的情况下,用金属器械触碰这个位置,也会引起一定的不适。但这种不适,一般人都是可以忍受的,并且习惯了洗牙以后,洗牙进行的那些操作所引起的疼痛就会变得微乎其微并且,第一次洗牙时,因为牙石积存的比较多,医生需要用较大的功率反复清洁,不适感也就要多一些;当以后定期洗牙时,牙石不多,清理起来也就不再那么难受。所以,放心去洗牙吧,那是保护我们口腔健康的好办法。定期洗牙不仅是一种日常保健,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但洗牙不是每天都可以洗的,所以在日常生活里要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牙齿健康很重要,有好牙口才能有好胃口哦~

章宁波 2019-04-08阅读量8533

大家愿意洗牙吗?

病请描述:大家愿意洗牙吗? 答复很多网友问题中,刷牙出血,口臭,牙齿发黄等类似的问题有不少,我都会建议大家去洗牙。很多人不愿意。总是找各种理由婉言拒绝。 其实作为口腔专科医生,我想告诉大家,洗牙是最好的牙齿保健方法。 作为现代人,咱们每天都会洗脸,至少过几天都会洗澡(我是每天都必须洗澡的),为什么就不能每隔半年去洗一次牙呢?!牙齿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器官啊! 让大家去洗牙,我个人不可能去挣大家的钱,这都是为大家好啊!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每个人都要洗牙?我每天都有刷牙呀,干嘛要洗牙?听说洗牙还会损伤牙齿,洗完牙后,牙缝还会变大。这不是更容易塞食物了么?那为什么还要洗牙? 最强势的理由: 清除牙石,防治牙周病 洗牙的专业名词叫做“洁治”,是医生用专用的医疗器械将牙齿表面堆积的牙菌斑、牙结石以及色素清除干净的一种专业治疗手段。 我们的牙齿表面存在许多细菌,它们在我们的牙齿表面“安家落户”,发展壮大,形成牙菌斑。牙菌斑在形成之初是可以通过刷牙清除的,但如果没有及时清除干净,牙菌斑就会与唾液中的钙质结合逐渐矿化,变成牙结石。 牙菌斑和牙结石是导致牙周疾病的罪魁祸首,所以一定要定期清除才能够维持牙周健康。 如果不能做到定期洗牙,牙结石就会越积越多,牙周疾病也会越来越重,慢慢就会出现牙龈肿痛、牙齿松动移位,甚至牙齿脱落。我们通常说的“老掉牙”其实就是牙周病发展到晚期的结果。 最国际的理由: 发达国家都把洗牙纳入医保了 有些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中还包括每年2次的免费洗牙,如果做不到的话,第二年就要支付更高的保费,可见洗牙的重要性。 当然,对于中重度牙周病患者来说,洗牙只是第一步治疗,而非治疗的全部内容。 最意外的理由: 对某些牙齿有美白效果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洗牙是为了美容而把牙齿洗白,其实这是一个小小的误区。 首先,洗牙的目的不是为了美白,而是为了治疗和预防牙周疾病。 其次,洗牙并不一定能让牙齿变白。洗牙只能把牙齿表面沉积的色素(烟,茶以及食物等中的色素沉积在牙面上形成的)和牙石清除干净,还牙齿以本来面目。 如果患者的色素和牙石很多,洗牙确实能起到一定美白效果,但如果患者牙齿本身颜色异常,而非外源性色素沉积,洗牙是不能改变牙齿颜色的。就像洗衣服一样,白衣服脏了可以洗白,其他颜色的衣服脏了却不会洗成白色。 最冤屈的理由: 伤牙?其实牙齿比洗牙工具还硬! 很多人认为洗牙对牙齿是有害的,认为洗牙会破坏牙齿表面的釉质,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 牙齿釉质的硬度远大于洗牙的工具,这些器械不会在牙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划痕。如果用高倍显微镜来观察的话,洗牙后的牙齿表面的粗糙度会略有增加。 所以,一般洗牙后都要有一个抛光的环节。经过抛光,即便用显微镜也看不出任何痕迹了。 洗牙的冤屈不止一点点…… 冤屈之一:传染疾病。 真相:正规洗牙不怕! 有人认为洗牙会传染疾病。其实,正规的医疗机构都有严格的消毒灭菌制度,每一套器械都是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后才能使用,所以尽管放心。 冤屈之二:牙齿对冷热更敏感! 真相:正常反应,几天后会消失。 有些人洗完牙后会感觉牙齿酸软,冷热敏感,这是洗牙后很常见的反应。 因为牙结石像一层“盔甲”一样盖在牙齿表面,去除这层“盔甲”后冷热刺激会直接到达牙齿表面,因此会比洗牙前敏感。 不必担心,一般几天之后牙齿就会慢慢适应,这种不适也就消失了。 冤屈之三:会让牙缝变大! 真相:牙石没了,空间大了。 有人感觉洗牙后牙缝变大了。这是因为牙结石去除后局部空间相对变大了,一定要及时清理牙缝以防牙石重新长入。 冤屈之四:会让牙齿松动! 真相:患者患有较重度的牙周炎,本来就松动了! 还有些人洗牙后觉得牙齿松动了。其实是因为这些患者患有较重度的牙周炎,牙齿本已松动,只不过被大量的牙结石箍住了,形成牙齿稳固的假象,洗牙后也就原形毕露了。 但如果不洗牙,牙石越积越多,牙齿最终还是要脱落的。 冤屈之五:洗牙会痛,很可怕! 真相:会有一些不舒服,但不可怕! 洗牙难受吗?这是很多患者都关注的问题。 应该说,洗牙的过程并不舒服,因为牙结石的存在,牙龈往往有炎症,所以在洗牙过程中绝大多数患者会有牙龈出血,而且会伴有轻度牙齿酸痛的感觉。 有些患者会对高频振动的工作头触及牙齿时产生的声音较为敏感,其实这是治疗中的正常反应,不必过于紧张。 洗牙过程中的不适与牙齿和牙周疾病的程度以及个体的敏感度有关,其实只要放松心情,医生操作轻柔规范,洗牙并没有那么可怕。 洗牙后的正确处理方式 第一,洗牙后牙齿会有些冷热敏感,所以洗牙后2-3天之内尽可能避免过冷过热的饮食刺激,这样会减少很多敏感症状。 第二,洗完牙后一定要认真刷牙。因为如果刷牙不彻底的话,牙齿洗得再干净牙结石还是会重新长回来的。 第三,有吸烟、喝茶习惯的患者在洗完牙的1-2周内尽量控制一下吸烟、喝茶的量,否则色素沉积还是很快的。当然,如果能把烟戒掉是再好不过了,毕竟吸烟对身体和牙齿都是有害的。 第四,洗牙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定期洗牙才能维持长期牙周健康。一般建议每半年到1年就要去洗一次牙。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洗牙都有些认识了,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吧,借用一句广告语,牙齿“洗洗更健康”!

