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牙周病,作为口腔健康领域的隐形威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牙周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槽骨、牙周膜以及牙骨质。它不仅会导致牙齿松动、脱落,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影响全身健康。了解牙周病的四大特征,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并治疗,保护口腔健康。 一、牙龈炎症与出血 牙周病的早期症状之一便是牙龈炎症和出血。正常牙龈呈淡粉色、质地坚韧,而发生炎症时,牙龈颜色会发生改变,如红肿或苍白,质地也会变得肥厚、松软。患者常常在刷牙、咬硬物(如苹果)或甚至自发性地出现牙龈出血。这种出血现象不仅是牙周病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促使许多人寻求治疗的首要原因。 二、牙周袋的形成 牙周袋是牙周病进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正常情况下,健康牙龈的龈沟深度不超过2毫米,而牙周袋的形成则意味着炎症已经发展到牙周支持组织,导致更深层次的感染。随着病情的加重,牙周袋会加深,成为细菌藏匿和繁殖的温床,慢性破坏和脓性分泌物可能从牙周袋中逃逸,进一步加重牙周组织的损害。 三、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吸收是牙周病对牙周支持组织造成的严重破坏之一。随着炎症的持续,牙槽骨会逐渐被吸收,导致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齿失去支撑,进而出现松动。X线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牙槽骨的吸收情况,包括水平吸收、垂直吸收以及混合性吸收。牙槽骨吸收的程度直接决定了牙齿的稳定性和预后。 四、牙齿松动与移位 牙齿松动和移位是牙周病晚期的典型症状。当牙周组织支撑力大大减弱时,牙齿会出现松动,严重时甚至影响咀嚼功能。牙齿的移位,尤其是上前牙或下前牙的扇形移位,在临床上非常多见。这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导致咬合创伤,进一步加速牙齿的脱落。 预防与治疗 牙周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日常的口腔卫生维护。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漱口水等清洁工具,可以有效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减少炎症的发生。此外,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专业洁治也是预防牙周病的重要手段。一旦发现牙周病的症状,应尽早就医,通过全口牙洁治、龈下刮治、口服抗生素等方法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李会彬 2024-11-13阅读量1647
病请描述: 蛀牙,在医学上被称为龋齿,是牙齿硬组织在细菌作用下逐渐腐蚀的一种常见口腔疾病。龋齿不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及时处理,随着时间推移,它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口腔问题和健康问题。本文将探讨蛀牙长时间不处理可能带来的后果。 一、疼痛加剧 蛀牙初期可能仅表现为牙齿表面的小黑点或白垩色斑块,但如果不及时治疗,蛀牙会逐渐深入牙体,侵蚀牙釉质和牙本质,甚至达到牙髓。随着龋洞的加深,牙齿的神经组织会受到刺激,导致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可能呈阵发性,特别是在吃冷热酸甜食物时,疼痛尤为明显。如果牙髓受到感染,疼痛将变得持续且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二、局部感染与炎症 蛀牙长期不处理,不仅会导致牙齿本身的损伤,还可能引发周围组织的感染。当龋洞深入到牙髓时,细菌可以通过牙髓腔进入根尖周组织,引起根尖周炎。此时,牙齿周围的牙龈可能出现红肿、疼痛,甚至形成脓肿。如果感染扩散到颌骨,还可能引发颌骨炎,导致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影响面部形态和功能。 三、牙齿脱落 随着蛀牙的不断发展,牙齿的硬组织会逐渐被腐蚀,最终可能导致牙齿的松动和脱落。