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每个人都期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去看清这个美丽的世界,可是…… 很多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视物模糊、视野变小、看不到两边,老是撞门边,甚至看不到马路两边驶来的车辆而导致严重的后果。大部分患者认为自己得了老花眼或者近视眼而前去眼科就诊未果,最后才发现原来是垂体瘤生长压迫视神经所致。垂体和视神经之间的距离很小,垂体瘤可以向鞍上发展而压迫视交叉和视神经,而引起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症状早期并不明显,等到视力视野严重受影响时才引起患者的注意,此时垂体瘤体积已经很大,治疗难度也就明显增加。这时就要尽快手术,解除垂体瘤对视神经视交叉的压迫。目前垂体瘤手术主要以经蝶微创手术为主,个别体积较大、向鞍上生长具有明显束腰征的肿瘤,可以经蝶-开颅联合治疗。患者是40多岁女性,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数年,曾就诊于眼科未果。进一步查头颅MRI示:鞍区巨大占位性病变,视神经视交叉明显受累,强化明显。(视力视野检查中:黑色部分为视野缺损)该患者于我院接受经蝶微创垂体瘤切除术,术后患者视力视野明显改善,术后6天顺利出院,目前在随访中。很多患者因为视物模糊、视野缺损而查出垂体瘤积极前来就诊,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效果显著。(视力视野检查中:黑色部分为视野缺损)然而很多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延误诊疗,导致肿瘤压迫视神经时间过长,视神经出现变性坏死,最终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因此建议有视力视野障碍患者及时到眼科和神经外科就诊,早期治疗效果确切。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给人们带来世界的明亮,只要你有一双健康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人生到处是风景。
高阳 2018-07-17阅读量8801
病请描述:1、垂体瘤是什么肿瘤?发病情况如何? 垂体是一个卵形小体,位于丘脑下部的腹侧,垂体瘤即垂体前叶和后叶等病变而产生的肿瘤。垂体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根据目前国内流行病学调查垂体瘤人群年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左右;而美国流行病学调查,垂体腺人群年发病率高达7.5~15/10万人。正常人群随机MRI检查时垂体腺瘤发现率为10%~38.5% (平均22.5%)。近年来垂体瘤的发病率或者发现率越来越高,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CT或者是磁共振检查的普及,使得垂体腺瘤患者能早期发现,所以发病率明显增加。2、垂体瘤临床分型有哪些?(1) 根据激素分泌类型分为:功能性垂体腺瘤(包括催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促甲状腺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促性腺激素腺瘤及混合性垂体腺瘤)和无功能性垂体腺瘤。(2) 根据肿瘤大小分为:微腺瘤(直径<1cm)、大腺瘤(直径1-3cm)和巨大腺瘤(直径>3cm)。(3) 结合影像学分类、术中所见和病理学分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不典型垂体腺瘤:Ki-67>3%、P53 染色广泛阳性、细胞核异型性(临床上以上3点有2点符合可诊断为不典型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垂体腺瘤细胞有侵犯鞍底、鼻腔黏膜下组织,侵犯颅底软组织或骨组织,侵犯海绵窦压迫神经和血管。(4) 根据良恶性分为良性垂体瘤和垂体癌。3、垂体腺瘤临床表现都是怎么样的?⑴垂体腺瘤的内分泌表现:①生长激素腺瘤:未成年病人表现为生长过速,甚至发育成巨人;成人表现为肢端肥大症:面容改变,手指脚趾变粗,伴皮肤粗糙,全身乏力,关节酸痛,性功能减退等。 ②泌乳素腺瘤:女性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乳腺增生、毛发稀疏、精子数目减少等。 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临床表现为身体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腹部大腿部皮肤有紫纹、体毛增多等。④无功能腺瘤:早期病人无特殊感觉,肿瘤长大可压迫垂体致垂体功能不足的临床表现。(2)视力视野障碍:早期垂体腺瘤常无视力视野障碍。