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不能屈膝 > 内容

不能屈膝内容

慢性腰痛如何居家锻炼

病请描述:多达85%的人一生中会经历腰痛,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什么是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呢?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是指病程持续12周以上,病因不明的、无脊柱器质性病变的腰骶部疼痛与不适,伴或不伴大腿牵涉痛。疼痛症状多于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弯腰、久坐、久站后加重。经热敷、按摩等保守治疗后疼痛症状多可暂时缓解。体格检查常可发现疼痛部位存在肌张力增高或明显局限性压痛点(扳机点)。 以往认为所有腰痛都需要静养,但现在认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应保持适当的运动,因为这样可以减轻疼痛并有助于维持或恢复柔韧性、力量和耐力。 其中核心肌群的稳定性训练是公认的最为有效的锻炼方式,大部分居家就可完成。下面,我们介绍几个增加核心肌群稳定性和有助于恢复腰背部柔韧性的动作,便于没有健身基础的人训练。 动作一:平板支撑。做好俯卧撑姿势,这是平板支撑运动的起始动作。屈肘,前臂着地,肘关节在肩关节下方。躯干伸直。保持头部,肩部,背部,髋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同时要收紧臀部和腹部肌肉。注意,不需要一味追求坚持时间,当出现塌腰、腰酸等不适,应及时终止,休息后再次训练。做2-3组。 动作二:鸟狗式。面朝下,双手双膝支撑,缓慢伸髋同时对称上肢前伸,注意保持躯干伸直,核心收紧,身体不能晃动,每组做20个,每次2-3组。 动作三:死虫式:这一-姿势因为状如死虫而得名,仰卧位,屈髋屈膝,双手指向天花板。在一次下肢伸髋伸膝的同时将对侧上肢举过头顶,双侧交替进行。在做的过程中,在整个动作中,躯干保持稳定,盆和腰部不能跟着动作-起晃动,背部要贴地,伸展时吸气,收回时吐气。每组做15个,每次2-3组。 动作四:臀桥。仰卧位,屈膝,足底着地,收缩臀大肌,抬起臀部,再缓慢放下,每组做15个,每次2-3组。 以上动作,每周训练2-3次,可根据训练后身体恢复情况酌情增减。

董健 2022-09-19阅读量1988

如何做好前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

病请描述:一、总体要求1.早期控制水肿。2.膝关节支具保护。3.肌肉力量训练。4.关节活动度练习,促进本体感觉和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二、术后康复过程1.术后2周内:①患膝处加压冰敷。②支具伸膝位固定。③在疼痛耐受的情况下,术后可拄双拐完全负重,但仅限于吃饭或沐浴等日常活动,其它时间以休息为主,一定要佩戴支具保护,伸直固定。④平时卧床为主,抬高患肢,促使肿胀消退,做股四头肌的主动收缩力量训练,同时注意保持膝关节伸展,防止伸膝受限,可以在足跟下垫小毛巾卷,做伸膝练习。⑤每日2次,每次20分钟,直到患者出院。 ⑥术后第2周开始调整支具为0-30度固定,进行适当的屈曲锻炼,每次屈曲10次,动作轻柔,每日2次。2.术后第3-5周:①继续控制水肿的治疗。②膝关节屈曲角度锻炼:此期仍不能忽视患膝的伸展练习,同时恢复屈膝角度锻炼,每次屈曲10次,动作轻柔,坚持5秒,每日2次。第3周调整支具为30-60度,第4周调整60-90度,第5周屈膝角度达到100度,第6周时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达到135度或正常。③满5周在保护下加强力量训练,如直腿抬高锻炼,压腿,上、下台阶练习,适当进行上下楼梯训练。④满5周后,开始拄单拐行走,但要佩戴支具,同时步态要正确,逐步恢复日常生活。3.术后第6-12周:①6周后可根据恢复情况,脱拐行走,如果患膝肌力达健侧的70%,可开始快走练习。②继续下肢力量训练:如直腿抬高锻炼,上、下台阶练习,适当蹬车练习、水疗等。③术后第8周开始,可以尝试去除支具固定,改为护膝保护。4.术后第12周:如果患者能够很好地控制膝关节的稳定性,大腿力量逐步恢复,从术后第12周,可开始慢跑锻炼,也可以简单的练习一些敏捷动作。但是要以自我感觉舒适为主,切不可在疼痛下坚持锻炼,同时要循序渐进,切不可突然发力。 5.术后第16-24周:如果患膝肌力大于正常侧的80%,能很好地完成以上练习,可逐步恢复日常的生活,注意膝关节保暖,同时行走时佩戴护膝保护。6.术后9个月:9个月后可以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恢复到损伤前的运动水平。   各个阶段一定要把握度的原则,切记不可操之过急,锻炼要适度,要适宜,要在舒服中锻炼,稳步推进,中间可以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者外用贴剂止痛消炎治疗,同时注意保暖。定期随访复查,及时发现锻炼中的错误,及时纠正。祝各位朋友早日康复,恢复健康。(图片来自网络)