章宁波 2019-04-03阅读量9096

第一颗乳牙何时该萌出?

病请描述:亲爱的家长朋友您的小天使出生后,您可能天天都在关心着宝贝的生长,还会定期去体检,看看各方面发育是否正常!作为儿童牙科医生今天就来和你们聊聊孩子何时萌出第一颗乳牙。先请看两位家长向我的咨询截图早萌截图1早萌截图2早萌截图3  迟萌截图1迟萌截图2迟萌截图3宝宝的第一颗乳牙究竟该何时萌出呢?请看下表:最新版教科书截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第一颗萌出的乳牙是下面中间的乳牙,平均萌出时间是出生后六个月! 乳牙早萌有以下两种情况: 1.诞生牙:是指出生时口腔内已萌出的牙齿; 2.新生牙:是指出生后30天内萌出的牙齿。 乳牙早萌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乳牙早萌的治疗: 乳牙早萌多见于下颌中切牙,牙冠形态基本正常,松动或者极度松动。松动者可影响吮乳或有自行脱落吸入呼吸道的危险。 如果早萌乳牙极度松动,有移位和误吸的危险,应该及时拔除!如果早萌乳牙松动不明显可保留观察,牙齿将会逐渐稳固,有利于邻近其它牙齿的萌出。有些早萌牙齿切端锐利可能导致舌系带附近创伤性溃疡,可以改变喂养方式,必要时也可以拔除! 乳牙迟萌是指超过1周岁仍未见第一颗乳牙萌出,超过3周岁乳牙尚未全部萌出为乳牙迟萌。 个别乳牙萌出过迟较少见,全口或多数乳牙萌出过迟或者萌出困难与全身因素有关。 查明原因,而后针对全身性疾病进行治疗,以促进乳牙萌出。 家长们请留意您孩子牙齿的萌出情况,出现乳牙早萌或迟萌情况及时到儿童口腔专科进行咨询、检查、治疗!

张耀国 2017-10-18阅读量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