如肿瘤长大,向上伸展,压迫视交叉,则出现视野缺损,渐渐缺损可扩大至双颞侧偏盲。如果未及时治疗,视力也有减退,以致全盲。如果肿瘤偏于一侧,可致单眼偏盲或失明。(3)其他神经症状和体征:如果垂体瘤向后上生长压迫垂体柄或下丘脑,可致多饮多尿;如果肿瘤向侧方生长侵犯海绵窦壁,则出现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麻痹;如果肿瘤穿过鞍隔再向上生长致额叶腹侧部,有时出现精神症状;如果肿瘤向后上生长阻塞第三脑室前部和室间孔,则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如果肿瘤向后生长,可压迫脑干致昏迷、瘫痪或去大脑强直等。4、垂体瘤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对于较小无功能垂体瘤,可随访观察;对于有内分泌症状或者压迫症状以及进行性增大的垂体瘤,要积极治疗。(1)手术治疗:主要为神经内镜或者显微镜下经鼻蝶手术治疗,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内镜垂体瘤手术较显微镜手术更具有优势。少部分体积较大肿瘤,质地较硬,向鞍上生长且束腰征明显,可选择开颅手术。(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常用于术后肿瘤残余或者复发、不适合手术或者对药物不敏感的病人。(3)药物治疗:PRL型腺瘤对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卡麦角林)较为敏感。其他类型肿瘤药物治疗可作为围手术期的辅助治疗及不能手术者。
高阳 2018-07-17阅读量1.8万
病请描述:垂体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无性别、年龄差异,年轻患者以阳痿早泄、不孕不孕、毕竟泌乳为主要表现,老年患者多以视力视野障碍,视物模糊前来就诊。部分患者表现为向心性肥胖、甲亢、肢端肥大等内分泌长期紊乱导致的临床症状。对于老年人,多数以视野缺损为主,视力障碍不明显,感觉敏感性减退,加之老年人“老花眼”疾病较多,纵使出现视物模糊,也常常就诊于眼科,往往会忽略该疾病的诊断。 该患者高XX,老年男性,因视物模糊1个月前来我可就诊。患者曾于外院眼科就诊,诊断为眼部疾病给予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未见好转。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左眼接近失明。辗转来到我院神经外科(原脑脊柱外科)就诊. 头颅CT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局部高密度影,考虑垂体瘤卒中。 头颅MRI示:鞍区占位性病变,肿瘤大小约2*2.8cm,T1等信号,T2混杂信号,增强后部分强化。肿瘤刚突破鞍底向蝶窦生长,向上突破鞍隔向上生长,视交叉明显受压,左侧较为严重。肿瘤向两侧生长,海绵窦及颈内动脉受侵犯。垂体瘤卒中可能大。 术前激素检查:IGF-1、GH升高明显。患者入院后明确诊断,排除手术禁忌,经科室讨论,经诊断为垂体瘤卒中,手术指正明确,拟全麻下经鼻蝶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灰白色肿瘤组织,局部可见暗褐色陈旧性出血,肿瘤全切,鞍隔明显塌陷,无脑脊液漏。手术顺利,术后复查如下:术后复查视力视野检查示:视野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病理提示:GH型垂体腺瘤。术后第一天:IGF-1、GH恢复到正常。术后头颅CT示:鞍区干净无出血。术后患者恢复顺利,视野改善明显,视力无明显变化。患者精神状态较术前明显改善:“是医师帮我从黑暗中解脱出来,重见光明,感谢医生给我发现美的眼睛!”。目前该患者密切随访中。总结,对于垂体肿瘤造成的视觉障碍,肿瘤体积越小,症状持续时间越短,术前损害程度越轻,术后恢复效果越好。这就需要广大患者提高自身认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此对于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尤其是双颞侧偏盲)的患者,除了排除眼部疾病(眼睑病、泪器病、结膜炎、角膜炎、晶状体浑浊、玻璃体病、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落、近视、弱视等)外,要及时神经外科就诊,以免耽误病情,也许就是垂体瘤压迫视神经导致的视物模糊。
高阳 2018-07-17阅读量9408
病请描述:该患者张未XX,中年女性,视物模糊进行性加重,慕名前来我院神经外科就诊。外院磁共振检查发现鞍区占位性病变,视交叉受压明显,考虑垂体瘤可能。 鞍区MRI示:鞍区占位性病变,肿瘤突破鞍隔向上生长,视交叉受压明显,病灶可见均匀强化。 术前激素检查PRL明显升高,视力视野检查双颞侧偏盲。术前完善项相关检查,经科室讨论,初步诊断为垂体瘤,颅咽管瘤待排,拟内镜下经鼻蝶肿瘤切除术。术前视野检查显示双颞侧视野明显缺损,术后缺损视野明显改善术后解剖结构及肿瘤组织清晰可见,发现灰白色肿瘤组织手术顺利,术后复查头颅ct未见术区干净,无出血表现,术后激素恢复正常,视野缺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5天出院,无脑脊液鼻漏、无发热、无鼻腔流血,美观保留。
