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干眼症是指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以眼睛干涩为主要症状的泪液分泌障碍性眼病,常伴有双眼痒感、异物感、烧灼感,或畏光、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表现。适度按摩是防治干眼症的良方,通过自我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和皮肤肌肉,增加眼窝内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消除大脑和眼球内过度充血。由于循环畅通,眼内调节肌可以排除积聚的代谢产物,从而达到消除眼疲劳的目的。一种方法就是从眉心开始按摩,按摩5~7下后,沿着眉弓向外一直到太阳穴后,将手指立起来,加一点压力,然后作环绕的按摩,这个可以反复3~5次。另外一种,就是用4根手指,比较缓慢地轻轻压到眼球上,然后做了3~5次按摩以后向外延展,也是一直到太阳穴部位,这算一次。到达太阳穴以后,还是用手指再进行环状按摩3~5次,循环反复,直至头和眼睛感觉很舒服,干涩的症状减轻。
微医健康 2022-11-09阅读量1811
病请描述:今天我为大家解答一些白内障术后的常见问题: 1.为什么白内障术后眼睛有异物感? 异物感的位置一般是角膜切口的位置,大多数位于眼睛的颞上方(外上方),是白内障手术的传统默认切口位置。但我在做白内障手术时会个性化根据患者陡峭散光轴的位置而改变角膜切口的位置,以通过这个切口来矫正大概0.4D的散光,改善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所以有的时候这个切口会位于颞上方,有的时候位于颞侧(外眼角),有的时候会位置鼻上方,所以患者术后眼睛异物感的位置会因人而异。那么为什么切口会引起异物感呢?角膜切口在慢慢愈合这个过程中,切口表面是略不平整,就会引起眼睛的轻微异物感,随着伤口愈合这样的症状会越来越轻,同时补充玻璃酸钠眼药水可以缓解这样的症状。另外角膜切口会损伤该切口处的角膜神经,所以呢也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干眼,可有干涩,异物感,烧灼感,容易见风流泪,通常并不严重,同样可以经过术后人工泪液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如果术前就已经有干眼症的病人,术后干涩感会更加明显,需要坚持用药更长时间,另外也推荐做做热敷,比体温高一点的毛巾或者毛巾裹着鸡蛋,眼睛局部热敷,促进睑板腺油脂排出,改善泪膜稳定性。 2.为什么白内障术后眼前有小黑点,而且比术前变多了? 眼前有黑点、小蚊子、头发丝、圆圈等各种形状的东西飘来飘去,尤其在光线亮的地方或者看白色背景的时候更明显,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飞蚊症,也叫玻璃体混浊,是眼睛老化的一种表现,在中老年中很常见,有近视的人可以在年轻的时候就出现。其实很多人在白内障术前就有,通常术前眼睛B超检查就能发现玻璃体混浊的条带,但是由于白内障的遮挡导致进入眼内的光线减少,所以白内障术前没有明显感觉到玻璃体混浊,但是白内障术后进入眼内的光线多了,反而就发现了这个玻璃体混浊。另外白内障手术也不能改善玻璃体混浊,因为白内障手术我们拿掉的是晶体,玻璃体混浊的元凶玻璃体是拿不掉的。后面的文章我会再给大家普及一下知识点,得了玻璃体混浊该怎么办。 3.为什么白内障术后看近处看不清楚了,要戴老花镜? 白内障分为皮质性白内障和核性白内障,核性白内障会带来一定的近视,这种近视可以抵消看近不清楚的老花,所以得了白内障之后一些有老花眼的病人,看近本来需要戴老花眼镜的结果看近处反而清楚了,看近都不需要戴老花镜了,但是这只是个假象,其实老花眼仍然是存在的,只是白内障给做了部分的抵消,所以在做完白内障手术以后,晶体的这部分近视就被拿掉了,老花眼就显现出来了,导致看近比如手机、报纸等是不清楚的,需要配戴花镜来改善。 4.为什么白内障术后看东西会有光圈? 术后看东西会出现环形光圈,尤其在夜间或者光线很暗的情况下,主要是因为人工晶体光学部直径通常设计为5.5-6mm,当光线暗的时候瞳孔自然放大到直径5-6mm,此时人工晶体边缘暴露出来,折射光线进入眼内,患者就有可能看到环形光圈。这种的症状可以在术后几个月,随着人工晶体边缘逐渐被囊膜包裹而自然消失。 5.为什么做完白内障手术会出现怕光? 因为混浊的晶体(白内障)是有颜色的,根据混浊程度不同可以为黄绿色、黄色、黄褐色甚至褐色以及黑色,那么白内障拿掉了,植入了透明的人工晶体,相当于将一个配戴的太阳镜摘掉了,所以术后会觉得眼前好亮,甚至还可能出现畏光的现象,一般1-3个月大脑慢慢适应后畏光症状会消失。那么也建议做完白内障术后出门要戴太阳眼镜保护眼睛。另外混浊的晶体(白内障)拿掉后还可能会出现双眼看颜色不一致的情况,手术眼看东西更鲜艳,没有手术的眼睛视物偏黄偏暗,这是正常现象,会慢慢适应。 6.为什么做完白内障手术好像白内障又长出来了,看东西又有遮挡感了? 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因为发生了后发障。什么是后发障呢?我在跟病人术前谈话的时候都会讲到人的晶体是有一个囊袋的,这个囊袋是把晶体固定在眼睛中,保证晶体的位置正确的一个袋子,白内障手术需要保留这个囊袋,目的呢是要把人工晶体放到囊袋内,否则人工晶体就没有地方放了。那么术后一定的时间,会有上皮细胞爬到这个囊袋上,从而遮挡了光线影响视力,这就是后发障了。那么后发障通常什么时间出现呢?这个是因人而异的,几周,几个月,几年都有可能,通常越年轻的患者增生能力越强,发生的时间就越短,发生的几率越高,20岁以下的白内障术后几乎100%出现后发障。但是后发障其实很好解决,只需要在门诊打个激光就可以了,不需要住院,花费大概300-400左右。 今天就先讲这些,如果大家还有常见问题需要解答,可以给我留言。
王海燕 2022-01-15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推荐营养最佳的十种绿叶蔬菜转自:订阅康乐福 前天健康营养吃蔬菜。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C,含量要超过普通水果。绿叶蔬菜富含胡萝卜素,含量仅略低于胡萝卜、西红柿等。绿叶蔬菜富含叶酸,对备孕和孕早期女性十分重要。绿叶蔬菜是维生素B2的重要来源之一,维生素B2缺乏十分常见,会出现口腔溃疡、口角炎、唇炎、眼睛干涩不适、畏光等症状。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K,不但与凝血功能有关,还对骨骼健康发挥重要作用。绿叶蔬菜是钾的重要来源,钾对防治高血压有益。绿叶蔬菜是钙的重要来源之一,200克油菜提供的钙大致与200克牛奶相当。绿叶蔬菜富含镁,有助于促进骨骼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绿叶蔬菜是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有助通便和预防慢性病。绿叶蔬菜富含类胡萝卜素、多酚等多种抗氧化物质。这些有益成分组合起来,使绿叶蔬菜具有多重健康效益,如抗癌,预防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骨质疏松、视网膜变性和白内障,延缓衰老,促进肠道和皮肤健康等。