这不仅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还可能影响口腔的美观和发音。此外,牙齿的缺失还可能导致相邻牙齿的移位和倾斜,进一步影响口腔的整体健康。 四、影响消化与营养吸收 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帮助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如果牙齿因蛀牙而脱落或严重损伤,患者的咀嚼功能将受到严重影响。这不仅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和营养吸收障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炎、胃溃疡等。 五、心理健康问题 蛀牙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长期的牙疼和口腔不适可能导致患者情绪低落、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蛀牙带来的心理影响可能更为显著。 六、治疗成本增加 如果蛀牙在早期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恶化,治疗难度和成本将大大增加。从简单的充填治疗到复杂的根管治疗、拔牙和假牙修复,治疗费用将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还可能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温馨提醒:蛀牙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口腔健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蛀牙。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和漱口水、少吃甜食等,也是预防蛀牙的有效方法。记住,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关注口腔健康,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美丽的生活。
章宁波 2024-10-22阅读量2233
病请描述: 在口腔的深处,静静地躺着四颗被称为“智齿”的第三磨牙,它们往往在青春期后期至成年早期逐渐萌出。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智齿的到来并不总是那么受欢迎,甚至可能带来一系列口腔问题。那么,智齿真的非拔不可吗?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了解背后的原因和考量。 一、智齿的进化背景 智齿,作为人类口腔中的“古老居民”,其存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那时的人类食物更加粗糙,需要更多的咀嚼力量来磨碎食物。然而,随着人类饮食结构的改变和颌骨尺寸的逐渐缩小,现代人的口腔已经难以容纳这些额外的牙齿。因此,智齿常常因为空间不足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二、智齿常见的问题 1、阻生智齿: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智齿无法正常萌出,即阻生。这可能导致周围组织发炎(智齿冠周炎),引起疼痛、肿胀,甚至影响张口和进食。 2、挤压邻牙:由于空间有限,智齿可能会挤压到旁边的健康牙齿,导致它们移位、拥挤或龋坏。 3、清洁难题:智齿位于口腔最深处,难以有效清洁,容易积累食物残渣和细菌,增加患龋齿和牙周病的风险。 4、囊肿和肿瘤:极少数情况下,未萌出的智齿周围可能形成囊肿或肿瘤,影响口腔健康。 三、何时应考虑拔除智齿? 1、反复发炎:如果智齿反复引起冠周炎,影响日常生活,拔除是最佳选择。 2、影响邻牙:当智齿对周围牙齿造成挤压或损害时,应尽早拔除以避免更严重的后果。 3、正畸需要:在进行牙齿矫正时,为了获得足够的空间,医生可能会建议拔除智齿。 4、疑似病变:通过X光片发现智齿周围有囊肿或疑似肿瘤时,应及时拔除并进行进一步检查。 四、拔除智齿的注意事项 选择专业医生:拔除智齿是一项复杂的手术,应选择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资质的口腔医生进行操作。 术前准备:遵循医生的术前指导,如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避免在术前饮酒等。 术后护理:拔除后需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如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口腔卫生、按时服用止痛药和消炎药等。 虽然并非所有智齿都需要拔除,但面对其可能带来的问题,我们应保持警惕并做出明智的选择。通过咨询专业医生,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口腔状况和需求,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记住,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共同守护好这一方小小的天地。