高阳 2018-07-16阅读量8220
病请描述:垂体瘤是颅内常见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由于垂体肿瘤会产生内分泌症状(肢端肥大症、闭经不孕、性欲减退、向心性肥胖等)和神经压迫症状(视力视野障碍等),给患者及家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垂体瘤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迫切。除了PRL垂体腺瘤药物治疗和较小的无功能腺瘤无需治疗外,大部分垂体瘤需要外科治疗。 肢端肥大症(以下简称“肢大”) 是一种起病隐匿的慢性进展性内分泌疾病, 患者就诊时病程可能已达数年甚至10年以上。该病的主要特征是体内产生过量生长激素(GH)。95%以上的肢大患者是由于分泌和释放GH的垂体腺瘤所致。长期过度分泌的GH可导致全身软组织、骨和软骨过度增生, 引起面容改变、手足等末端肥大、皮肤粗厚、内脏增大、骨关节病变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此外,垂体肿瘤压迫症状、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结肠癌等恶性肿瘤发生率也会相应增加, 这些代谢紊乱性疾病和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存质量, 寿命缩短。 患者为陈X,中年女性,因面容改变前来我院就诊。表现为额骨隆起,眼裂增宽,嘴唇肥厚,呼吸困难,手指粗短。 患者非常希望能通过手术解决面容改变的痛苦。 鞍区MRI检查示:鞍区占位性病变,考虑垂体瘤。术前激素检查示:GH、IGF-1增高明显。经科室讨论,结合术前影像学图片、激素水平及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肢端肥大症,生长激素型垂体瘤。根据目前垂体瘤诊疗指南及患者基本情况,应首选手术治疗。拟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术中见:灰白色肿瘤组织,血供一般,肿瘤切除后可见鞍隔塌陷,无脑脊液鼻漏。手术顺利,术后复查头颅ct未见术区干净,无出血表现,术后激素恢复正常,视野缺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5天出院,无脑脊液鼻漏、无发热、无鼻腔流血,美观保留。神经内镜的高清视野让神经外科医生视野更开阔、更清晰,操作更细致、更微创,损伤更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某种程度上减少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新技术的应用为广大垂体瘤患者朋友带来福音!
高阳 2018-07-16阅读量8913
病请描述:泌乳素型垂体瘤卒中非常危险,除了内分泌紊乱导致月经紊乱、泌乳,还会因为垂体瘤卒中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导致严重的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治疗不及时将会遗留永久性的视力视野障碍,甚至失明。 对于孕期(孕前、怀孕期间、产后)女孩子,此时垂体功能活跃或增生的阶段,如果合并有垂体瘤存在且早期未进行正规系统治疗,非常容易出现垂体瘤卒中。 当自己出现月经紊乱,哺乳期过后仍有奶水,眼睛看东西逐渐模糊甚至突然看不清时,当心垂体瘤卒中的可能。 近期,阮X,28岁,产后半年,因月经紊乱伴视物模糊前来我处就诊。 外院磁共振提示:鞍区占位,垂体瘤卒中可能。视交叉受压非常明显。 进一步查视力视野检查发现:双侧视野缺损严重。术前泌乳素非常高,结合患者病史、影像学表现及激素检查结果,考虑泌乳素型垂体瘤卒中,按指南治疗原则,限期手术治疗。经科室讨论,诊断垂体瘤卒中可能,拟经蝶微创垂体瘤切除术。术后患者视野恢复迅速,泌乳素恢复至正常。 术后即刻CT示:术区干净,无出血,肿瘤切除满意。 对视力视野恢复程度产生影响的几个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术前视野损伤程度、术前视觉障碍时间、肿瘤的大小及生长特点等。对于垂体肿瘤造成的视觉障碍,肿瘤体积越小,症状持续时间越短,术前损害程度越轻,术后恢复效果越好。这就需要广大患者提高自身认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神经内镜的高清视野让神经外科医生视野更开阔、更清晰,操作更细致、更微创,损伤更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某种程度上减少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新技术的应用为广大垂体瘤患者朋友带来福音!