1. 油菜 油菜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呼,如“上海青”、“小白菜”、“青菜”、“瓢儿白”、“瓢菜”等。其大小不一,形状也有差异,有的粗大,有的细小,最细小的又叫“鸡毛菜”是油菜的幼苗。个头小的烹调时几乎无需改刀,个头大的要切开或切段烹调。作为绿叶蔬菜的代表食材, 普通油菜营养价值之高超乎想象。不但维生素C含量(36毫克/100克)超过普通水果,还提供较多胡萝卜素(620微克/100克)、叶酸(46.2微克/100克)、钾(210毫克/100克)、维生素B2、钙、镁、膳食纤维等。油菜中钙含量(108毫克/100克)与牛奶大致相当(但吸收率要低一些)。2. 菠菜菠菜也是营养最为丰富的绿叶菜之一,其胡萝卜素含量高达2920微克/100克,维生素C32毫克/100克,钾311毫克/100克。不过,菠菜含有较多草酸,含量为606毫克/100克。草酸不但在肠道抑制钙、铁等矿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后还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所以菠菜烹调前应该先焯水,草酸水溶性很强,焯水能去除大部分草酸。除肾结石(草酸钙结石)患者应限制食用菠菜外,其他人均可食用焯水后的菠菜。一直有传言说菠菜不能跟豆腐同食,但其实并不可信。菠菜焯水后适合素炒、蒜炒、炒肉、炒鸡蛋、做汤、做馅、凉拌或蘸酱等各种吃法。3. 菜心菜心又称菜薹,品质脆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每100克含维生素C79毫克,胡萝卜素960微克,钾236毫克,钙96毫克,在蔬菜中名列前茅。菜心在华南地区十分普遍,可炒、水煮、煲汤、做粥等。现今在北方的超市或菜市场也能买到。菜心最简单的吃法是水煮后淋上各种酱汁,如蚝油、生抽、芝麻酱、蒜蓉酱、牛肉酱、海鲜酱等,味道多变,又不失食材本身的自然味道。 4. 生菜生菜是叶用莴苣的俗称,市面上有多个品种,有叶子散开的,也有叶子卷曲的,叶子颜色有绿色、青色、紫色、红色和白色等。生菜质地鲜嫩,营养价值高。胡萝卜素含量高达1790微克/100克,维生素C13毫克/100克。蚝油生菜是最简单的吃法,白水烧开,滴入数滴植物油,加入摘洗干净的生菜(西洋生菜最佳),30秒即可捞出,虑干水分,依据个人口味放入蚝油即可。5. 油麦菜油麦菜是一种叶用莴笋,有的地方又叫牛俐生菜。因水含量极高,约占96%,故口感脆嫩,易于消化。水分较多也使其他营养素的相对含量偏低,如维生素C为20毫克/100克、胡萝卜素为360微克/100克、钾为100毫克/100克,但它仍然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绿叶蔬菜。可以生吃,或焯水后拌酱、蚝油、生抽等。6. 小白菜南方很多地区把油菜(“上海青”)称为“小白菜”,然而在北方,小白菜是不同于油菜的另一种常见绿叶蔬菜,它是大白菜的变种,味道与大白菜(叶)有一些相似。小白菜可煮食或炒食,亦可做成菜汤或者凉拌食用。小白菜富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1680微克/100克和28毫克/100克。小白菜富含钾和钙,含量分别为178毫克/100克和90毫克/100克。故而是营养最丰富的绿叶蔬菜之一。7. 苦菊苦菊又名苦苣菜或天精菜,是一种广为种植的野生蔬菜,有淡淡的苦味,乃含生物碱所致。苦菊的营养价值较高,每100克苦菊含β胡萝卜素1330微克、钾314毫克、钙52毫克、铁0.83毫克、维生素C6.5毫克【美国农业部食物成分数据库】。苦菊最宜拌沙拉、凉拌、蘸酱等无需加热的吃法,炒食或做汤亦可。8.茼蒿茼蒿是一种很有特点的绿叶(嫩茎)蔬菜,有特殊清香气味,别名甚多,如同蒿、蓬蒿、蒿菜、塘蒿、蒿子杆、蒿子等。开花很像野菊,所以又名菊花菜。茼蒿特别适合涮锅或炒、做汤等。茼蒿富含胡萝卜素(1510微克/100克)、维生素C(18毫克/100克)、钾(220毫克/100克)和钙(73毫克/100克)。 值得注意的是,茼蒿含较多钠(161毫克/100克),有一点点咸味,烹调时要少放盐。 9.豌豆苗豌豆苗是指豌豆初生状态的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中胡萝卜素含量高达2667微克/100克,维生素C67毫克/100克,钾222毫克/100克,铁4.2毫克/100克,是蔬菜中的佼佼者。市面上的豌豆苗大多是无土载培所得,营养素含量也许不及大地种植的豌豆幼苗,但仍不失为一种高营养的蔬菜。市面上还有一种称为“豌豆尖”的蔬菜,营养价值亦高。豌豆尖是豌豆枝蔓的尖端,以凉拌,炒食,蒸食,涮锅,还可用于调味、配色。10.芹菜严格地说,芹菜不是绿叶蔬菜,它主要是嫩茎,很多人吃芹菜时把叶子丢弃,未免太可惜了,其实芹菜叶的营养价值比芹菜茎更高,比如芹菜叶胡萝卜素含量为2930微克/100克,芹菜茎只有340微克/100克。除胡萝卜素外,芹菜茎和叶还富含维生素C、钾、膳食纤维和黄酮类物质等,营养价值较高。芹菜茎天然带有淡淡咸味,因为它们含钠比较高。每100克芹菜茎含钠159毫克,大约相当于0.4克食盐。所以烹调芹菜时要少放盐,甚至不放盐(加了生抽或酱油之后),以避免摄入太多的钠。炒芹菜之前,先把芹菜焯水再切段,然后炒,很快调味出锅,可以保持爽脆,避免太老。除炒制外,榨芹菜汁直接喝或和面做面食,芹菜包饺子或做馅饼都是很好的吃法。(作者:王兴国)
费健 2021-02-02阅读量9772
病请描述:作者: 赖伟红 医学博士,杜克大学博士后,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副研究员 玫瑰痤疮,也称酒渣鼻、酒糟鼻,医美人爱称其为敏感肌肤或皮肤屏障受损,是一种累及面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在皮肤白皙的人中很常见,在白人中尤其高发。在笔者的临床工作中,女性病人更为多见。玫瑰痤疮常常被 误诊为寻常型痤疮、湿疹或其它过敏性皮肤病。目前,玫瑰痤疮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也无特效治愈办法,但有些治疗和措施可以控制或缓解症状。病因 玫瑰痤疮的病因不明,但下列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面部血管异常:血管异常或血管炎症引起面部潮红、持续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皮肤白皙或浅色皮肤:在白皙皮肤人群中,玫瑰痤疮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蠕形螨:这是一种寄居于人类皮肤的螨虫,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玫瑰痤疮病人中,这种微生物数量特别多。尚不清楚,是蠕形螨引起玫瑰痤疮, 还是玫瑰痤疮导致了蠕形螨的过度繁殖。幽门螺杆菌:一种在胃部生长的细菌,可刺激缓激肽的产生。这种小多肽可引起血管舒张,可能在玫瑰痤疮的发生过程中起作用。家族史(遗传因素):许多玫瑰痤疮病人的近亲同患此疾。 有些因素可以增加皮肤血流量,使得玫瑰痤疮加重,或诱发玫瑰痤疮。