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耳痛 > 内容

耳痛内容

没掏的耳屎,最后都去哪了?

病请描述:最近,某网友发生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大概过程是这样的:“最近一只耳朵感觉被耳屎堵着自己掏不出来,去医院求助医生。刚开始掏时耳朵有点疼,后来就是头晕、嘴唇发白、身体发抖,失去了意识。医生给我抬床上休息,还给我喝糖水。耳屎掏了一半,医生不敢掏了,给开了药回家滴,让我下次多吃点早饭再去。”巧了!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去去医院掏耳屎也感觉晕乎乎,好几分钟才恢复。耳屎是怎么形成的?掏耳屎真的会头晕吗?耳屎原来是这样来的?人的外耳道内有大量的汗腺与耵聍腺,它俩无时无刻不在分泌液体并流入外耳道。由于分泌的液体黏性较大,能吸附外耳道脱落的一些上皮组织及外界进入外耳道的粉尘。这些物质在外耳道堆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耳屎”。耳屎的学名叫“耵聍”,主要成分包括60%的角蛋白,12%~20%的脂肪酸、醇类、角鲨烯,6%~9%的胆固醇。因皮脂腺分泌的不同,我们常会有“湿耳”、“干耳”的说法,中国人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干耳,只有约4%~7%的人是湿耳。“干耳”的耳屎较容易脱落,而“湿耳”(油性耳屎)则容易堆积在耳道中,可能因长期积累导致耳朵堵塞,出现耳鸣、耳痛、听力下降等情况。虽被称为“屎”,耳屎的存在却并非毫无意义。耳屎中丰富的脂肪酸能在耳道表面形成酸性的薄膜,具备轻度的杀菌能力;同时耳屎中的免疫球蛋白A也能抑制细菌的滋生。一点耳屎都没有,反而容易出现感染,诱发外耳道湿疹或外耳道炎等。耳屎还能防止小虫子进入耳道深处,减轻声波对耳膜的冲击,避免鼓膜、内耳的意外损伤。掏个耳屎真的会晕倒吗?医生给患者掏耳屎,出现耳朵痛、头晕等情况其实并不少见。毕竟需要去求助医生的情况,耳屎怕是已经不简单了!外耳道的前壁连接着颞部,后壁与与乳突相邻,因皮下组织很少,皮肤几乎与软骨膜和骨膜贴在一起。挖耳时,若压到外耳道前壁的下颌神经耳颞支,就会出现耳部疼痛;若是压到后壁的迷走神经耳支,就容易出现反射性咳嗽。如果耳屎又大又硬,取出时刺激外耳道神经,导致耳部疼痛,剧烈的疼痛可能直接刺激迷走神经耳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血压下降、冒冷汗等症状,甚至出现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而造成头晕。上述的疼痛或头晕,一般持续1~2分钟便会缓解,长则也就十几分钟。至于意识丧失的情况,临床上较为少见,可能与心理紧张、低血糖等有关。频繁掏耳朵你可能面临5类危险我们的外耳道皮肤比较薄,与软骨膜的连接又较为紧密,频繁掏耳朵其实是个很危险的动作。使用看似柔软的棉签掏耳屎,可能把耳屎越推越深,增加清洁难度不说,积压太深形成耵聍栓塞,可能压迫鼓膜导致听力减退、耳鸣、眩晕。若是挖耳朵太用力导致鼓膜穿孔,会导致听力下降、中耳炎等问题。外耳道皮肤损伤工具较坚硬或耳屎多且硬,容易划伤耳朵皮肤,细菌进入造成伤口感染,严重时会引发炎症、流黄水甚至外耳道疖肿等。外耳道乳头状瘤掏耳朵太频繁容易刺激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增殖,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导致听力下降、有闷声感等。耳屎越挖越多外耳道皮肤经常受刺激,人体机制会认为耵聍或油脂分泌不足,导致耳屎的分泌增加,造成堆积严重,越掏越多。损伤鼓膜掏耳朵会刺激鼓膜而发生慢性炎症,出现发红、变厚的情况;突然的挣扎或反射性咳嗽,很容易刺伤鼓膜。感染外耳道感染真菌,产生大量菌丝,合并细菌感染可导致明显不适感,出现耳痒、耳闷、灼热疼痛感等,严重时可影响听力。没掏的耳屎去哪了?生活中大多数人其实并不需要专门去清理耳屎,因为它们有100种方式随机“掉落”!耳屎作为人体的代谢产物,大部分情况下会随进食、说话、运动等动作自行排出。约95%的人,外耳道皮肤的表面会附着一层特别薄的耳垢,暴露在空气中会慢慢形成淡黄色或褐色的薄片,在咀嚼或张嘴等下颚部位关节运动时自行脱落。外耳道的自洁功能很强大,特别是“干耳”、 耳道不太弯曲的人,无需自己去掏耳屎。少数人的耳屎不易自行排出,常聚集在外耳道形成耵聍栓塞,导致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状况。这类人建议每3~6个月去一次医院,找专业医生取出耵聍。如果耳屎必须清理该怎么做?分泌物多或代谢旺盛的人,确实有必要定期清理耳屎。耳屎不要每天都掏,医生建议一周左右清洁一次比较合适。不要用牙签、发夹、指甲、钥匙等尖锐物体掏耳朵。如果耳屎太硬,可侧头向耳内滴几滴橄榄油或香油,等耳屎软化后翻身让耳朵向下,使耳屎自然流出。如果耳屎多且硬,建议还是得去医院,让医生做专业处理。参考文献[1]马成玲. 耳屎一定要掏吗?掏耳屎也有注意事项[J]. 家庭医药,2019(11):6.[2]张玉洁. 耳屎掏还是不掏[J]. 江苏卫生保健,2021(4):42.[3]宋海涛. 没被掏走的"耳屎",最后都去了哪儿?[J].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2(2):21.[4]郭晓阳. 过度掏耳可能会掏出"脚气"[J]. 家庭科学·新健康,2022(8):32.[5]船舷. 当心掏耳掏出病来[J]. 养生月刊,2015,36(6):520-521.