程千 2022-07-16阅读量1.1万

【温故知新】骨关节炎的诊断及...

病请描述:骨关节炎(OA) 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关节软骨损害和关节边缘骨质增生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1]。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常累及膝、髋、手等负重关节,致残率高,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是 OA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2],但受发病年龄、疾病进展情况、关节受累差异等影响,具体表现因人而异。而且能够导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疾病较多,可能是炎症性关节疾病,也可能是系统性疾病累及关节,不同的疾病治疗方式亦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具有清晰的鉴别诊断思路,能够正确的诊断OA,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OA临床症状、体征 一、关节分布及症状、体征OA可累及多个部位,主要包括膝、髋、踝、手和脊柱(颈椎、腰椎)等关节。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压痛(多于活动后发生或加重,休息后好转;寒冷、潮湿环境均可加重疼痛[3]);关节活动受限(短暂晨僵一般不超过30分钟[2],关节绞索等);以及关节肿大畸形、骨擦音(感)、肌肉萎缩等。但发生在不同关节时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略有差异。 1.手关节OA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可出现指间关节伸面内、外侧骨性膨大结节,位于远端指间关节者称为 Heberden 结节,位于近端指间关节者称为 Bou- chard 结节[1]。第一腕掌关节受累时因骨赘形成和关节间隙变窄 可形成“方形手”。 2.膝关节OA:早期常呈间断性疼痛。疼痛特点为关节间隙疼痛(包括髌股、股胫关节)[4],伴僵硬和活动受限。体检常有关节骨性膨大和/或关节积液征、压痛、骨擦感/骨擦音和膝内翻等表现。此外,负重屈膝时膝前痛是髌股关节OA的典型症状[5],但容易被忽略。 3.脊柱关节OA:颈椎和腰椎最常受累。老年人脊柱骨质增生通常无明显症状。腰骶部脊柱的骨赘和椎间盘间隙缩小,可因侵犯坐骨神经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烧灼感、麻木和/或无力。 4.髋关节OA:髋关节的疼痛常可放射到肢体其他部位,如坐骨神经走行区域、膝关节附近等,且常伴有跛行。另一特点是晨僵的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4]。5.足关节OA: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表现为关节疼痛、第一跖趾外翻畸形等。影像检查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和骨赘形成。 6.全身性OA: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典型表现累及多个指间关节,有 Heberden 结节和 Bouchard 结节,同时还存在如膝、髋、脊柱等至少3个部位受累。  二、影像学表现  1.X线检查:是OA 明确临床诊断的“金标准”[3]。OA在X线片上的三大典型表现为:受累关节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3]。一些患者关节内可见游离体,甚至关节变形。2.MRI:有利于 OA 的早期诊断。可以观察到 OA 关节的软骨厚度变薄、缺损、骨髓水肿、关节积液以及膝关节半月板变性、损伤和腘窝囊肿等[2]。多用于OA的鉴别诊断或临床研究。*CT也可用于OA的检查,但多用于OA的鉴别诊断和关节置换术前评估[2]。3.超声:可显示关节边缘骨赘、软骨 退变、滑膜炎、关节积液、腘窝囊肿及半月板膨出等病理改变[2]。能够鉴别炎症和非炎症性病变,辅助提高关节内穿刺的精确性。  OA的诊断&鉴别诊断一、OA 诊断标准OA 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做出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OA的鉴别诊断。《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推荐了髋关节、膝关节和指间关节OA的诊断标准以供参考[3]。具体标准见下图:  二、OA鉴别诊断临床诊断OA时,常需与其他可引起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的疾病相鉴别,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痛风等。主要通过疼痛特点、晨僵现象,年龄、性别,受累部位,以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鉴别。 1.晨僵现象及疼痛特点夜间或休息后加重通常提示炎症疼痛,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而活动后症状加重,提示OA或非风湿病性骨关节疼痛[6]。有夜间疼痛、明显晨僵,且晨僵持续时间长的,多考虑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风湿性多肌痛等。感染性关节炎也可出现夜间疼痛,但没有晨僵现象[7];OA虽可出现晨僵,但通常持续时间短暂。