高阳 2018-07-16阅读量8836
病请描述: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容颜不老,拥有一个健康漂亮的脸蛋对于女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在生活中,有些人年纪轻轻却“容颜易老”,逐渐出现面容改变,表现为眼裂宽、鼻子大、嘴唇厚、皮肤粗糙、颧骨高、四肢粗壮、声音粗混低沉,甚至出现内脏功能的减退,稍事活动气喘乏力……。曾经漂亮的女孩变比男孩子还粗糙。男朋友提出分手,自己不能生育,家庭破裂,自尊心受到严重创伤,失去生活的信心。应用无数的高端化妆品、中药调理效果甚微。到底是谁夺走了我美丽的容颜???是肢端肥大症!垂体瘤引起的内分泌紊乱所致!其实这样的病例非常多,只是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往往耽误诊疗!如何再让他恋上你的绝世容颜?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肢端肥大症。肢端肥大症(以下简称“肢大”) 是一种起病隐匿的慢性进展性内分泌疾病, 患者就诊时病程可能已达数年甚至10年以上。该病的主要特征是体内产生过量生长激素(GH)。95%以上的肢大患者是由于分泌和释放GH的垂体腺瘤所致。长期过度分泌的GH可导致全身软组织、骨和软骨过度增生, 引起面容改变、手足等末端肥大、皮肤粗厚、内脏增大、骨关节病变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此外,垂体肿瘤压迫症状、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结肠癌等恶性肿瘤发生率也会相应增加, 这些代谢紊乱性疾病和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存质量, 寿命缩短。这是一个30岁左右的女孩子,因面容改变半年入院。近半年来发现自己面容及四肢改变,眼裂宽,鼻子大,嘴唇厚,皮肤粗糙,颧骨高,脚变大,鞋子穿不下去,手指粗壮,声音粗混低沉,看东西模糊不清。“别人说我现在就像个男孩子,怎么会这样子啊……”,患者痛苦的流眼泪。经过检查,头颅磁共振发现鞍区占位性病变,视交叉受压明显。激素检查示:GH、IGF-1明显增高。结合术前影像学图片、激素水平及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肢端肥大症,生长激素型垂体瘤。根据目前垂体瘤诊疗指南及患者基本情况,应首选手术治疗。内镜下通过鼻孔这条一天然通道到达肿瘤生长部位,然后切除肿瘤,切口设计在鼻孔里面,大约1公分左右,微创且美观保留!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微创切除垂体瘤手术顺利,术后复查头颅ct未见术区干净,无出血表现,术后激素恢复正常,视野缺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5天出院,无脑脊液鼻漏、无发热、无鼻腔流血,美观保留。几个月后患者复查磁共振提示肿瘤完整切除,激素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面容较术前明显改善,恢复自信,找回了曾经的自己。垂体瘤是颅内常见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由于垂体肿瘤会产生内分泌症状(肢端肥大症、闭经不孕、性欲减退、向心性肥胖等)和神经压迫症状(视力视野障碍等),给患者及家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垂体瘤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迫切。除了PRL型垂体腺瘤首选药物治疗,较小的无功能腺瘤定期随访外,大部分垂体瘤需要外科治疗。神经内镜的高清视野让神经外科医生视野更开阔、更清晰,操作更细致、更微创,损伤更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某种程度上减少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新技术的应用为广大垂体瘤患者朋友带来福音!
高阳 2018-06-18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垂体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无性别、年龄差异,临床表现多以头痛、内分泌紊乱和视力视野改变为主。年轻患者以阳痿早泄、不孕不育、闭经泌乳为主要表现,另有部分患者表现为向心性肥胖、甲亢、肢端肥大等内分泌长期紊乱导致的临床症状。而对于老年人,多数表现为视野缺损,视力障碍,感觉敏感性减退,加之老年人“老花眼”疾病较多,纵使出现视物模糊,也常常就诊于眼科,往往会忽略垂体瘤压迫视神经所致。该患者为中年女性,因视物模糊前来就诊,头颅MRI检查示:鞍区占位性病变,视交叉明显受压,垂体瘤可能。术前视力视野检查示:双颞侧视野偏盲。(黑色阴影区表示视野缺损)患者入院后明确诊断,排除手术禁忌,经科室讨论,经诊断为垂体瘤卒中,手术指征明确,拟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微创垂体瘤切除术。暴露蝶窦开口,打开鞍底,切除了肿瘤,探查肿瘤切除干净,鞍隔清晰可见。术后复查头颅CT示:术区干净,肿瘤切除满意。术后视力视野检查:视野缺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发热,无脑脊液鼻漏,术后6天后顺利出院。因此对于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尤其是双颞侧偏盲)的患者,除了排除眼部疾病(眼睑病、泪器病、结膜炎、角膜炎、晶状体浑浊、玻璃体病、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落、近视、弱视等)外,要及时神经外科就诊,以免耽误病情,也许就是垂体瘤压迫视神经导致的视物模糊。神经内镜的高清视野让神经外科医生视野更开阔、更清晰,操作更细致、更微创,损伤更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某种程度上减少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为广大垂体瘤患者带来福音!