健康资讯月卡 2025-01-17阅读量1665

什么是下咽癌

病请描述:原发于喉咽(下咽)的恶性肿瘤较少见,根据发生部位,分梨状窝癌、环状软骨后区癌及喉咽后壁癌,梨状窝较为多见。 环后癌多发生为女性,而梨状窝及喉咽后壁癌多见于男性,其病因不明,可能与过量烟酒及营养因素有关。 【病理】95%为鳞状细胞癌,且大多数分化较差。故极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 【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为喉咽部异物感,吞咽梗塞感。肿瘤增大,表面发生溃烂时,可引起吞咽疼痛,并出现同侧反射性耳痛,常伴有进行性吞咽困难,流涎及痰中带血。肿瘤累及喉腔,则引起呼吸困难、声嘶。 【诊断】早期因无声嘶,易被漏诊。间接喉镜检查应仔细观察喉咽各解剖区域有无肿瘤,注意粘膜有无水肿,梨状窝有无饱满及积液。早期病变难以发现者,宜采用纤维喉镜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及时取活检作病理检查。颈部检查注意喉体是否膨大,活动度是否受限,会厌前间隙及双侧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CT及MRI检查可进一步了解肿瘤侵犯的范围。 【治疗】采用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根据肿瘤侵犯范围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肿瘤累及喉部,需同时行喉切除。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需行颈淋巴结廓清术。根据术后创面大小,采用带蒂皮瓣、肌皮瓣、胃上提、结肠代食管等进行修复,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本病预后较差。

江满杰 2025-01-09阅读量1573

带状疱疹—&md...