章宁波 2024-07-18阅读量1314
病请描述:牙源性颌骨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一般发生在颌骨内的囊性病变,其内含有液体或半固体物质。 牙源性颌骨囊肿的发病原因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 1.牙齿发育异常:如阻生牙 2.牙齿感染:如牙周炎、根尖周炎等 3.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可能有家族遗传倾向 它的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包括: 1.颌骨肿胀:患者可触及颌骨局部隆起 2.牙齿移位:囊肿压迫周围牙齿,导致牙齿移位 3.疼痛:囊肿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可引起疼痛 4.感染:囊肿感染,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 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原则是: 1.切除囊肿:手术切除囊肿,恢复正常解剖结构 2.处理相关牙齿:如拔除阻生牙、病灶牙根管治疗等 3.预防复发: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 牙源性颌骨囊肿的预后通常较好,及时手术切除囊肿,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复发的风险,需要定期复查。 牙源性颌骨囊肿的预防措施包括: 1.定期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牙齿发育异常 2.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减少感染机会
蒋通辉 2024-05-06阅读量1114
病请描述:国庆节到了,家长带孩子度假要当心牙外伤。 常见的牙外伤有折断性外伤与移位性外伤。 1.折断性牙外伤 如果牙齿折断,不管牙齿有没有完全断裂,都建议尽早就诊。当牙齿完全断裂时,建议尽可能找到折断的牙片,并带往就医,有可能可以将折断的牙片进行处理后再粘结,恢复儿童前牙区的美观。 2.移位性牙外伤 一旦发生移位性牙外伤,也应第一时间就诊,医生会根据牙齿发育、移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如果儿童发生了牙齿全脱位,应迅速找到并捡起脱落的牙齿(手持牙冠部分),简单冲洗后立即塞入原来的牙槽窝内,若没有办法塞回去,则将牙齿保存在生理盐水、冷牛奶、矿泉水或唾液中(不要放在自来水中),切忌干燥保存(比如包在纸巾中),然后尽快到专业的医院就诊。一般认为在30分钟内的牙再植成功率较高。乳前牙的全脱位一般不建议再植治疗。 对于儿童牙外伤的预防,有以下三点建议: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不必要的磕碰。 2.对于平时运动量较大的儿童,在做激烈运动(比如打篮球等)时,可以佩戴专业的运动牙托。 3.如果儿童前牙排列不太理想,比较前突,增加了牙外伤的风险,可以考虑早期矫正改善前突。
郭晶 2023-10-25阅读量958
病请描述:唇本柔软,还覆在牙床的前面,以软护硬,所以,格外容易受伤。 临床所见,从猫挠、狗咬,到高处踩空、平地自摔,还有,亲自斗殴时被利器割伤或贯穿、围观打斗时被老拳挥中、交通事故时被砸蒙......各种想得到、想不到的原因,都可能“肇”成唇外伤。 唇外伤后,有如下特色表现: 1.伤后即肿。 无一例外。不以表面是否有破口为转移。 这是因为,唇部血供丰富,组织疏松,所以伤后迅速充血、积血。 2.破口多不规则。 由于唇软,而下方的牙床虽硬,却与唇间有隙,不足以形成依托,所以,破口很难整齐划一。 3.组织易碎、裂、缺损。 没办法,唇内外都软,全层皆弱,难免不经砸和剐。 如遇猛力,唇会被牙磕到肿起,甚至被折损到的牙,用齿尖或断面,扎得更加血忽淋拉。 4.常有歪扭、翻卷、变形。 原因包括:伤后组织肿胀、移位、缺损,或伴有唇系带断裂,牙龈、牙列破损,牵拉组织变形。 因此,唇外伤的一期手术,需遵循以下5原则: 1.预防破伤风感染:通常术前就肌注破抗风球蛋白。 2.彻底清理和清创:清理干净伤口内的异物、牙齿残片、组织碎片,清除失活组织。 3.有效止血、清除淤血:目的是减少血肿,减轻肿胀。 4.最大限度保留唇组织:凡有血运的组织,均宜保留,予以拉拢、拼合。 5.尽量避免组织错位:缝合时应注意对位,而非简单对合。 术后早期,还需注意以下3方面: 1.用药 1)抗生素:以口服敏感药物为主。具体方案视伤口严重程度而定,视恢复情况调整。 2)辅助使用止血、消肿药物 2.护理 1)切口:保持清洁;每日用消毒棉签蘸碘伏消毒;遵医嘱,定期到医院换药。 2)口腔: 进食前——先用漱口液,后用温水清理口腔。 进食后——先用温水、后用漱口液清理口腔。 有口内切口者尤其要注意,需清理干净粘附的血痂、食物碎渣。 3.饮食 清淡软糯、不冷不热。 忌一切辛辣、刺激、荤腥,以及烟、酒、茶、咖啡。 使用小号勺、筷,小口、少嚼。