这些因素包括:气温剧烈变化(过冷或过热)日晒、湿热或风吹情绪紧张、焦虑、生气或困窘剧烈运动热水浴或桑拿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和抗高血压药物感冒发热等突发病情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等 另外,还有一些饮食因素也可触发玫瑰痤疮,包括:热食或热饮咖啡因乳制品辛辣食物(辣椒、辣椒酱等含辣椒素的各种调味品)饮酒含有肉桂醛的各种食物,如西红柿、巧克力和柑橘等。症状 玫瑰痤疮的症状和体征的个体差异大。玫瑰痤疮的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 阵发性面部潮红:面部潮红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可由面部开始,下行波及颈部和胸部,可有局部灼热感。 面部皮肤高度敏感:触碰、日晒等物理刺激极易引起血管扩张,导致局部皮肤发红。这种情况并非皮肤细胞本身的问题,而是皮肤血管敏感性增强。 持续性面部潮红:类似日晒后面部发红,长时间不退。这是由于多量的皮肤表层血管扩张造成。 丘疹和脓疱(炎性玫瑰痤疮):面中部反复出现红斑、丘疹、脓疱等炎症性皮损,易被误诊为青春痘(寻常型痤疮)。但与寻常型痤疮不同的是,这种表现的玫瑰痤疮并没有黑头粉刺。 毛细血管扩张(血管性玫瑰痤疮):鼻和颊部毛细血管的炎症性肿胀和扩张是玫瑰痤疮进展和加重的表现。有时这种毛细血管扩张可呈细小的蜘蛛网状。此时面部皮肤呈现血红斑点。 鼻赘或鼻周围皮肤肥厚(酒渣鼻):玫瑰痤疮严重时,面部皮肤肥厚,尤其是鼻周皮肤更为明显。鼻尖呈球形肥大,即称为鼻赘。鼻赘多见于中年以后男性中。 眼损害(眼玫瑰痤疮):眼部出现烧灼感、异物感、眼结膜充血。可伴发睑缘炎、结膜炎和麦粒肿。少数情况出现视物模糊。 面部水肿:毛细血管炎症造成的渗液,最终引起局部淋巴回流负荷过重,导致面部皮肤渗液积聚而发生水肿外观。类型 玫瑰痤疮主要有四种类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红斑血管型):特征表现为红斑、面部潮红和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型(炎症型):表现为红肿、丘疹和脓疱,类似痤疮爆发。鼻赘型:表现为皮肤增厚、皮脂腺异常导致皮肤呈结节状隆起,鼻尖呈赘生肥大外观。眼型:表现为眼结膜充血(结膜炎),有干燥、流泪、畏光等刺激症状(角膜炎),眼睑肿胀(眼睑炎)。 另外,面部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可导致类固醇性玫瑰痤疮,即激素脸。表现为面部持续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诊断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助于阻止玫瑰痤疮的进展。玫瑰痤疮的诊断是医生基于临床症状和皮损体征而作出的。无需做任何辅助检查。 毛细血管扩张表现,有助于玫瑰痤疮与其它面部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玫瑰痤疮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出现在面部,通常不出现头皮和耳部皮损。 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玫瑰痤疮需要与红斑狼疮等面部皮肤损害鉴别,后者常常需要做化验检查。治疗 玫瑰痤疮尚无特效治愈办法,但有些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和体征。联合药物治疗和转变生活方式,常常可以取得满意疗效。药物治疗 多需联合使用口服药和外用药,包括:外用药物:有助于减轻炎症和潮红,常与口服药联合使用。包括外用抗生素(甲硝唑、林可霉素、红霉素)、维A酸 、过氧化苯甲酰、壬二酸等。口服抗生素:主要取其抗炎活性,起效较外用药快。包括四环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红霉素等。疗程比较长,多在三个月以上。异维A酸:具有强效抑制皮脂腺分泌作用,主要用于重度或其它治疗无效的患者。疗程为4 ~ 6个月或更长时间。可能出现明显副作用,需要密切监测。抗雄激素治疗:对于绝经期女性或月经紊乱的女性有效,包括口服避孕药、螺内酯等。疗程为三个月以上。磺胺醋酰泼尼松龙滴眼液:一种特殊类型的皮质激素滴眼液,可用于眼型玫瑰痤疮的治疗,缓解眼部症状。 激光治疗 玫瑰痤疮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可以采用激光去除。激光治疗有些疼痛,但多无需麻药就可完成。激光治疗后,局部可出现淤血、结痂、水肿、疼痛,极少继发感染。这类并发症在数周消失,少数感染情况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鼻赘整形手术 鼻赘或肥大性酒渣鼻出现后,可做整形手术。采用激光或磨削术去除多余组织,重塑鼻部。预防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助于控制玫瑰痤疮症状,可以与医学疗法相结合。关键是采取措施,尽量避免诱发或加重玫瑰痤疮的各种因素:出门戴帽打伞防晒,可用防晒系数(SPF)在15—30的广谱防晒霜。冬天戴围巾或滑雪面罩,以防冷风刺激。节制摩擦或反复触碰面部皮肤。洗脸时,使用温和的敏感皮肤用清洁产品。不使用含有酒精成分或对皮肤有刺激性的面部护理产品。如果面部皮肤疼痛或干燥不适,使用维E乳膏等润肤霜。当使用外用药物治疗时,须待药物干燥后使用润肤霜。使用有“不致粉刺”标记的护肤润肤产品。这类产品不会堵塞毛孔而影响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避免过热环境。忌酒或酒精饮料。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日常注意观察什么食物或饮料导致玫瑰痤疮加重,发现此类饮食则尽量避免。避免使用含有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各种外用制剂。中期或长期外用皮质激素可引起或加重。减轻精神紧张 精神紧张是玫瑰痤疮的重要诱因之一。减轻紧张情绪有助于防止玫瑰痤疮的发生或加重。减压措施包括:经常性适度体育锻炼充足睡眠(每天7小时以上)均衡健康饮食瑜伽、太极、气功吐纳等修身养性运动避免自卑、窘迫和沮丧情绪 玫瑰痤疮对人身体健康没有危害,但影响人的容颜和外貌,可导致病人心理窘迫、沮丧、焦虑、自卑或缺乏自信。 对病情深入了解后,病人往往可以更好地面对疾病复发和加重。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采纳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避免诱因或加重因素,往往可以控制症状,也有助于病人的情绪健康。结语面部反复出现丘疹、脓疱是玫瑰痤疮的主要症状。面部潮红和毛细血管扩张是玫瑰痤疮的常见症状。玫瑰痤疮是很常见的面部皮肤病。玫瑰痤疮的病因尚不明,多因素可诱发玫瑰痤疮。有些食物,如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加重玫瑰痤疮。玫瑰痤疮尚无特效治愈办法,但合理的药物治疗、护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往往可以控制和缓解症状。