高阳 2018-06-16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 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XDR-TB)的治疗问题仍然困扰着广大结核病防治工作者。利奈唑胺(linezolid)为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是继磺胺类和喹诺酮类后上市的又一类全新合成抗菌药物,该药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良好的抗菌活性而备受关注。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利奈唑胺具有良好的抗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作用,对耐药菌株也显示了强大的抗菌活性,利奈唑胺治疗MDR-TB和XDR-TB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世界卫生组织在耐药结核病相关指南中将利奈唑胺列为抗结核药物,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中将其归为MDR-TB的核心治疗药物。目前,在耐药结核病治疗药物十分匮乏的情况下,不得不采用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难治性MDR-TB和XDR-TB患者病情有望得到控制。 利奈唑胺抗MTB的作用机制为与MTB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从而在翻译的早期阶段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利奈唑胺的作用靶位点为23SrRNA、核糖体L4和L22、Erm-37甲基转移酶以及WhiB7调节蛋白等。由于该药独特的作用特点,故与其他的蛋白合成抑制剂间无交叉耐药。该药与常用抗结核药物也无交叉耐药。在体外也不易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利奈唑胺治疗MDR-TB和XDR-TB的剂量和疗程:难治性MDR-TB和XDR-TB患者究竟如何服用利奈唑胺。目前,关于利奈唑胺的剂量和疗程尚无统一标准。文献报道利奈唑胺的疗程为1~36个月,剂量为300~1200mg/d。利奈唑胺开始治疗的剂量一般为1200mg/d,4~6周后减量为600mg/d,如出现不良反应还可减为300mg/d,长期应用时患者均能耐受。小剂量(300~600mg/d,在治疗结核病时还没有一个标准剂量)治疗时也可取得良好疗效。减少利奈唑胺的剂量可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但不能降低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利奈唑胺的治疗适应证如下。 1.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ifampicinresistanttuberculosis,RR-TB):体外药敏试验(drugsusceptibilitytest,DST)结果证实感染的MTB对利福平耐药的结核病,包括利福平单耐药结核病(Rifampicinmono-resistanttuberculosis,RMR-TB)和利福平多耐药结核病(Rifampicinpoly-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RPR-TB)。 2.MDR-TB:体外DST结果证实感染的MTB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结核病。 3.XDR-TB:体外DST结果证实感染的MTB除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外,同时对任何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以及3种二线注射类药物(卷曲霉素、卡那霉素和阿米卡星)中的至少1种药物耐药的结核病。 4.耐药、重症及难治性TBM:包括RR-TBM、MDR-TBM、XDR-TBM、病原学确诊或临床高度怀疑的重症TBM(明显的意识障碍、持续高热及反复惊厥、顽固性高颅压、脑膜脑炎型、脊髓型)或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TBM。 利奈唑胺的禁忌证及相对禁忌证如下。 1.禁忌证:(1)对利奈唑胺或本品含有的其他成分过敏者;(2)正在使用任何能抑制单胺氧化酶A或B的药物(如苯乙肼、异卡波肼)的患者,或2周内曾经使用过这类药物的患者。 2.相对禁忌证:考虑到利奈唑胺的常见不良反应,下列情况属于相对禁忌证,需谨慎使用:(1)利奈唑胺有引起骨髓抑制的风险,如果有潜在的骨髓抑制性病变,如造血系统疾病、肿瘤化疗后,或明显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或中重度贫血;(2)利奈唑胺可引起视神经炎,患者如果存在视力损害、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等情况,需经眼科专家评估后方可使用;(3)利奈唑胺尚未在妊娠妇女中进行充分的、严格对照的临床研究,只有潜在的益处超过对胎儿的潜在风险时,才考虑在妊娠妇女应用;利奈唑胺及其代谢产物可分泌至哺乳期大鼠的乳汁中,乳汁中的药物浓度与母体的血药浓度相似,利奈唑胺是否分泌至人类的乳汁中尚不明确,因此,利奈唑胺应慎用于哺乳期妇女;(4)利奈唑胺有引起血压升高的风险,高血压未控制的患者慎用,若需使用必须进行血压监测;(5)利奈唑胺尚未用于嗜铬细胞瘤、类癌综合征和未经治疗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因此,这些患者需慎用;(6)利奈唑胺有引起惊厥的报道,有癫痫发作病史的患者需慎用。 