2.年龄、性别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年龄多为30~50岁[2];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男性青年;青年女性关节痛患者,多考虑系统性狼疮,另需关注皮疹、尿蛋白、抗核抗体谱检查等;成年男性患者出现以下肢为主,尤其是拇趾、足背部位突发的关节红肿热痛,首先考虑痛风[7],并需检测血尿酸;50 岁以上、以膝关节疼痛或手指远端指间关节疼痛硬结为主诉者[7],多考虑OA。3.受累部位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双手小关节,亦可累及髋、膝等大关节,特点为对称性多关节同时受累;强直性脊柱炎,以腰部和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感染性关节炎通常急性起病,短时间内可出现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并伴明显屈伸活动受限[2];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和膝关节,通常表现为非对称性、急性发作的关节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受累关节可见典型痛风石。 4.相关检查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或不能排除其他诊断时,可考虑选择合适的检查进行鉴别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红细胞沉降率和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类风湿因子阳性等改变[2];强直性脊柱炎,X线片可见骶髂关节炎,疾病晚期可出现脊柱竹节样改变[2];感染性关节炎,病情进展发生败血症后,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红细胞沉降率、血清C反应蛋白、关节液炎症指标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2];痛风性关节炎,关节超声、CT等可发现关节内尿酸钠晶体沉积和(或)痛风性骨侵蚀,实验室检查可发现高尿酸血症;假性痛风的X线检查,可见关节间隙内软骨钙化影,关节积液可检查出焦磷酸盐晶体[2]。另有银屑病关节炎,主要通过X线检查(骨质破坏和增生表现,关节间隙模糊、变窄、融合等),以及典型的指甲病变和皮肤有银屑病皮疹等进行鉴别。5.药物选择的差异OA的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常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2](选择性COX-2 抑制剂等)、中成药(复方杜仲健骨颗粒等),关节腔注射药物(如,玻璃酸钠)等,来缓解疼痛、炎性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或联用慢作用药物(如,硫酸软骨素、氨基葡萄糖)等帮助延缓病情发展。而与OA最常混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除消炎、镇痛药物外,还应使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如,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7])和/或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的治疗。因此,为保障患者预后,更应注重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总之,关节炎种类繁多,看似标准明确,实则细节复杂。OA与其他关节疾病的鉴别诊断也常常给临床医生带来困扰。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生们温故知新,巩固诊断要点。图片来源:pexels、pixabay参考文献:[1]王健,李志军. 骨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J].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03):347-348.[2]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关节炎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21,41(18):1291-1314.[3]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J]. 中华骨科杂志,2018,38(12):705-715. [4]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上下册)[M]. 第4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39:1668. [5]《中国髌股关节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0年版)》发布[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0,35(18):15.[6]张海艇,张文.关节痛与关节炎的鉴别诊断[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6):538-540.[7]蔡小燕,杨岫岩.关节炎的鉴别诊断思路[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7,16(7):500-503.