赖伟红 2020-10-16阅读量1.4万
病请描述: 2020年4月9日下午,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的近视激光手术间出现一位特殊患者,65岁的江老伯,在一群准备接受近视激光手术摘镜的年轻大学生中显得很特别。江老伯没有近视,也需要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他得了什么眼病? 8年前,江老伯不小心被划伤左眼,从此开启了“左眼疼痛流泪--就医滴眼药水治疗好转--又突发左眼疼痛流泪--频繁就医”的痛苦之旅。这8年来,江老伯的症状平均每月发作1-2次,每次都是在夜间或晨起时左眼突然发病,疼痛和流泪,不敢睁眼,当天只能“瘫”在床上闭目和滴眼药水治疗,随后几天会逐渐好转,但是左眼视力受到波及下降,严重影响了安逸的退休生活。为此,江老伯辗转沪上各家医院眼科就诊,都只能得到暂时性的治疗好转,过一段时间左眼仍然会反复发作,家里的冰箱长期备着多种眼药水,生怕哪天又发作。 为了彻底解决问题,江老伯来到了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求治。经视光科赵立全主任的详细检查后,诊断江老伯的左眼为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 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是指角膜上皮反复发生脱落并伴有严重眼部刺激症状的眼病。发病的原因主要为轻度眼外伤或眼部手术后导致角膜上皮基底膜发生病变,角膜上皮组织黏附不牢固,因此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角膜上皮脱落。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夜间或晨起时突发眼睛疼痛、流泪,可伴有眼红、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主要是滴促进上皮修复类的眼药水、人工泪液等,佩戴角膜绷带镜也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的愈合,但患者短暂愈合后仍然会反复发作。手术治疗包括角膜浅层基质针刺疗法和PTK手术(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但是针刺法创伤大,易复发,而PTK手术更精确,创伤小,复发率也低。 考虑到江老伯的病情已持续许久,为了让其尽早摆脱眼病困扰,赵立全主任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对患者施行PTK手术,术前详细的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荧光染色检查以及角膜地形图检查,精准定位角膜上皮基底膜病变位置,制定精确的激光手术参数。整个手术过程不到1分钟,江老伯全程无任何不适,术后第一天角膜上皮完全修复,术后1周复查视力完全恢复,角膜没有产生任何疤痕,且至今未再发作眼痛流泪,终于可以回归正常生活啦!准分子激光手术 治疗江老伯的准分子激光是一种气体脉冲激光,它与角膜组织发生光化学效应,裂解分子之间的结合键,能精确定位消融角膜组织到细胞水平,不损伤周围组织。因此准分子激光手术被广泛应用于屈光不正的治疗,通过激光消融改变角膜曲率达到治疗近视、远视和散光的目的。 同一台准分子激光机器,除了治疗近视,还可以治疗一些其他眼病,利用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简称PTK手术)可精确定位祛除角膜病灶,抛光角膜表面,以提高视力及缓解一些角膜病变引起的疼痛、畏光和流泪等症状。 PTK手术的适应症: 1. 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如前所述,PTK能精准定位消融角膜上皮基底膜病变和前弹力层,使角膜上皮能牢固黏附于基质层,从而彻底治疗反复上皮脱落引起的眼部刺激症状。 2. 角膜带状变性:主要病变为角膜前弹力层附着钙化物质,多由视网膜玻璃体手术注入硅油后引发致病。PTK治疗可有效清除钙质沉着,提高患者视力。 3.角膜颗粒状营养不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角膜疾病,表现为角膜前弹力层下出现白色颗粒状混浊斑点,随着年龄混浊斑点逐渐增多、融合,影响视力。PTK可有效清除颗粒状混浊,恢复角膜透明性,提高患者视力。 4. 大疱性角膜病变:眼外伤或内眼手术后,角膜内皮功能损伤导致角膜水肿,从而形成角膜上皮大疱,引起患者剧烈的疼痛、流泪等刺激症状。在戴角膜绷带镜等治疗方式无效的情况下,PTK行之有效,可重复操作,切除部分角膜基质产生瘢痕减轻水肿,同时能切除神经,改善疼痛流泪等症状更加明显。 5. 角膜瘢痕:外伤、感染、角膜手术后等形成的无血管的角膜白色瘢痕,影响视力和眼部美观。PTK治疗可以切除角膜白色瘢痕,可以提高部分视力。 6. 感染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炎、角膜溃疡,病灶或长期迁延不愈,或感染加重、角膜穿孔失明。PTK可以精确祛除感染病灶,恢复角膜光滑平整性,加速愈合,减轻瘢痕产生,保留患者的视力。 7.翼状胬肉:常见的结膜变性疾病,异常增生的结膜纤维血管组织长入透明的角膜表面。常规手术切除联合PTK治疗,能完全清除眼表残留的胬肉组织,使得角膜表面光滑,加速上皮愈合,减轻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减少术后散光,降低胬肉术后的复发率。 8. 角膜多发性异物:由爆炸伤引起的角膜多发性细小异物,以前多采用手术机械剔除角膜表面异物,但是刺激症状较重,容易产生瘢痕,严重影响视力。PTK能平滑切削清除眼表细小异物,减少术后瘢痕和散光,可以提高部分视力。赵立全:眼科博士,副主任医师 上海医学会眼科分会视光和屈光手术学组成员 上海市医学会视光学专科分会成员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干眼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擅长对近视、远视、散光等各种屈光不正的手术治疗。全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手术(SMILE)、飞秒激光辅助LASIK手术(半飞秒LASIK)、高度近视眼内晶体(ICL)植入手术经验丰富。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圆锥角膜、干眼症、过敏性结膜炎、感染性角膜疾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特色开展PTK手术(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翼状胬肉、难治性角膜溃疡、角膜白斑、角膜变性、角膜营养不良、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等各种眼表疾病;对角膜炎、角膜溃疡的综合诊疗临床经验丰富,开展羊膜移植、结膜瓣遮盖等常规手术,探索性开展各种新手术:用SMILE术后角膜基质透镜片修补角膜溃疡穿孔,PTK联合角膜基质透镜片修补角膜深层溃疡等。开展飞秒激光辅助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治疗各种角膜疾病,曾被聘为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委员。
