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头胀 > 检查

头胀检查

头胀检查相关内容 更多>

今日话题:多学科诊疗模式(M...

病请描述:今日话题:多学科诊疗模式(MDT)让患者得到更好的诊疗 70岁老年男性,3个月前急性脑梗塞,尽管缺血性发作后及时在医院给予了“静脉溶栓”、药物和康复治疗,3个月后仍然存在言语含糊、头胀、记忆力减退和右侧上肢肌力减退,还伴有间断心悸等表现。初步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重度狭窄。家属一直彷徨在外科干预和药物保守治疗的选择中,干预吧,怕出现意外; 不干预吧,毕竟残存了一些功能障碍,还可能存在再次卒中的风险。通过多学科诊疗(MDT)和脑血管造影(金标准)后,进一步确认了狭窄的存在,左侧大脑中动脉上干血管存在重度狭窄,下干轻度狭窄。手术的难度在于狭窄的部位处于血管弯曲的部位,另外还要为下干预留日后可能干预的空间。 家属充分考虑后,选择采用外科手段解除狭窄,毕竟狭窄的存在仍可能诱发再一次的急性卒中发作,狭窄的解除也会对目前症状改善有所帮助。 手术顺利完成,狭窄改善,血管直径基本恢复正常。 术后患者右上肢肌力基本恢复到正常、认知明显改善、言语不清改善到流利清晰。 每次巡视病房,老人家都很开心流利的和医生交流手术前后的变化,感叹医学的进步~~~ 善待每一位患者,敬畏每一台手术。是我们不变的宗旨~~~

赵开军 2022-12-02阅读量1773

我的血压为何突然不能控制了

病请描述:我的高血压怎么突然控制不了了张先生来到我的专家门诊看高血压,他年龄不大,49岁,高血压病史10年左右,一直吃着药物控制得还可以。张先生最近1月,经常出差,老觉得头胀,测血压经常在190-220/80-90mmHg之间。来看我门诊之前,加上了另外2种高血压药物,仍然控制不佳。进入诊室之后,我仔细询问了一下病史,也知道张先生患有糖尿病5年,最近1月血糖控制也不好。另外,张先生近1个月快步行走或爬楼时感觉乏力和胸闷。我给他做了颈动脉彩超和冠状动脉CTA检查以判断动脉堵塞情况,结果显示颈动脉有很多斑块见图1。冠脉CT提示张先生心脏血管有严重堵塞,所以患者入院做了造影,见图2,3提示心脏右冠状动脉和左侧回旋支血管都有严重狭窄,左侧前降支中度狭窄。遂给张先生在右冠脉严重狭窄处和回旋支严重狭窄处分别植入支架,见图4,5。术后一周,患者血压降到120-130/70-80mmHg。术后一月,减掉2种高血压药物,只吃一种氯沙坦氢氯噻嗪药物的情况下,血压115/70mmHg。那么,为什么心脏血管堵了,会严重影响血压呢?原来,当心脏缺血时,身体会释放大量儿茶酚胺,这种激素会使心率增快,全身动脉血管收缩,血压急剧升高,扩血管的降压药物疗效非常差。当解除了心脏缺血,体内儿茶酚胺的水平恢复到缺血前状态,平常的高血压药物又能发挥作用。所以,当你的血压突然控制不好,一定要查一下重要脏器的动脉血管有无堵塞,比如说心脏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如不去好好查找病因,往往等待你的往往是心梗,脑梗,或肾功能衰竭。