病请描述:   带状疱疹是一种发生在身体单侧的伴有疼痛的水疱疹,通常呈带状分布(与于病毒侵犯的神经节所支配的皮区一致)。   带状疱疹元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图片源于网络 VZV感染可引起两种不同的疾病: l  水痘——初次感染此病毒是发生水痘。其特征明显,呈现为以红斑为基底的水疱性皮损,有阶段性变化。 l  带状疱疹——由感觉神经节中潜伏VZV再活化所致。其过程是患水痘后,VZV病毒会进入感觉神经节潜伏起来(呈“休眠状态”),悄无声息;多年后可“醒来”( 再活化)导致带状疱疹。   图片源于网络 注:VZV感染T细胞——病毒血症——分布全身(皮肤和神经元)。 存在于皮肤疱疹的病毒感染游离神经末梢——沿感觉神经轴突逆行——至相应神经节的神经元,终生潜伏。   病毒为什么会潜伏休眠?  水痘期间,人体产生VZV特异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控制VZV,终止感染;病毒得以潜伏休眠。好似“孙大圣”( 病毒)被“五行山”(VZV特异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压制。   病毒为什么会被唤醒? 当人体免疫状态发生变化,如衰老、疾病相关的免疫功能低下或医源性免疫抑制等,导致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其结果是VZV病毒再激活(被唤醒),并从神经节内扩散到多个感觉神经元,顺行向外周扩散到感觉神经纤维,导致皮肤内感染,引发皮疹。     图片源于网络 带状疱疹为什么会不期而遇? ——免疫状态变化 l  年老体衰,免疫功能降低,若遭遇不顺,便是雪上加霜,免疫应答不力,病毒再激活。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在大约50岁时开始急剧升高。存活到85岁的人群中约有50%的人会得一次带状疱疹。   l  免疫状态削弱:若疾病缠身,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HIV等,免疫应答不力,病毒再激活。   l  免疫状态削弱:若接受特殊治疗如移植、特定免疫调节剂治疗、化疗和/或皮质类固醇治疗等,免疫应答不力,病毒再激活。 l  免疫状态削弱:若压力山大、疲惫不堪,免疫功能也会降低,免疫应答不力,病毒再激活。——带状疱疹年轻化。     带状疱疹有什么症状和体征(与时间相关)? ——表现为皮疹和急性神经炎   1.皮肤异样感觉——瘙痒、灼热感、刺痛等;或伴发热、不适或头痛。视为前驱疼痛症状。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症状。  2.皮疹  数日内出现红色斑丘疹,水疱疹 图片源于网络 3-7日,簇集性水疱可破裂,重者或形成脓疱,有时会感染。 7-10日,皮疹结痂、开始愈合。痊愈后有可能遗留瘢痕、色素减退或沉着过度,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带状疱疹怎么诊断? 通常基于临床表现(即身体单侧、通常为疼痛性、沿感觉神经皮区分布的水疱性皮疹)。在出疹前,前驱疼痛常被误认为其它疾病。   什么时候就医? 自己怀疑患了带状疱疹应立即就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治疗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也应复诊: ●疼痛加剧,且非处方药无效。 ●皮疹加重。 ●发热。 ●出现眼部症状,如发红、刺激或视觉问题。 ●出现耳部症状,如耳痛或听觉问题。     带状疱疹如何就医(看哪个科)? ——需要专业的多学科诊疗(可能需要同时看几个科) l  皮肤科            (疱疹明显,疼痛) l  皮肤科+疼痛科    (疼痛显著) l  疼痛科+皮肤科    (疼痛显著) l  皮肤科+疼痛科+眼科 l  皮肤科+疼痛科+耳鼻喉科     自己能做什么缓解病情?   ●休息、良好的睡眠。 ●遵医嘱用药。 ●保持皮疹处干燥清洁,用干净敷料覆盖患处。 ●着装舒适、宽松。     如何保护家人? 可通过以下方式预防病毒传播: ●覆盖皮疹处。 ●勤洗手,直到皮疹已结痂。   通常认为结痂后无传染性。   为什么会那么痛?痛那么久? ——有可能“痛不欲生”、“度日如年”。与如下因素有关: l  神经元损伤——VZV再激活使受累的感觉神经节发生强烈的炎症反应,或伴神经元出血性坏死。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 l  神经节最终会发生神经元丢失,随后传入神经纤维(尤其是C型伤害感受器)发生纤维化。——导致疼痛慢性化。   带状疱疹有什么后果(并发症)? l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l  眼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 l  急性视网膜坏死、无菌性脑膜炎及脑炎,较少见。 l  眼部、神经系统病变和皮肤的继发细菌感染,可能发生。   可以预防吗? ——看似防不胜防,但可以预防。 l  健康生活,保护免疫功能。 l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有效降低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率;也可减轻带状疱疹症状。推荐年龄≥50岁的免疫功能正常者接种重组疫苗。