赵立全 2020-05-14阅读量1.2万
病请描述:紫外线使用注意事项、副作用和处理方法 (1)消毒期间,没有防护的人和宠物、动植物要离开消毒房间,不能直接照射到人,长时间照射紫外线会对眼睛和皮肤造成灼伤;不能用肉眼直视发亮的灯管,避免眼睛红肿灼伤;医疗活动中,传染病二级防护能有效阻止医用紫外线的辐射。 (2)使用时,应对高档真丝、皮具、字画、贵重收藏品、有重要纪念意义物品进行遮光保护; (3)消毒结束后开窗通风20分钟,带臭氧款需要先等待60分钟,待臭氧分解再进入房间开窗通风。 不同波段紫外线伤人程度不同,如果发生紫外线误照,请参照以下方法处理。 紫外线为波长100-400nm的电磁波。根据波长和生物学作用不同,主要分为三个波段,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和短波紫外线UVC。紫外线约占太阳光的13%,自然界中UVA约占97%,UVB只占3%。 长时间照射紫外线,会导致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增厚粗糙、光老化,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癌前病变、皮肤癌、白内障等,因此应避免长期紫外线照射。但短时间照射紫外线消毒灯,主要造成的危害是电光性眼炎和皮肤损伤,其他致癌风险极小。“灭菌的紫外线灯,是短波的UVC,穿透力极弱,主要是对皮肤表面伤害最大。紫外线消毒灯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到底有多大,还要取决功率和照射时长。” 紫外线对皮肤造成的伤害,跟个人皮肤的耐受能力有关。类似案例中照射一个小时的时长,引发的症状跟日光性皮炎类似,主要是皮肤变红、变黑、干燥,患者会有疼痛、蜕皮,严重的甚至有水泡。这是皮肤对紫外线的一种过敏反应,患者可以到皮肤科进行抗过敏和护肤治疗。一般普通的“晒伤”,1-2周左右就会痊愈。从临床经验来看,没有出现皮肤溃疡、破损、感染等,不会留下疤痕。色素沉着也会随着皮肤的恢复慢慢好转。专家提醒,在康复期,患者要注意避免晒太阳,减少电脑、电视、手机等屏幕辐射的时间,饮食保持清淡,对病情的恢复均有好处。“皮肤毛发等一般被紫外线轻度灼伤的情况,可以很快痊愈,基本不会出现后遗症。” 短时间照射紫外线消毒灯的另一个危害是电光性眼炎。主要表现为眼睛红肿、流泪、干涩、畏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视力下降。专家介绍,通常紫外线照射30-60分钟即可导致电光性眼炎,为眼睛角膜上皮细胞和结膜吸收大量而强烈的紫外线所致,患者的角膜上皮会出现弥漫性点状波凸,通常表现为眼睛发红、特别怕光、忍不住流泪,最难忍受的是人会感觉眼睛剧痛。专家介绍,紫外线照射导致的电光性眼炎通常有个潜伏期,快的是半小时后发作,慢的6-8小时后才发作,因此医院急诊经常半夜接到这类患者前来求医。 不过,专家表示,短时间的紫外线消毒灯照射,对角膜的损伤还是比较表浅的,主要损伤在上皮层,通常24-48小时就可以自我修复。对于疼痛到难以忍受的病人,可以使用复方利多卡因快速缓解疼痛,促进恢复健康。医生一般会用氯霉素加一点表麻药滴眼,达到止痛消炎的作用。在康复期,患者要注意多休息,避免用眼,注意眼部卫生。“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搓眼睛,揉眼睛会加大创伤延缓康复,会引起角膜上皮大片脱落,康复时间会延长。” 对视力会否永久受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对此,专家医生表示,紫外线消毒灯短暂照射影响较小,达到一个小时,当时会对视力有损伤,但角膜修复完成后,视力还是可以恢复的,家长不用太担心后遗症。 室内紫外线消毒灯(短波紫外线UVC)的短时间照射一般不会损伤角膜实质层和晶体,但室外的紫外线如果长期照射,对眼睛造成的伤害则是永久性的。 专家指出,大家所看到的紫外线损伤多数是指自然紫外线(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在雪地、沙漠、水面反光特别强的地区长期活动,如果没有保护措施,容易引发皮肤癌、眼皮淋巴细胞癌、白内障、视网膜病变、黄斑损害、眼角翼状胬肉(眼白跟眼黑之间长了一种膜,引起结膜变性增生,长到角膜里会引起视力下降)等多种问题。因此,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最好戴个墨镜防紫外线伤害。 此外,裸眼看日食也是容易导致眼睛损伤的行为。曾经有一名20多岁的男病人,未做任何防护就看了日食,之后眼前出现固定黑影,看东西变形,视力也明显下降。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黑影虽然变淡、变形也消失,但造成的黄斑区的神经细胞损害却已经无法完全修复。 紫外线的医疗应用: 虽然紫外线可能对人体带来上述危害,但市民也无需谈紫外线色变。专家介绍,除了杀菌、消毒作用,紫外线还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对于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钙的吸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紫外线还广泛应用于多种皮肤疾病如带状疱疹、玫瑰糠疹、银屑病等的治疗。这种治疗用的紫外线主要用窄谱UVB,通过紫外线照射,产生光化学反应,调节人体免疫反应。例如有的银屑病患者,需要全身照射紫外线,每次3分钟左右,疗程多达三五十次。“紫外线是诱发皮肤癌的原因之一,但致癌风险要看照射时间和功率大小。”专家表示,皮肤科用手持的紫外线灯照射诊断一些皮肤病,对于医生来说,每天在紫外线灯照射下的时间至少一个小时,对身体健康也并无大的风险。
马彩毓 2020-02-05阅读量1.4万