魏娴 2023-06-18阅读量1588
病请描述:隆鼻术基本常识 西风东渐数百年,造成国人普遍不满意自己的鼻外形,一直以来,隆鼻术都是蔚然成风,并将成普及之势。关于隆鼻的基本常识有必要广而告之,让求美者心中有数,不要轻易被不良宣传所误导,造成不好的后果,则本文的初衷就达到了。 隆鼻适应症 (1) 隆鼻术只适于鼻骨发育缺陷、外伤等原因造成的鼻梁低平凹陷,同时有鼻部其他缺损的病人不能仅通过此手术解决。 (2) 隆鼻术用固体医用硅胶或自身的骨或软骨经修整后植入鼻背部,矫正鼻梁的低平凹陷,从而增加鼻背部乃至整个鼻部的立体感,让人神采飞扬,见之忘俗。 (3) 隆鼻术后,如果没有出现植入假体的排斥反应和植入骨或软骨支架的吸收,美容效果将维持终生。 (4) 外鼻的发育完成在16~ 18岁,因此,隆鼻术应在18岁以后进行。由外伤造成的鼻梁严重凹陷病人,如果年龄小于18岁,可先行鼻骨的复位,18岁以后再根据鼻部畸形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鼻部及周围的感染性炎症(如鼻炎、皮肤疖肿等)使切口感染的机会增加,感染可造成植入假体的排出和骨或软骨支架的吸收而导致手术的失败,因此,手术应在感染病灶的彻底治愈后进行。 术前准备 患感冒、鼻炎、鼻窦炎病人应在完全治愈后才能进行手术,在治疗过程中服用丹参、阿司匹林等活血药物的,应在最后一次服药1周后再考虑进行手术。鼻部疖肿等感染性疾病也须在完全治愈后才能手术。术前请五官科医生检查鼻中隔及鼻甲也很必要。 康复护理 (1) 疼痛处理:术后24小时内,病人会感到鼻部的刺痛。如果疼痛难以忍受,病人可服用布洛芬、扑热息痛等。 (2) 愈合过程:术后术区皮肤可出现青紫或肿胀。青紫多在24小时内消退,有的可持续数周。术后肿胀在2-6周时即基本消退。肿胀消退前,鼻部要比最终高度高。术后第2天受术者可随诊一次,医生将取出鼻孔内消毒棉球。骨或软骨取材处在拆线前每隔一天随诊一次或按医生的要求检查切口愈合情况,并对局部进行消毒处理。 (3) 包扎:仅用硅胶假体隆鼻,一般不用包扎固定,用自体骨或软骨做支架,术后除鼻孔内塞入碘仿纱布外,外部还要用胶布或牙印模胶固定,包扎绷带去除后,可用保鲜膜包裹温热湿毛巾覆盖于鼻部,以减轻鼻部的不适感,同时可轻微用鼻呼吸,使鼻孔内保持湿润。 (4) 鼻孔护理:不挖鼻孔,严防鼻部受伤,以免使假体或骨支架移位。打喷嚏可能会把塞在鼻孔内的棉球、油纱或橡胶管喷出。出现这种情况时,及时告知手术医生。术后2-4周内不要擤鼻涕,因为擤鼻涕造成鼻腔内压力增高,可能引起鼻出血,也会使气体由鼻内切口进入鼻部皮下,造成暂时性鼻部皮下气肿。如果有鼻涕,可轻轻吸入口内吐出。可向鼻孔内喷雾生理性海水,促使鼻内干痂吸水而变成凝胶状,坚持数天或数周。鼻内黏膜常出现干燥,夜间休息时室内可使用加湿器。如果鼻内出现松动的血痂,应有医生帮助去除。 (5) 口唇护理:术后早期张口呼吸造成口唇干燥,可在口唇上涂用唇膏或凡士林预防。 (6) 拆线:鼻孔内切口的缝线在术后5-7天拆除,取材部位的缝线在术后10天左右拆除。 (7) 瘢痕:切口位于鼻孔内,较为隐蔽,如果鼻小柱有附加切口,可适当涂抹消瘢痕药膏进一步淡化切口痕迹。 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 化妆:眼部太浓的化妆会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面部中央,因此,术后3周内,应避免太浓或色彩鲜艳的眼影。 (2) 眼镜:戴眼镜可使人的注意力远离鼻部,手术1周后可佩戴浅色镜片眼镜。眼镜架下垫一些泡沫材料或贴一贴创可贴可避免眼镜久压造成的不适。 (3) 饮食:应避免饮酒和进食辣椒等刺激性食物,直至拆线后恢复正常口味的饮食。 (4) 恢复工作:硅胶假体隆鼻的病人如果没有鼻部青紫,术后第2天即可参加工作。用自体骨或软骨做支架的病人,最早要到取材部位切口愈合才能参加工作,20天后参加工作较为适宜。 (5) 社交活动:3-6周内,喝酒及熬夜均可使鼻部出现疼痛、肿胀及发红。但3-4周内参加短时的晚会等活动不会造成太大的不适。 (6) 体育运动:术后2周甚至6周内,弯腰抬举奔跑等剧烈活动都会使鼻部感到疼痛。鼻部受到打击后会导致假体或骨或软骨的偏位甚至脱出,因此,6周内应尽量避免各种剧烈体育运动,6个月内避免任何球类运动。