张咸伟 2024-07-10阅读量2304

药食两用话薄荷

病请描述: 薄荷入夏生长旺盛,采摘几枚叶子泡茶喝,清凉润喉。薄荷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幼嫩茎尖可作菜食,全草又可入药,是一种具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薄荷植株常用作景观绿化植物,亦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香料等工业的重要原材料。我国自唐代以来便已广泛人工种植,最早记载出现在《唐本草》中,由于中国古代植物鉴别的误差,之后的历史文献中关于“薄荷”的记载宋代以前均记载为“味辛性温”,至《履巉岩本草》才将薄荷订作“极凉”,由此可鉴历史上关于薄荷的认识是有误差的,可能把外形相似性温的白苏、香薷等认作了薄荷。 在岭南以北,薄荷仅仅作为中药材使用,偶尔泡茶喝,但在岭南两广两南及东南亚,薄荷是许多美味佳肴的佐料,如米线加薄荷、凉拌菜加薄荷。薄荷味辛性凉,功效为消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中药材把江苏苏州、南通及周边地区产的薄荷称之为“苏薄荷”列为地道药材。它与东南亚的薄荷其实不一样,在性味上十分“冰凉透爽”,而东南亚的薄荷却没有“冰”的感觉,仅少许“清凉”,因此可以做清香的佐料食用。     临床上薄荷的“冰凉”性味可以作为风热疾病的常用药,治疗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头痛、微恶风寒者,如大家熟知的银翘散就是薄荷配伍银花、连翘等。许多五官疾病属于风热证的也常用薄荷,如目赤、耳痛流脓、痘痘、咽喉肿痛等。针对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出现皮疹,也可以用薄荷疏散风热、宣毒透疹,如透疹汤薄荷配伍蝉蜕、荆芥、紫草等。薄荷也能疏理肝气肝火旺盛引起的潮热汗出、情绪易怒、胸胁胀满,如逍遥丸里薄荷配合柴胡、白芍等。 民间我们可以在天气炎热的时候用薄荷泡茶解暑,咽喉肿痛咽炎发作咀嚼几片薄荷缓解咽喉充血水肿。薄荷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薄荷醇和薄荷酮等挥发性成分与甾体、黄酮、三萜等非挥发性成分,具有抗炎、抗真菌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在闷热潮湿的夏季,可以用新鲜的薄荷捣烂外敷治疗脚气病、湿疹等皮肤病。 网络上有关于“薄荷致癌”的说法,其实这是谣言,薄荷不会致癌,网络上的薄荷致癌实际指的是“薄荷烟”,很多人在抽的时候感觉到一股凉意,此外也没有特别难闻的烟味,因此备受欢迎,对比吸食普通卷烟的人,吸食薄荷烟草的人体内尼古丁代谢物(可替宁)含量更高,而冰凉的口感使吸烟者增加了吸烟的量和频次,也增加了致癌的风险。 薄荷的副作用主要是性寒,会对脾胃阳气虚的患者胃肠道造成刺激,引起怕冷、食道和胃冰凉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适。薄荷细分又有许多种类,各自又有不同特性,部分人群会引起皮肤瘙痒、疼痛、肿胀等过敏症状。

吴欢 2024-06-25阅读量1616

如何确定腺样体肥大 

病请描述:腺样体肥大是指腺样体因炎症反复刺激,形成病理性增生肥大,并引起鼻部症状、耳部症状、咽喉和下呼吸道症状、颌面骨发育异常以及全身症状的一种疾病。 腺样体肥大常见症状 1、鼻塞:如果患儿出现腺样体肥大的情况,会对鼻咽部位造成阻塞,导致鼻腔通气异常,继而引起鼻塞,甚至在说话时会出现闭塞性鼻音; 2、听力下降:腺样体肥大还会对咽鼓管的咽口部位造成压迫,使咽鼓管阻塞,如果患儿在之后出现急性鼻咽炎,会导致炎症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耳痛、听力下降; 3、咳嗽:腺样体肥大会导致分泌物无法通过鼻腔流出,而分泌物向下流可能会刺激咽部黏膜,使患者出现咽部不适,并且过度刺激还会引起阵发性咳嗽; 4、睡觉打鼾:腺样体过度肥大也会导致气道长时间阻塞,使患儿在睡觉时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出现睡觉打鼾的症状; 5、腺样体面容:腺样体肥大时患者在平时经常用嘴呼吸,使患者出现上颌骨变长以及上切牙突出的症状,还会导致上嘴唇变厚,引发腺样体面容,对患者的外貌造成影响。 如何确定腺样体肥大 仁树医疗耳鼻喉科沈伟指出:确定腺样体肥大多数需要到医院做鼻内镜检查,可以有效的诊断出腺样体所处在的状态,有没有肥大的情况,也可以在平时生活当中观察症状。 1、鼻内镜检查:确定腺样体肥大可以选择到医院去做,鼻内镜检查,通过做鼻内镜检查,可以明确看到咽喉部位的状况以及鼻子内部的状况,诊断出有没有腺样体肥大的情况。  2、观察症状:可以在平时生活当中观察症状,比如有没有张口呼吸的表现,有部分的人群在出现腺样体肥大之后,会伴随着有鼻塞的症状,或者合并着出现鼻窦炎,还有过敏性鼻炎等一些病理性状态。 腺样体肥大多会出现在儿童时期,特别是10岁以下的儿童会并发比较多,可以到医院做出有效的诊断。 确诊后如何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腺样体肥大的程度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鼻腔做一些鼻喷的药物,比如糖皮质激素类的鼻喷剂,有儿童适用的,包括鼻腔的冲洗,有一部分的孩子可以缓解腺样体肿胀。    2、手术治疗:对于中重度的腺样体肥大者,特别是病程长、打鼾明显、呼吸不畅,出现呼吸暂停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另外,对于反复发作或者伴有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患者,应尽早行腺样体切除术。如果同时伴有扁桃体肥大,也可与扁桃体切除术一起进行。全麻下鼻内镜直视下进行切除手术以及等离子消融术,是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