病请描述:身体的任何一个器官于我们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器官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中眼睫毛也非常重要,它能够让我们的眼睛看起来更加神采飞扬。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出现倒睫的情况,不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而且还十分不美观。什么是倒睫?倒睫是指睫毛向后方生长,转向眼睛内方,从而刺激角膜及眼球造成损伤。倒睫可以一根、数根或多数,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比较常见。 倒睫的病因睫毛的生长方向异常,是由下睑的赘皮,有时下睑赘皮联合内眦赘皮,以及先天性的眼睑内翻引起。 亚洲人群中先天性下睑内翻的发病率较高,与其特有的局部解剖特点有关,比如下睑眶隔附着点过高,下睑缩肌腱膜止于下睑板下方,使得下睑缩肌与眼睑前唇组织缺乏连接。如果再合并鼻根部发育不良、内眦赘皮牵拉、体质肥胖、睑缘及睑板前轮匝肌肥厚并向眼球方向堆积、睑板发育不全等特点极易发生下睑内翻睫毛内卷。临床症状疼痛、眼红、流泪、怕光、持续性异物感、眼睛分泌物增多。倒睫的危害1、会对眼角膜造成损伤倒着生长的睫毛像毛刷一样摩擦眼角膜,长期下去可能会对眼角膜造成损伤,比如角膜上皮剥脱,角膜斑翳,角膜白斑等等,也可能会让视力有所下降或者眼睛畏光、流泪等。2、眼睛引发感染倒睫引起的异物感会让孩子总喜欢揉眼睛,将手上的细菌带进眼睛里,可能引起眼病,如结膜炎,沙眼等,继而出现流泪、痒、分泌物很多等表现。如何治疗倒睫目前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的手术方法较多,如褥式缝线矫正法、皮肤及轮匝肌切除法、下睑缩肌腱膜缝合法等。针对不同的病情适应证选取不同的手术方案,然而多数患者在治愈疾病的同时,对于外观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缝线法手术损伤小,方便快捷,但术后易于复发,有时会产生明显的下睑双重睑或皱褶。我个人矫正下睑内翻的术式是眼轮匝肌深部内固定术联合眼睑皮肤切除术,它是将切口的上缘皮下眼轮匝肌和睑板下缘呈“口”字形的缝合,既增强了矫正的力量,而且由于缝线位于皮内与切口及睑缘方向平行,位置均匀分布在下睑切口长轴上,愈合过程中,力量相对均匀,皮肤又分层缝合,皮肤和眼轮匝肌的粘连轻,不易产生皱褶,则不会发生下睑的双重睑,外观较美观。同时缝合时可以通过观察睫毛及睑缘的位置调整缝线的间距及力量,效果可控,不会造成欠矫、睑外翻和眼睑退缩。内固定后再去除多余的皮肤,此时睑缘的位置已经确定,去皮量更精准,确保手术效果。且皮肤切口采取连续缝合,对位更好,不易产生皱褶,进一步避免双重睑的产生,术后瘢痕不明显。 下睑内翻倒睫合并内眦赘皮比较普遍,发生率为50%左右,儿童的内眦赘皮一般采取保守观察,不急于手术。如果在3岁以后还是存在倒睫问题,可以通过手术解决。患有严重的内眦赘皮的人群,会将下睑中内部睫毛推向眼球,从而加重倒睫,严重病例可在眼睑皮肤切开同时行内眦赘皮的矫正术,一般行倒“L”型内眦赘皮矫正术,可将倒“L”型内眦切口向下睑延伸,去除三角形多余皮瓣,解除了内眦赘皮对下睑内侧皮肤的牵拉压迫,尤其对靠近内眦处倒睫的矫正有增强作用。个别1~2根倒睫复发,分析原因多为乱睫,可在显微镜下行电解矫正。 温馨提示:拔除睫毛是不可取的,再次长出的睫毛会更粗硬。发现倒睫症状,应及时前往眼科就诊,以免对眼睛造成损伤。
王俊芳 2019-11-09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 间歇性外斜视就是外斜视间歇性发生,在部分情况下患儿双眼还可以保持正位。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表现除了在疲劳、疾病、注意力不集中时表现出外斜,常见的症状还有畏光,在阳光下喜欢闭上一只眼睛。家长带着宝宝来到我的诊室,最多的疑问就是间歇性外斜视怎么治疗?必须要手术吗?什么时机做手术最好?术后应下面我会根据最新的美国临床指南(PPP)针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 儿童视觉发育阶段,不仅双眼的视力在不断提高,大脑还要学会融合双眼图像,进而形成立体视觉,这就是双眼单视功能。外斜视的患者在发病初期表现为注视远方的时候出现外斜,看近时仍可以维持正常眼位和双眼单视功能,但是随着病情进展,其颞侧视网膜会发生抑制,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干预,则可继续发展成为恒定性外斜而最终完全丧失双眼单视功能。因此,原则上如有潜在影响双眼单视功能或者已有双眼单视功能受损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需要手术,手术的目的是尽量保留或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甚至立体视功能。 基于上述的治疗原则,在临床上我们一般会观察以下几个指标来确定患儿是否需要手术及选择手术时机:1.屈光矫正:就外斜视来说,对任何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的屈光不正都应该进行屈光矫正。增加视网膜影像的清晰度常常有利于控制外斜视。这些屈光不正包括近视、高度远视、散光和明显的屈光参差。在一项研究表明有90%以上年龄小于20岁的外斜视患者中发现患有近视眼。即使对轻度近视眼予以矫正也有益于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一般不提倡矫正轻、中度远视,因为这样会减少调节性集合,从而不利于控制或者反而会加重外斜的程度。2.弱视:如果患者有一眼明显弱视,一般先进行弱视治疗后再行手术治疗;3.外斜的融合控制能力:外斜视的融合控制能力是评估间歇性外斜视严重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Mohney和Holmes提出了IXT患者在诊室检查时的眼位控制能力分级方法,将患者看远与看近的眼位控制能力分为6个等级:观察患者眼位30秒,其眼位一直呈外斜视为5级(恒定性外斜视,控制力最差);外斜视的时间>15秒为4级,<15秒为3级;观察患者眼位30秒,若患者眼位一直维持在正位,遮盖单眼10S,去遮盖后外斜视恢复正位的时间>5秒为2级,1-5秒为1级,<1S为0级(隐斜视,控制力最好)。该眼位控制能力分级方法对IXT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控制能力3级及以上者需行手术治疗,而对于有良好融合控制力的幼儿可以不行手术随访观察。4.外斜的度数:斜视度大小也影响手术决策。一般外斜视原在位的斜视度超过20△。如果因为功能原因需要手术,斜视度数至少为看近或看远15△。因为这个度数患者很少自知,因此大多在至少20△至25△以上才会进行手术。5.集合不足性外斜视的集合训练:集合不足是指在近距离工作时双眼有外斜的倾向,由于双眼汇聚不够可导致患者阅读时出现眼疲劳、头痛、复视、不能集中注意力和注意力短暂。当近距离注视的外斜大于远距离注视时的外斜,可诊断为集中不足,患者可表现为集合近点变远或者融合性倾向减弱。研究中有许多非手术方式可用于治疗集中不足外斜视如基底朝内棱镜、在家做集合训练、在家做集合训练结合医院的视轴矫正训练。
文雯 2019-10-12阅读量9168