硅胶假体隆鼻术病人甚至终生都要避免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和双方接触竞争性比赛项目,如足球赛、拳击等。 (7) 性生活:性冲动造成的面部充血可能造成鼻部刺痛、肿胀甚至出血,性伙伴不慎碰到鼻部,可能造成肿胀复现而且需数月才能消退,严重的可造成植入假体的移位。因此,性生活应推迟到术后10-14天,最好是3周后恢复正常性生活。 手术并发症 隆鼻术尽管是一种安全性较大的美容手术,但是,由于植入假体是异物,自体骨或软骨又必须从身体其他部位取材,因此,该手术仍有一定的手术并发症。 (1) 异物反应:主要表现为手术后水肿不消退,切口不愈合,并有黄色液体从切口流出,这是机体的一种排斥反应,取出假体改用自体组织支架即可治愈。 (2) 假体偏位:隆鼻术后鼻梁不直由假体安放位置不正造成,是隆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但是,手术后即出现的偏位可能由肿胀或局部的少量血肿造成,这种假性偏位不需要处理。严重偏位需重新手术调整。 (3) 感染和局部皮肤溃烂:这是隆鼻术最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表现为鼻部的红肿,皮肤的坏死,假体的露出等。发生这种情况后,如果用抗生素不能控制感染,应及时取出假体。 (4) 骨或软骨支架的吸收:用自身骨或软骨支架的病人,由于后期会出现移植组织的吸收,鼻外形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从而影响美容效果。
丁志 2020-04-20阅读量9336
病请描述:今天,微医君准备和大家聊聊关于「口腔健康」的问题。别看上面说的这些好像都是“小毛病”,但其实全都隐含着一些口腔疾病问题,对此,微医君只想劝大家一句:1.牙龈出血多数是牙龈炎所致,而非缺乏维生素几乎80%的人在刷牙时都碰到过这种情况,但一般大家也都不在意,觉得可能是缺乏维生素,吃点蔬菜就好。然而,除非一连两三个月不吃蔬菜水果等含有VC的食物,否则大多数牙龈出血都是牙龈炎的表现。(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你的牙刷刷毛太硬了……) 口腔内的细菌聚集、互相粘附,并与唾液等物质形成“牙菌斑”, 时间一长就会形成牙石,从而导致牙龈组织产生炎症,甚至进一步发展为牙周炎。轻者在刷牙、吮吸、咬硬物或剔牙时出血。重者在轻微刺激或没刺激时也会出血。(其中青少年和孕妇尤其容易患牙龈炎) 应对措施:可通过洗牙的方式有效去除牙结石和牙面上的菌斑、软垢,从而控制牙龈炎或牙周炎导致的牙龈出血情况。同时,尽可能选择软毛牙刷,刷牙时力度不要过大,减少对牙龈的刺激。2.吃东西总塞牙牙周炎是成年人塞牙最常见的原因正常情况牙齿之间并不会存在缝隙,也就很少会发生塞牙,如果你吃东西经常会塞牙,那说明你的牙齿出现“问题”了,其中牙周炎是成年人塞牙最常见的原因。 牙周炎会导致牙齿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和移位,这也就使得原本紧密排列的牙齿中间会出现缝隙,食物自然也就容易嵌进去。除此之外,蛀牙、阻生智齿(通常塞牙发生在口腔最里面)、牙齿缺失、牙齿排列不齐等原因也会造成塞牙。 应对措施:因牙周炎导致的塞牙需寻求牙周科医生的帮助进行基础治疗,但是,牙周病即便被控制住了,退缩的牙龈依然很难恢复。因此大家只能通过勤刷牙、使用牙线的方式尽可能清除牙缝深处的食物残渣。其他原因导致的塞牙应对症治疗,比如修补蛀牙,拔除阻生智齿,修复缺失牙,对牙齿进行正畸矫正等。3.舌苔厚腻产生口臭,导致蛀牙、牙周炎等正常情况下,粉红的舌头上应该只是覆盖着一层淡淡的白色舌苔,但不少人的舌苔却是又厚又腻。导致舌苔增厚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感冒、长时间不进食、唾液减少等,但很多时候往往是因为人们不注意口腔清洁、食物残渣存在舌苔上所致。 而舌苔上的这些细菌,有些会导致蛀牙、牙周炎等疾病;还有一些会分解蛋白质,产生有臭味的含硫化合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口臭」。 应对措施: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刷牙的同时也要记得轻刷舌苔。可以选择专门的刮舌器(有些牙刷背面也有专门的橡胶是用来刷舌苔的),刷的时候尽可能伸长舌头,保持一定的压力从后往前刮。该动作需重复若干次,每次开始前可将刮舌器放于流水下清洗干净。4.牙缝变大除先天因素外,大部分由病变引起牙缝变大的主要原因是牙龈乳头的地方退缩,前面微医君就说过,牙周炎会导致原本排列密切的牙齿变得松动错位、自然也就出现了牙缝。而经常用牙签剔牙、刷牙不当就会使得这个缝隙越来越大。除此之外,两个相邻牙齿之间的正常牙体组织出现龋坏,也会导致牙缝隙变大。应对措施:治疗牙周病是首选,基本控制牙周炎症,可以避免牙缝进一步扩大。更改不良刷牙习惯、修补蛀牙、做牙齿矫正/修复也是可行的方式。5.吃饭时总咬舌头可能为脑血管病变的前兆,需引起重视俗话说“牙齿和舌头也有打架的时候”,偶尔咬到一两次当然没什么问题,多为吃饭时说话、注意力不集中所致。