微医健康 2022-12-01阅读量2467

宝宝耳朵痛到哭?警惕急性中耳...

病请描述:你家宝宝是否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下午还好好的,晚上突然哭闹,还一直抓耳朵,或者宝宝突然说耳朵痛,甚至痛到大哭?(图1)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们常常又心疼又心急,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很可能孩子得了急性中耳炎。图1 急性中耳炎常导致宝宝因为耳痛剧烈而哭闹 什么是急性中耳炎呢? 急性中耳炎是发生于中耳粘膜的急性炎症,多见于儿童,其特点是会引起明显的耳痛,大一点的孩子通常能比较清楚的说出来,但发生于婴儿或较小的孩子时,常常由于表达不清,令家长难以识别。 急性中耳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急性中耳炎多由细菌的急性感染引起。那么细菌是怎么进入中耳的呢?我们的中耳与鼻咽部之间有一条通道称为咽鼓管,在我们做张口、吞咽等动作时,咽鼓管在鼻咽部的开口开放,使空气可以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鼓室,从而达到调节鼓室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的作用。 小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且管腔短而宽(图2),以下一些情况下,咽部细菌感染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后 ●腺样体肥大 ●鼻窦炎 ●婴儿常常躺着吃奶,乳汁容易经咽鼓管反流入中耳图2-小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且管腔短而宽,咽部细菌感染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孩子出现哪些情况时,我们需要警惕急性中耳炎呢?(图3) ●耳痛,多为单侧,有时可为双侧,有时可向头部或牙齿放射使人感到头痛或牙痛,严重时可导致烦躁不安,夜不能眠 ●婴儿或较小的孩子可能表现为反复哭闹不安、摇头、抓耳 ●耳闷堵感或耳闷胀感 ●听力下降(但会感觉自己讲话的声音变大了,即自听增强) ●耳内有响声,感觉耳内像有气泡一样的声音或低音调耳鸣 ●耳朵有黄水或脓流出 ●有时可伴有发烧、乏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图3-急性中耳炎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发热、耳内流脓 如果孩子夜间出现这些症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耳鼻喉科急诊就诊 ●如果当天晚上不方便去医院,也无需过于焦虑,可先用干毛巾包裹冰袋冰敷疼痛的耳朵,或者暂时给孩子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帮助孩子减轻疼痛而不影响其睡眠,第二天再去耳鼻喉科门诊就诊。 如何确定孩子是不是得了急性中耳炎呢? 当孩子出现上述一些急性中耳炎的表现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耳鼻喉科就诊,医生可能会通过询问病史并让孩子做以下一些检查来明确诊断: ●电耳镜检查(图4):外耳道没有明显炎症表现(说明耳痛不是由于外耳道炎症引起),鼓膜可表现为充血、向外膨出;中耳存在积液时可透过鼓膜看见液平面或气泡;有时还可看见鼓膜已经穿孔,有脓液经鼓膜穿孔处由中耳向外流出 ●声导抗:可了解中耳是否为负压状态或是否存在中耳积液等情况,鼓室图常常呈B型或C型。 ●听力检查:急性中耳炎可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图4-电耳镜检查 急性中耳炎要怎么治疗呢? 明确急性中耳炎诊断后,需要酌情采取以下一些治疗措施: ●抗生素:一般口服抗生素7-10天即可好转,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必要时需使用静脉用抗生素。 ●滴耳液:一般为含有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的滴耳液,可在抗感染的同时减轻炎症起到缓解耳痛的作用。 ●解热镇痛药:若孩子耳痛剧烈不能忍受,可临时给予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可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如麻黄素)及鼻喷激素等。 ●去除病因:若患儿存在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需积极治疗,哺乳妈妈可改变哺乳姿势避免乳汁经咽鼓管流入中耳。 急性中耳炎虽然起病时症状较重,但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如果及时发现和治疗,治疗效果通常较好,一般1-2周之内可以好转,因此家长不需过于焦虑。 但如果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病情可能会迁延反复,转变为慢性的分泌性中耳炎,必要时需要行鼓膜置管术治疗。若为腺样体肥大引起,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能需行腺样体切除术协助治疗。