马士新 2021-09-23阅读量8119

我的高血压怎么突然控制不住了

病请描述:我的高血压怎么突然控制不了了张先生来到我的专家门诊看高血压,他年龄不大,49岁,高血压病史10年左右,一直吃着药物控制得还可以。张先生最近1月,经常出差,老觉得头胀,测血压经常在190-220/80-90mmHg之间。来看我门诊之前,加上了另外2种高血压药物,仍然控制不佳。进入诊室之后,我仔细询问了一下病史,也知道张先生患有糖尿病5年,最近1月血糖控制也不好。另外,张先生近1个月快步行走或爬楼时感觉乏力和胸闷。我给他做了颈动脉彩超和冠状动脉CTA检查以判断动脉堵塞情况,结果显示颈动脉有很多斑块见图1。冠脉CT提示张先生心脏血管有严重堵塞,所以患者入院做了造影,见图2,3提示心脏右冠状动脉和左侧回旋支血管都有严重狭窄,左侧前降支中度狭窄。遂给张先生在右冠脉严重狭窄处和回旋支严重狭窄处分别植入支架,见图4,5。术后一周,患者血压降到120-130/70-80mmHg。术后一月,减掉2种高血压药物,只吃一种氯沙坦氢氯噻嗪药物的情况下,血压115/70mmHg。那么,为什么心脏血管堵了,会严重影响血压呢?原来,当心脏缺血时,身体会释放大量儿茶酚胺,这种激素会使心率增快,全身动脉血管收缩,血压急剧升高,扩血管的降压药物疗效非常差。当解除了心脏缺血,体内儿茶酚胺的水平恢复到缺血前状态,平常的高血压药物又能发挥作用。所以,当你的血压突然控制不好,一定要查一下重要脏器的动脉血管有无堵塞,比如说心脏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如不去好好查找病因,往往等待你的往往是心梗,脑梗,或肾功能衰竭。

马士新 2021-09-22阅读量8282

警惕光明的小偷—...

病请描述:    青光眼是全球排名第一位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如何去理解“不可逆性致盲性”?也就是说一旦错过了治疗时机,出现的视力丧失是不可挽回不能改善的;同时青光眼的进展极其凶险,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只能面对失明--盲的结局;而且青光眼大多数是双眼发病,对于双目失明的患者来说,眼前将会是一片漆黑,看不到美丽的世界,只能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中。因此对于青光眼的管理,必须实施早期主动筛查、早期诊断,从而抓住青光眼防治的黄金期,争取更多的光明。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主动到医院来就诊排除青光眼呢?第一类高危人群--青少年     青少年青光眼是先天性青光眼的一种,多数双眼患病,发病年龄一般在12-20岁,主要是由于先天性房角发育异常,阻碍房水流出导致青光眼。但其发病隐匿患儿一般无自觉症状,到后期却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因此这一疾病又被称为“视觉的小偷”。青少年青光眼的一个特征是可导致眼轴变长促进近视的发生,因此对于伴有近视的小朋友要尤其关注,很多家长懂得关心孩子戴不戴眼镜,却忽略了眼压问题,需要注意常规的眼压检查以及角膜厚度的检查非常有必要。第二类高危人群---老年人      这类人群多伴有白内障,而白内障可以导致眼睛的前房变浅、房角变窄、出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危象。这类人群必须早期干预,否则一旦出现青光眼危象,患者会出现眼痛头胀、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此时药物治疗效果差,手术操作难度大、预后恢复极其差,最终这类患者面临的结局是丧失视力失明。因此一定要早期筛查,抓住干预的最佳时机,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危象。    第三类高危人群--激素使用史      很多人有长期局部或者全身使用激素类药物的病史,尤其是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为了控制过敏而长期使用激素,却没有进行眼压的监控,导致出现激素性青光眼却没有发现,造成永久的视力损害。    第四类高危人群---家族史      遗传的力量不容忽视,由于有相似的基因,同时后期又有相似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使得有家族史的这类人群患青光眼的几率要高出10倍。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光眼的筛查困难,因此对青光眼的防治要靠患者的主动筛查,希望通过我的一系列科普文章,使得大家获得一些青光眼防治知识,让我们能够共同对抗青光眼,守护你的光明也是我的光明。

王海燕 2021-03-27阅读量9880

头胀检查相关医院 更多>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90.3万

北部战区总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04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6.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