但如果是经常性咬到,那可能是以下两种情况导致:(1)牙齿咬合有问题;(2)当经常出现无意识地咬舌头,且经常都咬到同一个部位,可能为脑血管病变的前兆(如脑梗死、脑出血),这种情况多见于中老年人。同时还可能伴有流口水、手脚麻木等症状。 应对措施:如果是第一种,可去医院口腔正畸科做个检查,确诊后进行正畸矫正。如果是第二种,则需引起重视,微医君建议应尽早去神经内科做检查,确认是否患有神经系统疾病。保护牙齿,应注意哪些方面?保护牙齿,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做好口腔清洁工作+定期检查,不过根据年龄的不同具体做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微医君特别为大家总结了两个版本。 儿童版1. 从小养成口腔清洁的好习惯●从孩子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一般在6个月左右),家长可在孩子喝完奶后用纱布或棉签沾水擦拭牙面进行口腔清洁。●等孩子长牙多一些以后,可以用乳胶指套或指套型牙刷为孩子清洁口腔。●孩子2岁之后,可以培养他早晚自己刷牙的习惯,不能因为孩子不喜欢刷牙,就选择用漱口代替。(如果担心孩子刷不干净,可以再用牙线帮孩子清理一遍。)2.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孩子第一颗乳牙萌出后的半年之内建议带孩子进行第一次口腔检查,此时医生可以帮助判断患龋齿的风险,并提供指导意见。●1岁半以后的孩子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常规口腔检查,这将有助于尽早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口腔疾病(比如龋病、牙列畸形等),此时治疗效果较好。 3.对牙齿进行一些保护措施:涂氟和窝沟封闭●涂氟防龋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定,一般只要在2岁以上,可以配合医生操作即可。普通的预防每半年一次,蛀牙多的孩子需要每三个月做一次。●对于一些比较容易长蛀牙,口腔卫生状况又不佳的孩子,建议在10~12岁左右对恒牙中的 8 颗前磨牙进行窝沟封闭。4.避免摄入过多含糖多的零食,比如饼干、糖果、蛋糕以及含糖饮料等。有夜奶习惯的孩子,也要早日戒掉。成人版1.早晚各刷牙1次:刷牙时注意将刷毛倾斜45度,这有助于更好地清除牙菌斑;牙齿的外侧、里侧和咬合面都要兼顾(也别忘了刷舌苔);每次刷牙时间不低于2分钟。2.使用含氟牙膏:选择牙膏时注意挑选含「氟」的牙膏,它对于预防龋齿比较有效(《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也推荐使用)。3.每天至少使用牙线1次:牙齿邻面有很多食物残渣是牙刷无法刷到的,这些不清理掉就会滋生细菌,导致龋齿、牙龈炎等口腔疾病。4.少摄入富含酸性物质的食物和饮料:包括柑橘类水果、各类糖果、腌菜、泡菜、各种软饮料。另外,茶类和咖啡容易引起牙齿色素沉淀,应适量饮用。5.每年安排1次口腔检查(洗牙1次):即使每天做到了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时间久了牙齿上还是会形成牙石,这时就只能通过洗牙来清除。*本文为微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
健康资讯 2020-01-13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为什么要洗牙呢?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就会有食物残渣残留在牙齿表面或者牙缝中,这些残渣单靠每天早晚刷牙是难以清除干净的,何况有些人还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久而久之细菌堆积就形成了牙结石、色素等顽固的牙垢。▲电子显微镜下的牙菌斑而牙垢是引发牙周病的主要原因,牙周病引起牙龈发炎、出血和口腔异味,严重时使患者的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所谓“老掉牙”就是因牙周病引起的。从不洗牙的人牙齿掉的快,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就知道啦!下图标注的A、B两颗牙齿表面看上去都没什么特别严重的问题但是其中脱落的B牙却是这样的:估计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觉得这两颗牙看着都没那么脏啊?看着不脏,龈下却已经积满牙结石。数据显示,中国人群牙周健康率仅为14%,而牙周病是导致失牙的主要原因。日常刷牙只能清洁牙面的40%-60%,即使搭配清洁的工具,如牙线、间隙刷,只能清洁牙面的百分之八十,也不能清洁牙面的全部,所以定期洁牙是有必要的。