汪毅 2021-05-28阅读量1.1万

儿童急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病请描述:        秋冬季节,4岁的小明感冒一周后会突然出现耳痛,并且逐渐加重,半夜里无法睡觉,还发热了。妈妈连夜把他带到急诊室看医生。医生看到了小明的鼓膜明显充血,立刻诊断小明患了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在冬春流感盛行的季节多见,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部分治疗不及时的患儿可导致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美国儿科学会推出儿童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主要为临床医生提供6个月至12岁儿童的单纯性中耳炎的治疗和预防。 1.      如何治疗耳痛?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治疗耳痛的主要镇痛药物,对于轻、中度疼痛可以有效缓解。 2.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存在严重症状(如中至重度耳痛、或耳痛持续至少48小时、或体温≥39℃)或者年龄小于24个月的双侧急性中耳炎患儿,即使没有严重症状也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对于无严重症状、年龄≥24个月的急性中耳炎患儿;或无严重症状、年龄6-23个月的单侧急性中耳炎患儿,可以使用抗生素或者密切观察随访,如果症状在48-72小时内没有改善或继续加重,应该开始抗生素治疗。 3.选择什么抗生素?         高剂量的阿莫西林作为急性中耳炎治疗的一线药物,对于无青霉素过敏、在过去30天内未使用过阿莫西林、无并发化脓性结膜炎、且需要抗生素治疗的急性中耳炎患儿,应首先考虑使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阿莫西林推荐剂量每日80~90mg/kg,分两次服用;或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每日90mg/kg,克拉维酸每日6.4mg/kg,分两次服用。          对于2岁以内且症状严重的患儿,推荐10天的治疗疗程;2~5岁轻、中度急性中耳炎患儿,推荐口服抗生素7天;6岁以上轻、中度急性中耳炎患儿,治疗时间一般为5-7天。 4.急性中耳炎的预防         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被证实可以有效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中耳炎,推荐所有儿童按照免疫时间表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此外,减少二手烟的暴露被证实能减少婴幼儿急性中耳炎的发生。在婴幼儿期和儿童早期,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也能明显降低急性中耳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LieberthalAS,etal.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acuteotitismedia.Pediatrics.2013Mar;131(3):e964-99.