微医药 2022-05-31阅读量1.2万

糖尿病患者运动禁忌及注意事项

病请描述:运动是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治疗方法之一。但运动要讲究时机,不是说任何时候都适合糖尿病人运动的。很多人都以为糖尿病人更适合晨练,这是糖尿病运动的误区之一。   糖尿病人适不适合晨练? 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心脑血管并发症,早晨气温较低,糖尿病患者遇冷空气刺激很容易突然发病。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病等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注意。 许多清晨进行锻炼的糖尿病患者大多是空腹锻炼,这样极易诱发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临床上经常能够见到早晨空腹锻炼而致昏厥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应把清晨到上午9点这段时间作为自己的警戒线,在此时间段内不要急躁、紧张、生气,也不要进行运动锻炼。 另外,清晨的空气污染最为严重,此时锻炼,随着呼吸的加深和加快,灰尘、污物、细菌很容易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抗病能力差,极易造成气管和肺部的感染而加重病情。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不宜晨练,最好能将锻炼的时间改为下午或傍晚。   糖尿病运动疗法有什么禁忌?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糖尿病病人如果不按病情需要盲目运动,也会带来坏处。在下列情况不适宜运动: 1.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如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等。 2.糖尿病肾病有大量蛋白尿者,剧烈运动会增加尿蛋白滤出,加重病情。 3.糖尿病合并严重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进行剧烈运动会加重眼底出血。 4.有其他合并症,如高血压未控制者、有明显的心功能不全或严重的心律失常者、心肌梗死等,应暂停运动疗法。 5.血糖未得到控制的患者(血糖超过16.7mm0l/L)或血糖不稳定者。 6.空腹时不要进行体育锻炼。 7.在胰岛素作用最强的时候不宜进行体育锻炼(根据具体应用胰岛素种类确定)。如果参加体育锻炼,必须掌握好临时加餐的方法,以防止低血糖反应。在注射胰岛素后吃饭以前也要避免体育活动,防止发生低血糖。 不能控制饮食的糖尿病病人,单用运动疗法效果不好。所以必须在控制饮食的同时采用运动疗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型糖尿病患者及年老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长,或有冠心病等高危因素,或已有严重并发症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才可以开始做适合的运动。糖尿病人在开始运动疗法前一定要有专业医生对身体的各项功能做评估,从而制定个体化的运动疗法方案。 糖尿病患者应采取有氧运动,尽可能做全身运动,使全身每个部位都得到锻炼,比如做操、散步、跑步、打拳、练剑、跳舞等。练气功站着不动是达不到全身运动目的的。 运动频率和时间为每周至少150分钟,如一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研究发现即使进行少量的体力活动(如平均每天少至10分钟)也是有益的。因此如果患者觉得达到所推荐的运动时间太困难,应该鼓励他们尽一切可能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 糖尿病患者运动有什么注意事项? 1.运动后不要马上停止。应进行5~10分钟的放松运动,如伸腿、抬腿、屈膝、伸臂、弯腰、原地踏步等,长跑后可步行一段,直到心率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 2.监测血糖。有条件的患者应该在运动后监测血糖,这样可以了解是否有低血糖倾向,同时也可以了解机体对该运动量的反应,有利于以后调节运动量。 3.及时补充食物。运动时间长、运动强度大的,即使没有出现低血糖,也要及时补充一些食物,以免发生运动后延迟性低血糖。 4.及时洗澡、换衣。这样不仅可以清洁皮肤,同时也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但要避免用过热和过凉的水洗澡。 5.检查双足。糖尿病病人运动时双足是最易受伤害的部位,运动后应仔细检查双足,如果皮肤有发红、水泡、破损等,一定要及时就医。 糖尿病患者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及运动后,要注意自我感觉,如有严重的呼吸费力、胸前压迫感、头晕、眼花、出大汗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向医生咨询。运动后要立即测血糖,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也要再测几次血糖。

健共体慢病管理中心 2022-01-16阅读量1.0万

运动控制血糖的注意事项,以免...