而洁牙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预防,一个是治疗。定期洁牙,做好口腔卫生,可以预防牙周疾病的发生。如果是已经有牙龈炎或者牙周炎的症状,洁牙也是治疗的第一步。了解了以上内容,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下↓↓↓洁牙“三步曲”第一步:超声波洁牙根据超声波原理用洁牙机工作尖去除牙结石、牙菌斑第二步:喷砂用装了果味儿喷砂粉的喷砂枪头进一步去除牙齿表面上的色素沉积物(适合有长期抽烟、喝茶和咖啡习惯的盆友)第三步:抛光在牙齿表面涂抹颗粒较细的抛光膏(类似牙膏)通过慢速手机上的抛光杯逐一抛光牙面使牙齿表面恢复光滑很多人表示:第一次洗完牙后感觉牙齿本来没事,洗完后牙缝变大了!由此也就引申出了很多关于洗牙的误区,你也是这样认为的吗?洗牙会把牙缝洗大吗?洗牙是不会让牙缝变大的,它就和搓澡是一样的,将污垢去除,但你的肉是搓不掉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给大家造成了牙缝会变大的这种感觉?洗牙后牙缝变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个1.牙结石消失在洗牙后觉得自己牙缝变大的小伙伴,一般是牙结石比较多的人,洗掉牙结石,只是将本就松动和被损坏的牙齿解放出来而已,这也是洗牙后感觉牙缝变宽和牙齿松动的真相之一。但是不用担心,洗牙后口腔情况得到改善,慢牙龈慢就会再次包裹回来,牙缝也会随之慢慢恢复正常。▲牙结石去掉前后的对比图2.牙龈红肿消退很多人在洗牙之前牙龈是发炎红肿的,那么原本的牙缝被红肿的牙龈填满,而洗牙过后,口腔卫生状况改善,牙龈不肿了,原本的牙缝就显露了出来,让人感觉上是洗牙造成的牙缝变大。如果洗牙后你觉得牙缝变大,说明本身就有牙周病,洗牙洗晚了,牙龈不健康,萎缩了,而且牙结石本身就可能会造成牙齿松动,如果尽早采取措施,干掉牙结石,消除炎症,牙齿才会越来越健康。如不及时除去牙石,牙龈会进一步萎缩,反而会导致牙齿松动脱落。关于洗牙还有哪些误区?误解1:天天刷牙就不用洗牙?虽然你每天都在刷牙,但不能保证牙刷能把牙齿刷干净。牙刷大约能清除65%的牙菌斑,但不能完全清洁掉塞在牙缝里的食物残渣,更不能全方位清洁牙齿的每一个角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块块牙石黏在牙齿上。这时候就要借助洗牙,来做一次彻底的大扫除。误解2:洗牙会美白牙齿?健康的牙齿呈乳白色或淡黄色,牙齿表面是光滑的。洗牙虽然可以去除咖啡渍、茶渍和烟渍以及日积月累的牙石、牙菌斑,但对于牙齿长期、深部的色素沉淀以及牙釉质本身颜色的改变无能为力。洗牙不是漂白牙齿,大家如果想要牙齿变白可以考虑做冷光美白、美牙贴面和烤瓷冠哦。误解3:洗完牙后牙齿很敏感洗牙洗掉牙石,牙齿等于脱掉了厚厚的“牙石盔甲”。使牙体组织暴露,必然会变得敏感。一般牙周健康的人群,敏感较为轻微,几天就会消失,所以不用担心。就像人刚搓完澡,不能立即就泡到热水池里。另外要注意:洗完牙两周内,不要吃过冷、过热、过酸、过甜等食品。误解4:洗牙特别疼洗牙确实不好受,但洗牙的痛感并不是难以承受。牙石最易生长的地方,就是那些不易清洁的位置,比如牙齿和牙龈的交界处。而这个交界处,是牙齿本身洁白坚硬的牙釉质和稚嫩敏感的牙根,即使是没有牙周病的情况下,用金属器械触碰这个位置,也会引起一定的不适。但这种不适,一般人都是可以忍受的,并且习惯了洗牙以后,洗牙进行的那些操作所引起的疼痛就会变得微乎其微并且,第一次洗牙时,因为牙石积存的比较多,医生需要用较大的功率反复清洁,不适感也就要多一些;当以后定期洗牙时,牙石不多,清理起来也就不再那么难受。所以,放心去洗牙吧,那是保护我们口腔健康的好办法。定期洗牙不仅是一种日常保健,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但洗牙不是每天都可以洗的,所以在日常生活里要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牙齿健康很重要,有好牙口才能有好胃口哦~
章宁波 2019-04-08阅读量8533
病请描述:大家愿意洗牙吗? 答复很多网友问题中,刷牙出血,口臭,牙齿发黄等类似的问题有不少,我都会建议大家去洗牙。很多人不愿意。总是找各种理由婉言拒绝。 其实作为口腔专科医生,我想告诉大家,洗牙是最好的牙齿保健方法。 作为现代人,咱们每天都会洗脸,至少过几天都会洗澡(我是每天都必须洗澡的),为什么就不能每隔半年去洗一次牙呢?!牙齿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器官啊! 让大家去洗牙,我个人不可能去挣大家的钱,这都是为大家好啊!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每个人都要洗牙?我每天都有刷牙呀,干嘛要洗牙?听说洗牙还会损伤牙齿,洗完牙后,牙缝还会变大。这不是更容易塞食物了么?那为什么还要洗牙? 