病请描述: 偏头痛与紧张型头痛在一系列发作中的嗅觉障碍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信息 帕多瓦大学神经科学系,帕多瓦,意大利。 头痛中心,神经科,SS。意大利威尼斯乔瓦尼保罗医院。 头痛中心,神经病学系,AZIDENS疗养院N.Fruli OcccsiDalle,波代诺内,意大利。 头痛中心,神经病学-尤加亚-帕多瓦健康单位,Padova,意大利。 科尼格里诺医院,科内利亚诺,意大利。 摘要 背景: 在文献中,嗅觉障碍被报道为一种特殊的偏头痛症状,患病率高达95%。尽管头痛分类的国际分类第二版包括伴随症状的嗅觉障碍,但在ICHD第三版中已不再提及。 方法: 我们对193例无先兆偏头痛、先兆偏头痛、发作性紧张性头痛或两者结合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在一次回顾性访谈之后,每个病人被要求详细描述在接下来的四次头痛发作中存在的恐惧症。 结果: 总之,45.7%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与嗅觉障碍有关,67.2%的偏头痛患者在至少四分之一的发作中出现嗅觉障碍。没有发作性紧张型头痛发作与嗅觉障碍有关。在无先兆发作的偏头痛中,有4.3%与畏光或畏声有关,在无先兆发作的偏头痛中,有4.7%与此相关。在ICHD-3诊断标准中纳入嗜锇性贫血可使诊断敏感性提高9.0%。 结论: 嗅觉障碍是偏头痛的一个特殊的临床标志,容易确定和能够帮助鉴别无先兆偏头痛和发作性紧张型头痛。我们建议将其纳入偏头痛诊断标准中,因为它增加敏感性,显示绝对特异性。 【摘自Cephalalgia. 2019 Sep 19:333102419877661. doi: 10.1177/0333102419877661. [Epub ahead of print]】
刘建仁 2019-10-07阅读量9219
病请描述: 随着新型重组腺病毒的出现,导致相关呼吸道感染增多。人类腺病毒,即HADV 于1953 年首次分离自呼吸道感染婴儿的扁桃体中。最初腺病毒感染多见于免疫缺陷患者与婴幼儿,免疫系统正常的成年人极少出现腺病毒呼吸道感染,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发生率极低。近年来,免疫功能正常成年人呼吸道腺病毒感染发生率增加,20%~40%的感染患者可进展至肺炎,少数患者可发展至重症腺病毒肺炎,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导致患者死亡。2008年以来,我国不同地区出现多起腺病毒呼吸道感染暴发流行,疫情具有发展快、感染性强的特点,进展至重症肺炎严重危及患者生命。腺病毒感染,除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外,还可引发胃肠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眼部感染性疾病。腺病毒传染源主要是腺病毒感染患者,感染初期传染性最强。腺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另外部分腺病毒也可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在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毒颗粒,因此密切接触腺病毒感染患者的医务工作者,如机体免疫力下降,隔离防护措施不当,易导致腺病毒传播感染。一般认为,呼吸道腺病毒感染常见于婴幼儿、免疫低下患者,免疫功能正常成年人腺病毒感染概率相对较低。但随着新型重组腺病毒出现,人群免疫力缺失,免疫力正常的青壮年也出现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甚至发展至重症腺病毒肺炎。因此,腺病毒各个年龄阶段普遍易感。在我国,社区获得性腺病毒肺炎每年2~5月份高发,无基础疾病的青壮年多见。其中22%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病毒感染相关,2% CAP由腺病毒感染诱发。目前,军营中腺病毒感染高发,有研究分析表明,可能与军队中人口密度大、高强度训练以及战备导致精神压力大有关。因此,加强对腺病毒肺炎的认识,尽早干预重症患者显得十分重要。 一、腺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根据2013年颁布的《腺病毒感染诊疗指南》,腺病毒染后主要表现为隐性感染、腺病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肺炎,少数可进展至重症肺炎。隐性感染患者免疫力较强,感染具有自限性,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但具有传染性。 腺病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腺病毒主要表现形式。多数以急性发热起病,同时伴有咳嗽、咳爽,不伴细菌感染时咳白痰,伴细菌感染时可咳黄色脓痰。咽痒和灼热感,有时可伴咽痛,查体可见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灰白色疱疹;肌肉酸痛、全身乏力,恶心、腹泻、食欲减退,双侧颈部淋巴结稍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有时可见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的急性结膜炎症状。患者病程1~14天,平均5~7天,具有自限性。 腺病毒累及肺实质与肺间质可发展为腺病毒肺炎;患者持续高热(38.5℃以上),头痛、全身酸痛、倦怠等全身症状较突出;咳嗽、咳痰症状加重,伴气促、胸闷,胸部影像学提示肺部病变,但常无显著胸部体征。腺病毒肺炎进一步发展至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除肺炎的症状外,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嗜睡、精神萎靡,甚至发生休克、心力衰竭和急性呼吸衰竭或ARDS等并发症。腺病毒肺炎引发高热、咳嗽、咳痰、肌肉酸痛等症状与其他病毒性肺炎相比,并无特异性,很难从临床症状上鉴别。 二、重症腺病毒肺炎诊治 1、病原学确诊标准:口咽拭纸、鼻咽拭纸、鼻咽吸引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呼吸道标本PCR检测腺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血清腺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注意腺病毒感染后一周开始产生这种抗体);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腺病毒特异性lgG抗体4倍以上升高(注意腺病毒感染后7-10天开始产生这种抗体)。临床诊断病例同时具备以上1种或几种实验室检套結果者。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首选反转录PCR/实时定量PCR来确定病原体,并给予针对性的抗感染方案。 2、重症腺病毒肺炎诊断标准:符合重症腺病毒肺炎临床症状、病原学诊断标准及影像改变,符合下列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主要标准:①需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②脓毒症休克经积极液体复苏后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分:②氧合指数≤250mmHg(1mmHg=0.133kPa);③多肺叶浸润;④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⑤血尿素氮≥7.14mmol/L;⑥收缩压<90mmHg需要积极液体复苏。 