病请描述:运动是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治疗方法之一。但运动要讲究时机,不是说任何时候都适合糖尿病人运动的。很多人都以为糖尿病人更适合晨练,这是糖尿病运动的误区之一。   糖尿病人适不适合晨练? 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心脑血管并发症,早晨气温较低,糖尿病患者遇冷空气刺激很容易突然发病。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病等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注意。 许多清晨进行锻炼的糖尿病患者大多是空腹锻炼,这样极易诱发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临床上经常能够见到早晨空腹锻炼而致昏厥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应把清晨到上午9点这段时间作为自己的警戒线,在此时间段内不要急躁、紧张、生气,也不要进行运动锻炼。 另外,清晨的空气污染最为严重,此时锻炼,随着呼吸的加深和加快,灰尘、污物、细菌很容易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抗病能力差,极易造成气管和肺部的感染而加重病情。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不宜晨练,最好能将锻炼的时间改为下午或傍晚。   糖尿病运动疗法有什么禁忌?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糖尿病病人如果不按病情需要盲目运动,也会带来坏处。在下列情况不适宜运动: (1)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如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等。 (2)糖尿病肾病有大量蛋白尿者,剧烈运动会增加尿蛋白滤出,加重病情。 (3)糖尿病合并严重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进行剧烈运动会加重眼底出血。 (4)有其他合并症,如高血压未控制者、有明显的心功能不全或严重的心律失常者、心肌梗死等,应暂停运动疗法。 (5)血糖未得到控制的患者(血糖超过16.7mm0l/L)或血糖不稳定者。 (6)空腹时不要进行体育锻炼。 (7)在胰岛素作用最强的时候不宜进行体育锻炼(根据具体应用胰岛素种类确定)。如果参加体育锻炼,必须掌握好临时加餐的方法,以防止低血糖反应。在注射胰岛素后吃饭以前也要避免体育活动,防止发生低血糖。 不能控制饮食的糖尿病病人,单用运动疗法效果不好。所以必须在控制饮食的同时采用运动疗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型糖尿病患者及年老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长,或有冠心病等高危因素,或已有严重并发症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才可以开始做适合的运动。糖尿病人在开始运动疗法前一定要有专业医生对身体的各项功能做评估,从而制定个体化的运动疗法方案。 糖尿病患者应采取有氧运动,尽可能做全身运动,使全身每个部位都得到锻炼,比如做操、散步、跑步、打拳、练剑、跳舞等。练气功站着不动是达不到全身运动目的的。 运动频率和时间为每周至少150分钟,如一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研究发现即使进行少量的体力活动(如平均每天少至10分钟)也是有益的。因此如果患者觉得达到所推荐的运动时间太困难,应该鼓励他们尽一切可能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 糖尿病患者运动有什么注意事项? (1)运动后不要马上停止。应进行5~10分钟的放松运动,如伸腿、抬腿、屈膝、伸臂、弯腰、原地踏步等,长跑后可步行一段,直到心率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 (2)监测血糖。有条件的患者应该在运动后监测血糖,这样可以了解是否有低血糖倾向,同时也可以了解机体对该运动量的反应,有利于以后调节运动量。 (3)及时补充食物。运动时间长、运动强度大的,即使没有出现低血糖,也要及时补充一些食物,以免发生运动后延迟性低血糖。 (4)及时洗澡、换衣。这样不仅可以清洁皮肤,同时也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但要避免用过热和过凉的水洗澡。 (5)检查双足。糖尿病病人运动时双足是最易受伤害的部位,运动后应仔细检查双足,如果皮肤有发红、水泡、破损等,一定要及时就医。 糖尿病患者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及运动后,要注意自我感觉,如有严重的呼吸费力、胸前压迫感、头晕、眼花、出大汗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向医生咨询。运动后要立即测血糖,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也要再测几次血糖。

于莹 2022-01-13阅读量9494

为什么你的小肚腩总是减不下去...