最强势的理由: 清除牙石,防治牙周病 洗牙的专业名词叫做“洁治”,是医生用专用的医疗器械将牙齿表面堆积的牙菌斑、牙结石以及色素清除干净的一种专业治疗手段。 我们的牙齿表面存在许多细菌,它们在我们的牙齿表面“安家落户”,发展壮大,形成牙菌斑。牙菌斑在形成之初是可以通过刷牙清除的,但如果没有及时清除干净,牙菌斑就会与唾液中的钙质结合逐渐矿化,变成牙结石。 牙菌斑和牙结石是导致牙周疾病的罪魁祸首,所以一定要定期清除才能够维持牙周健康。 如果不能做到定期洗牙,牙结石就会越积越多,牙周疾病也会越来越重,慢慢就会出现牙龈肿痛、牙齿松动移位,甚至牙齿脱落。我们通常说的“老掉牙”其实就是牙周病发展到晚期的结果。 最国际的理由: 发达国家都把洗牙纳入医保了 有些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中还包括每年2次的免费洗牙,如果做不到的话,第二年就要支付更高的保费,可见洗牙的重要性。 当然,对于中重度牙周病患者来说,洗牙只是第一步治疗,而非治疗的全部内容。 最意外的理由: 对某些牙齿有美白效果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洗牙是为了美容而把牙齿洗白,其实这是一个小小的误区。 首先,洗牙的目的不是为了美白,而是为了治疗和预防牙周疾病。 其次,洗牙并不一定能让牙齿变白。洗牙只能把牙齿表面沉积的色素(烟,茶以及食物等中的色素沉积在牙面上形成的)和牙石清除干净,还牙齿以本来面目。 如果患者的色素和牙石很多,洗牙确实能起到一定美白效果,但如果患者牙齿本身颜色异常,而非外源性色素沉积,洗牙是不能改变牙齿颜色的。就像洗衣服一样,白衣服脏了可以洗白,其他颜色的衣服脏了却不会洗成白色。 最冤屈的理由: 伤牙?其实牙齿比洗牙工具还硬! 很多人认为洗牙对牙齿是有害的,认为洗牙会破坏牙齿表面的釉质,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 牙齿釉质的硬度远大于洗牙的工具,这些器械不会在牙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划痕。如果用高倍显微镜来观察的话,洗牙后的牙齿表面的粗糙度会略有增加。 所以,一般洗牙后都要有一个抛光的环节。经过抛光,即便用显微镜也看不出任何痕迹了。 洗牙的冤屈不止一点点…… 冤屈之一:传染疾病。 真相:正规洗牙不怕! 有人认为洗牙会传染疾病。其实,正规的医疗机构都有严格的消毒灭菌制度,每一套器械都是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后才能使用,所以尽管放心。 冤屈之二:牙齿对冷热更敏感! 真相:正常反应,几天后会消失。 有些人洗完牙后会感觉牙齿酸软,冷热敏感,这是洗牙后很常见的反应。 因为牙结石像一层“盔甲”一样盖在牙齿表面,去除这层“盔甲”后冷热刺激会直接到达牙齿表面,因此会比洗牙前敏感。 不必担心,一般几天之后牙齿就会慢慢适应,这种不适也就消失了。 冤屈之三:会让牙缝变大! 真相:牙石没了,空间大了。 有人感觉洗牙后牙缝变大了。这是因为牙结石去除后局部空间相对变大了,一定要及时清理牙缝以防牙石重新长入。 冤屈之四:会让牙齿松动! 真相:患者患有较重度的牙周炎,本来就松动了! 还有些人洗牙后觉得牙齿松动了。其实是因为这些患者患有较重度的牙周炎,牙齿本已松动,只不过被大量的牙结石箍住了,形成牙齿稳固的假象,洗牙后也就原形毕露了。 但如果不洗牙,牙石越积越多,牙齿最终还是要脱落的。 冤屈之五:洗牙会痛,很可怕! 真相:会有一些不舒服,但不可怕! 洗牙难受吗?这是很多患者都关注的问题。 应该说,洗牙的过程并不舒服,因为牙结石的存在,牙龈往往有炎症,所以在洗牙过程中绝大多数患者会有牙龈出血,而且会伴有轻度牙齿酸痛的感觉。 有些患者会对高频振动的工作头触及牙齿时产生的声音较为敏感,其实这是治疗中的正常反应,不必过于紧张。 洗牙过程中的不适与牙齿和牙周疾病的程度以及个体的敏感度有关,其实只要放松心情,医生操作轻柔规范,洗牙并没有那么可怕。 洗牙后的正确处理方式 第一,洗牙后牙齿会有些冷热敏感,所以洗牙后2-3天之内尽可能避免过冷过热的饮食刺激,这样会减少很多敏感症状。 第二,洗完牙后一定要认真刷牙。因为如果刷牙不彻底的话,牙齿洗得再干净牙结石还是会重新长回来的。 第三,有吸烟、喝茶习惯的患者在洗完牙的1-2周内尽量控制一下吸烟、喝茶的量,否则色素沉积还是很快的。当然,如果能把烟戒掉是再好不过了,毕竟吸烟对身体和牙齿都是有害的。 第四,洗牙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定期洗牙才能维持长期牙周健康。一般建议每半年到1年就要去洗一次牙。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洗牙都有些认识了,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吧,借用一句广告语,牙齿“洗洗更健康”!
章宁波 2019-04-03阅读量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