杜强 2020-06-26阅读量8872

接吻与疾病传播

病请描述:作者: 赖伟红  医学博士,杜克大学博士后,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副研究员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接吻是没有任何风险的性行为。但有些传染病,包括少数性传播疾病(STD),可通过接吻或接触病人的口腔部位体液及溃疡创面,而传染他人。本文涵盖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什么STD可以经过接吻传播?什么STD不会通过接吻传播?还有其它哪些传染病可通过接吻传播?可经接吻传播的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STD)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包括阴道性交和口交在内的性接触过程中,病原体通过接触生殖器部位的体液和溃疡面传染他人。        少数STD,尤其是当病人有活动性感染和口腔溃疡等症状时,可以通过接吻传播。这些可提供接吻传染的STD包括以下几种:1、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有两型:HSV-1和HSV-2。两型疱疹病毒均可引起人体终生性感染,大多无临床症状。有症状时,疱疹传染性很强,但无症状时也可能传染他人。疱疹病毒也可出现母婴传播。        HSV-1多通过包括接吻在内的嘴对嘴的直接接触而传播。HSV-1感染非常普遍。多数口唇或颜面疱疹是HSV-1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或口唇部位的疼痛性水疱、小溃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火气”或“口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全球50岁以下的人中,大约有37亿人口有HSV-1感染,其中多数人的感染发生在儿童期。        HSV-2主要通过性接触,即生殖器与生殖器直接接触而传染。HSV-2感染可引起生殖器部位的疼痛性水疱和小溃疡。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15–49岁的人口中,大约有4.91亿人感染了HSV-2。        HSV-1感染引起的口疮或小溃疡往往不需治疗,或用阿昔洛韦霜局部外搽。但要注意局部清洁卫生,有疱疹症状时需避免接吻。HSV-2感染往往需要口服抗疱疹病毒药物治疗,以迅速控制症状或抑制症状发生,以减少疱疹病毒传播。2、梅毒        梅毒通过直接接触梅毒性皮损而传染。梅毒皮损可出现在生殖器、口腔和唇部。妊娠期梅毒也可传染给胎儿。        梅毒的症状随着病程进展越来越严重。最初表现为硬下疳,即在皮肤粘膜部位出现的无痛性圆形硬结节或溃疡。硬下疳常常在3–6周内自愈。随后,可出现表面粗糙的暗红色皮损,可累及手掌和足跖部位。这些皮损无瘙痒,往往易被忽视。        除了皮损,梅毒病人还可出现下列症状: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咽喉痛体重下降疲乏肌肉疼痛        梅毒的症状常自行消退,但是所有的梅毒病人都应该接受抗生素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而造成不可逆的身体损害。如果不治疗,在梅毒感染10–30年后, 病程进展为三期(晚期)梅毒,可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有些病人,可长期无症状,而一旦出现症状,就已经是晚期梅毒了。3、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类型很多,有些类型可引起尖锐湿疣,有些类型可引起宫颈癌、外阴癌和皮肤癌。通常情况下,尖锐湿疣通过性接触传播。但少数情况下,HPV可通过接吻,即直接口腔接触或接触感染者的唾液而传播。其实,HPV感染很常见,而且多数病人可在数年后,机体可自行将病毒清除。        口腔和咽喉HPV感染可最终导致口咽、喉部和舌根部癌症。专家估计美国70%的口咽癌由HPV感染引起。        口咽癌的常见症状包括:持续性咽喉疼痛声音嘶哑颈部淋巴结肿大吞咽时疼痛体重下降耳痛不经接吻传播的性传播疾病        多数性传播疾病不会通过正常的接吻传播,包括:衣原体病淋病艾滋病毒软下疳阴虱病阴道毛滴虫病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这些性传播疾病不通过接吻传播,但其中淋病、衣原体病和艾滋病毒可以通过口交传播。可经接吻传播的其它传染病        其它一些传染病,可出现口腔损害,或者唾液中带活病毒,可通过接吻传染他人。这类可经接吻传播的常见疾病或病原微生物,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感包括COVID-19在内的冠状病毒导致牙龈疾病的细菌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质炎风疹埃博拉(Ebola)寨卡病毒(Zika)登革热黄热病狂犬病

赖伟红 2020-06-14阅读量1.1万

面肌痉挛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病请描述:临床症状:1.表现为单侧(少数双侧)面部肌肉的阵发性抽搐或者说痉挛。2.刚开始发病时出现眼皮反复跳动。3.数月后扩散到面颊部反复发作的抽动,一天发作数次到数十次不等,每次持续几分钟。4.疲劳、情绪激动时时症状加重,休息后缓解,睡眠后消失。案例1(单侧典型面肌痉挛)患者张某,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眼睑抽动、阵发性、持续时间无规律。半年后同侧口角也出现抽搐,抽动时右眼睁眼困难,口角向右上歪斜,张口受限。精神紧张、冷热刺激后发作加剧、频繁;无颜面部疼痛;发作间歇无不适。当地医院诊断为面肌痉挛,给予针灸、中药、理疗、按摩等治疗,症状始终无明显缓解。后予注射肉毒素症状有所减轻,半年后症状再次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经微血管减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2年无复发。案例2(双侧面肌痉挛)患者高某,3年前出现右侧下眼睑不自主呈阵发性跳动,发病1年后左侧眼睑也出现跳动,但以右侧为重。双侧眼睑抽搐呈阵发性,紧张、情绪激动常时间看书、手机时加剧,休息睡眠可缓解。口服卡马西平无效,注射肉毒素出现面部僵硬不适。发病以来无其他不适,症状加重时严重出现睁眼困难,不能独立行走。入院后接受右侧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术后右侧症状完全消失,左侧症状也出现好转,随访14月症状稳定。案例3(面瘫后面肌痉挛)患者孙某某,5年前因感冒后突发左侧口角向右侧歪斜,左眼不能闭合,左侧耳痛,以“贝尔面瘫”在外院治疗,口服营养神经药物、针灸后症状好转。2年后出现左侧眼睑、面颊部不自主抽动,间歇性发作,间隔时间不固定。疲劳后症状加重,入睡后症状消失。接受一次肉毒素治疗,眼睑、面颊吧抽搐症状减轻但面瘫症状加重。左侧面瘫及面肌痉挛的症状给患者日常生活、社会交际带来严重影响,患者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求医心切。辗转多家医院诊治,未获满意疗效,入我院玉行左侧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症状完全缓解,左侧面瘫改善。