病请描述:据说世界上只有2种女人,一种是正在减肥的女人,另一种是准备减肥的女人。 减肥真的是女人一生的事业,俗话说得好,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五月路人雷,六月男友没,七月被晒黑,八月待室内,九月更加肥!好不容易到了十月,发现身上已然胖了一圈...... 减肥讲究方法,这话一点儿都不假。然而现在网络上的各种方法层出不穷,「XX法7天减掉腹部赘肉」、「XX操15天瘦大腿」等各种豪言壮语都有,然而这些方法是否有效呢?相信试过的朋友都知道结果。今天微医君就来跟大家说说局部减肥的那些事儿。 只减腹部赘肉,可能吗? 网上经常出现的各种“7天减赘肉15天瘦大腿”的减肥操真的可行吗?实际上,定位减脂肪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根据脂肪代谢的原理,只有当血液中FFA下降时,脂肪才会开始分解,这种血液中传递的“分解”信号,是面向全身所有脂肪的,不可能只分解“腹部”或“大腿”的脂肪,又不是走亲戚嘛······  所以,当你在运动的时候,实际上你全身的脂肪是一点一点一起慢慢减少的。 减肥到底应该怎么做? 我们虽然不能定向地消除脂肪,但可以通过全身的有氧运动,慢慢地把全身的脂肪一起减下来,腹部脂肪自然也会减少。另外,在减脂的同时,一边进行腹部肌肉锻炼,也能练成细而有力的腰和线条明显的腹肌。 女性适合有氧运动 对于女性来说,推荐这几个有氧运动:柔软体操、有氧舞蹈、游泳或水上运动。它们的控制脂肪和提高柔韧性的效果都比较好。当然,如果对柔韧性的要求不高,慢跑和自行车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腹部肌肉应该这么练 针对腹部肌肉锻炼,这几个运动也比较有效: 仰卧起坐:主要锻炼上腹部肌肉。身体向上平卧,上身缓慢抬起,收腹,头尽量向双膝靠近。然后后仰还原至平卧位。 举腿收腹:主要运动下腹部肌肉。身体平卧,双腿伸直后尽可能地抬高,然后缓慢放下。反复多次后,可以尝试双膝弯曲做同样的动作,效果更好。 屈膝团身:着重锻炼上、下腹肌。坐着伸直双膝,使上身后仰,保持身体平衡,然后屈膝收腹,尽量屈折,动作过程中,双脚始终不能接触地面。 扭腰:锻炼腹外斜肌和腰部肌肉。一只手握着门把手或其他固定物,做各种姿势的扭腰和转身动作。 以上每组动作需重复15次以上。 减肥还有哪些小技巧? 放弃绝食,一日三餐要均衡 节食、不吃晚饭会造成热量摄入不足。一开始机体无法适应这种亏欠,会发出各种信号让你想吃东西,反而容易吃得更多。如果强忍着不吃机体慢慢适应了,代谢就会变慢,不仅很难继续瘦下去,还特别容易反弹。 多喝水,少喝饮料 喝水可以加速体内代谢循环,促进脂肪的燃烧。此外要少喝饮料,饮料中糖分过高,对身体健康不利。 运动时间不宜过长,时间在30~45分钟左右 通常情况下,持续30分钟的有氧运动,体内的脂肪就会被动员起来为人体提供能量,从而进入减肥最佳阶段。运动超过45分钟后,脂肪的消耗量又开始降低,所以专家建议减肥期间的有氧活动时间在30~45分钟左右。 *本文为微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健康资讯 2019-07-26阅读量8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