利奈唑胺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及周围神经炎和视神经炎。骨髓抑制较严重,甚至威胁生命,减少剂量或停药后可逆。周围神经炎和视神经炎在减少剂量或停药后恢复慢。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前庭功能毒性(耳鸣、眩晕)、抑郁、乳酸性酸中毒、腹泻、头痛、口腔念珠菌病、阴道念珠菌病、味觉改变、肝功能异常(包括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总胆红素升高等)、肾功能损害及5-羟色胺综合征等。 最后注意,服用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制定方案时需经专家组讨论,强调必须联合用药,切忌单独加药。
王智刚 2018-03-02阅读量1.3万
病请描述:我们大脑中的“垂体”是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总司令部,而“垂体腺瘤”则是来源于垂体本身的一种肿瘤,绝大部分垂体腺瘤都是良性肿瘤,少部分呈侵袭性生长甚至是恶性的。垂体位于颅内的“交通要道”,其周围结构又非常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复杂而精细的结构有: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两侧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海绵窦及其侧壁上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着: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眼支和上颌支,以及位于海绵窦中心的外展神经。外展神经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由于距离垂体更近,因此更容易被伤及。临床上,我们把垂体腺瘤分为两类:一类垂体腺瘤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像一名勤劳的工人一样仍然在为人体“辛勤工作”,源源不断地产生各类人体所必需的激素。只不过它太勤劳了,产生了过多激素因而对咱们机体造成了不良影响。以最常见的泌乳素瘤为例,过量的泌乳素可造成女性月经周期不规律、甚至闭经,青年女性无法怀孕,以及非哺乳期的异常乳汁分泌等;老年女性患者常出现骨质疏松,而男性患者最常出现性欲减退与性功能障碍。这时您就需要来医院就诊了,而临床治疗分为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大部分泌乳素瘤可以通过特效药物(溴隐亭、卡麦角林)得到很好的控制,少部分肿瘤体积较大或者肿瘤出血压迫视神经导致患者视物模糊甚至失明,可选择微创手术进行减压,挽救视神经长期压迫造成的损伤。但是有些功能性腺瘤是需要积极手术治疗的,这类垂体腺瘤往往造成患者肢端肥大症、库欣病等。“肢端肥大症”(儿童期发病则为“巨人症”)是因为患者的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的细胞“过于勤快”,产生大量生长激素,导致患者骨骼、内脏和声门等部位异常生长;库欣病也一样,由于垂体过量分泌促肾上腺激素,作用于患者的肾上腺,继而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引起“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等症状。对于这类垂体腺瘤,经手术切除后,大多数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可恢复正常,症状得到缓解。另一类垂体腺瘤不分泌激素,我们称之为“垂体无功能腺瘤”,它像个好吃懒做的“懒汉”,只是一个劲儿地“变胖”,却不干活,不产生任何对人体有作用的激素。不过这个“胖垂体”实在是太胖了,以致于压迫了我们正常的垂体组织。正常垂体组织受压会引起功能障碍,造成正常分泌激素减少,所以与功能性垂体腺瘤的“过于勤快”不同,这类垂体可以处于低功能状态,同样会使患者出现乏力、精神萎靡、抵抗力下降、内分泌紊乱等症状。另外,肿瘤继续增大也会压迫垂体周边的正常结构(占位效应),可导致头痛、视野缺损等症状。因此垂体腺瘤虽然很小,但危害不小,需要对它进行临床干预,对于药物不能控制的肿瘤类型,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肿瘤,解除肿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缓解症状。传统开颅手术创伤大,容易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和内分泌障碍,术后并发症多。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利用鼻腔的自然通道,经过蝶窦到达鞍区切除垂体腺瘤,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美观保留,已经逐步成为垂体瘤手术治疗的首选。所以,患了垂体瘤的你别担心,及时到正规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绝大多数垂体瘤经过正规及时的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高阳 2018-02-01阅读量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