李心远 2018-01-29阅读量9189

胆石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病请描述:        1、气滞情志不舒,忧思恼怒,湿浊阻滞,胆气不舒则见右上腹胀满,或阵发性纹痛,痛引肩背,或伴胃院部痞满,厌食油腻;胆为气机升降之枢机,枢机不利,升降失常,开合不畅而诸症百出,阻于上焦则见胸胁痛,善咬喘;克犯中土则呕苦汁,呢逆,纳呆,口苦,院胁胀满、疼痛;阻于下焦则见小便短涩;阻于经络则耳痛鸣聋.舌淡红,苔白或微黄,脉弦。        2、痰湿过食肥甘,湿浊阻滞,胆为中清之府,清净之液受邪所扰则易变为湿秽痰浊,而症见右上腹疼痛,或阵发性加剧,痛引肩背,伴沉重感,或出现巩膜黄染,尿黄,大便不爽,右上腹压痛。胸胁堵闷,呕吐痰涎,眩晕,体重烦冤,往来寒热.舌淡,或有齿痕,苔腻,脉滑或濡。        3、湿热或热毒肝胆疾病在急性期多为湿热,胆腑湿热是胆腑的功能异常,胆囊局部或胆经的病理改变而出现的一组症状。其多由胆腑感受湿热外邪;或过食肥甘,内生湿热;或肝气郁滞,疏泄失常,胆汁郁结,欠而生热;或肝之湿热下移于胆;或脾胃升降障碍,湿热逆犯于胆造成湿热蕴结胆腑或胆经经络。右上腹疼痛,或阵发性加剧,痛引肩背,或伴沉重感,高热寒战,口苦咽干,恶心呕吐,或出现巩膜黄染,尿黄,大便秘结,右上腹压痛。甚或右胁肋剧痛,腹胀而满,拒按,寒热往来,神昏谁语,四肢厥冷。舌红绛,苔黄腻或燥,脉滑数或弦滑。        4、癖血忧思恼怒,情志不舒,湿浊阻滞,导致血行不畅而症见右上腹刺痛,拒按,或阵发性加剧,痛引肩背,腹内症结,或伴沉重感,或出现巩膜黄染,尿黄,大便秘结,右上腹压痛。舌暗有疲斑,脉涩。        5、阴虚少阳常少血多气,或过食辛辣,或湿、热伤阴,而症见右上腹隐痛,或出现巩膜黄染,尿黄,大便秘结,口苦咽干,潮热盗汗,皮肤干涩,疾痒,舌红少苔,脉细。        6、阳虚胆腑,属阳,又为甲木,案少阳之气,藏清净之液。或湿邪损伤阳气;或气滞而致阳气不运;或过食生冷损伤阳气而症见右上腹疼痛喜按,困倦乏力,食少纳呆,虚烦不眠,面色恍白,心恼气短,舌淡苔薄,脉沉弱无力。        治疗:        在临床用药上,对中药的排石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如大黄、番泻叶、芜花、金钱草、茵陈、虎杖、龙胆草、青篱、柴胡、半边莲等可使胆汁的流量增加;如大黄、番泻叶、芜花、巴豆、姜、半夏、大青叶、丹参等可使Oddi括约肌张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柴胡、黄苹、木香等可增加张力;桅子、槟榔、芒硝可使胆囊收缩;大黄、龙胆草、青篱、大青叶等可抑制胆囊运动。有实验证明,对胆汁流增加的效应大小顺序为:茵陈、大黄、金钱草、桅子、柴胡、木香、积壳。对Oddi括约肌最低通过压效应大小的顺序是:柴胡、金钱草、桅子、积壳、黄答、大黄、茵陈、木香。目前我国各地使用的排石汤多以上述药物为主,从而亦可推论这些药物入胆经。        胆腑疾患主因为湿与滞,湿又有痰湿、湿热之分;滞有气滞、湿滞之别,湿滞不化郁而生热,热盛为毒,或湿滞日久而变生砂石。目前,对于阴虚症多责之于肝,对于阳气虚一症,在胆石症中认识还不够。        本文选自王和天,刘殿池,赵荣莱. 胆石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赵刚 2017-05-12阅读量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