3、重症腺病毒肺炎治疗 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病情危重,除了针对病原体抗感染治疗外,还需要氧疗、机械辅助通气、液体平衡、糖皮质素素抗炎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 (1)化学药物抗病毒治疗 重症腺病毒肺炎病死率高,抗病毒化学药物无针对性治疗,利巴韦林、更昔洛韦已应用于临床,但有效性,目前还有争议。利巴韦林是一种嘌呤核苷酸类似物,通过抑制RNA加帽、抑制病毒多聚酶的作用或者增加新合成DNA突变率,来抑制DNA或者RNA病毒。有个案报道发现,早期口服利巴韦林,能有效减少重症腺病毒感染患者病毒载量,改善患者病情。利巴韦林用于重症腺病毒感染,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其效果还存在着众多争议。更昔洛韦为2-脱氧鸟嘌呤核苷酸类似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对于产蛋白激酶同系物的巨细胞病毒与单纯疱疹病毒有效,但腺病毒缺乏蛋白激酶同系物,因此更昔洛韦的抗腺病毒效果不佳。 西多福韦是新型胞嘧啶核苷膦酰基甲醚衍生物,竞争性抑制脱氧胞嘧啶-5-三磷酸盐,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并渗入病毒的DNA,使其失去稳定性,进一步减慢DNA的合成而达到清除病毒,不易产生耐药性。西多福韦主要不良反应为肾毒性,也是限制其应用于临床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腺病毒肺炎,指南推荐用量为,西多福韦1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周;由于药物肾毒性强,每次输注前需要口服丙磺舒2g,然后分别在输注后2小时与8小时各口服1g,同时需要实时监测肾功能。研究表明,对于免疫缺陷患者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应用西多福韦可显著降低腺病毒载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提高患者的预后。重症腺病毒肺炎进展常常导致ARDS发生,Minhyeok等研究发现,在重症腺病毒诱发的ARDS患者运用西多福韦抗病毒,结合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患者28天生存率显著提高。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早期运用西多福韦抗病毒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布林西多福(Brincidofovir,CMX001)是西多福韦的前体,具有更强的抗腺病毒特性,而其肾毒性大为降低,在近期抗腺病毒临床试验中,布林西多福展现出很好的安全性,高效抗腺病毒特性,有望成为重症腺病毒肺炎特效抗病毒药物。 西多福韦注射液、布林西多福针剂目前我国还没有上市。 (2)免疫与基因治疗 目前,腺病毒肺炎还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上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存在抗病毒效用低不良反应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腺病毒肺炎的治疗。目前T细胞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成为抗病毒治疗的研究热点。腺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对于清除体内腺病毒感染细胞、控制腺病毒增殖至关重要,体内输注腺病毒特异性T淋巴细胞可能对于腺病毒感染有效,但有效性有待大样本临床试验验证。目前,几种基于核酸的技术,如短干扰RNA(siRNA)、反义寡核苷酸、适体、脱氧核酶和核酶用于治疗呼吸道病毒。在动物模型中,基因治疗可有效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腺病毒,降低动物病毒载量。基因治疗抗腺病毒疗效只在动物模型上得到,验证,其安全性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可为未来抗病毒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三、腺病毒感染预防 目前,腺病毒感染的主要预防措施包括接种腺病毒疫苗与强化公共卫生措施。腺病毒疫苗可以预防腺病毒发生或者减轻腺病毒相关症状,对于预防腺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作用。在军队的新兵营中,腺病毒往往在新兵中暴发流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为新兵接种腺病毒4、7、14型疫苗,研究证实可有效预防腺病毒肺炎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对于腺病毒易感人群,可在流行季节接种腺病毒疫苗,降低腺病毒感染率。腺病毒可长时间存活与湿润环境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可被氯、加热等消毒方式杀灭;对于医疗机构、学校、新兵营等腺病毒容易暴发场所,应该加强消毒处理。对于密切接触腺病毒感染患者的人群,应勤洗手,佩戴合格的医用口罩,加强自身防护。 四、腺病毒感染的早期中药治疗 由于腺病毒感染后一周开始产生IgM抗体),腺病毒感染后7-10天开始产生IgG抗体。目前腺病毒分离培养、核酸检测、快速病毒抗原检测在基层医院甚至二三级医院也没有普及开展。腺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也并无特异性,腺病毒感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眼睛结膜发炎等,在病毒病原学不明确的情况下,中药辨证论治早期治疗起到关键治疗作用,风热感冒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金莲清热泡腾片、小柴胡颗粒、柴芩清宁胶囊、疏风解毒胶囊、清开灵、六神丸、清心明目上清丸等药,以及小儿专用药小儿清热宁颗粒、小儿热速清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这些小儿专用药成人服用也非常有效)等等,都能有效控制腺病毒导致的感染,避免和有效阻滞了腺病毒导致的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发生。这样的早期中药介入治疗方案,比起早期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烧在病原学不清楚的情况下盲目普遍滥用奥司他韦更为妥当、更为合理。
王智刚 2019-10-07阅读量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