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颅脑损伤后头痛 > 症状

颅脑损伤后头痛症状

颅脑损伤后头痛症状相关内容 更多>

脑膜瘤出现哪些症状要手术?

病请描述:  脑膜瘤大多属于良性,是“惰性肿瘤”,即这种肿瘤很“懒”,不爱进展、也极少转移。脑膜瘤的病因至今还没有研究清楚,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认为蛛网膜细胞的分裂速度是很慢的,上诉因素加速了细胞的分裂速度,可能是导致细胞变性的早期重要阶段。   有许多脑膜瘤患者早期没有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但若肿瘤位于脑功能区,或短时间内加速生长,就会出现头痛、突眼、视力、嗅觉、听觉障碍及癫痫发作、肢体运动障碍等。   虽然良性脑膜瘤生长慢,病程长,出现早期症状要2~5年,但它长在颅内,总会让我们害怕,因为大脑是我们的精神、语言、感情和行为的指挥中枢,所以必须重视它。那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它呢?   如果瘤体小、多次复查变化不明显,甚至出现部分钙化,观察就是很恰当的处理方式。但如果脑膜瘤位于脑功能区,或者复查期间发现它不老实,逐渐增大了,就要及时治疗了。   脑膜瘤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等。   1、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脑膜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使手术的精细程度大大提高,不仅使脑膜瘤切除得更为彻底,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主要的神经和血管,减少了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手术的疗效大大提高。   2、放射治疗   良性脑膜瘤全切效果极佳,但因其生长位置,约有17%~50%的脑膜瘤做不到全切,另外还有少数恶性脑膜瘤也无法全切。上述两种情况需在手术切除后放疗。恶性脑膜瘤和血管外皮型脑膜瘤对放疗敏感,效果是肯定的。而一般良性肿瘤的放疗是否有效仍有不同意见。

赵天智 2024-12-27阅读量1624

垂体瘤病例分享

病请描述:       “扎堆儿”不如“就近”|无需脑洞大开,经鼻巧切垂体瘤,还患者清晰世界        近日,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浙大二院陈高教授领衔的神经外科团队指导下又成功开展了一例“巨大垂体肿瘤微创全切除手术”。病情回顾        郑先生今年70多岁了,近来时常感到眼花、头昏、头痛等,开始以为是自己年龄大了,没休息好,近一周视物不清至眼科就诊,眼科检查发现不但视力很差,视野缺损非常明显,告之不是眼睛的问题,可能是脑子问题。于是到当地某三甲医院就诊,检查发现颅内很大肿瘤,并建议上级医院进一步手术治疗。        在家人和朋友的多方打听下,了解到浙大二院专家团队每周都有专家在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坐诊,对颅内肿瘤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不额外收取专家费,郑先生和家人听到这个消息很激动,第二天便慕名前来求医问诊。      浙二专家王俊兴主任详细了解病情并仔细阅片后告知患者颅底眉心深处长了一个很大的肿瘤,医学上称之为垂体腺瘤。由于这个肿瘤很大并往上挤压视神经才导致眼睛看不清楚,不手术的话两眼很快就会瞎掉,但只要及时手术是能够治愈并能很快恢复视力。        郑先生听到医生对其病情讲解后,毫不犹豫决定入院手术治疗。入院后完成各项检查,排除手术禁忌,于入院第四天顺利进行经鼻蝶垂体肿瘤切除手术。术后当天郑先生表示视力恢复正常,并于10天后康复出院。讨论      垂体瘤(pituitarytumor)是一组来源于腺垂体、神经垂体和胚胎期颅咽管囊残余鳞状上皮的肿瘤。临床上有明显症状的垂体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20%,尸检发现的无症状性垂体瘤或微腺瘤更多。因此垂体瘤是颅内常见肿瘤,其中来自腺垂体瘤占大多数。部分来源于腺垂体肿瘤具有分泌功能,可引起激素分泌异常症候群,不具有分泌功能肿瘤多无症状,但是大腺瘤可具有侵袭性,引起头痛、视力减退等颅内组织压迫症状。垂体瘤大多为良性肿瘤,可通过手术、药物等治疗控制病情。        本例患者因“头痛头昏,伴右眼视物模糊一周”入院。垂体磁共振示鞍区及鞍上区见—4.3✖2.2✖2.2cm肿物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病灶向鞍上生长,视神经明显受压抬高,三室脑下壁受压,鞍底局部下陷;增强病灶实质成分不均匀强化,囊性成分强化不明显。考虑垂体大腺瘤伴囊变。查体:右眼视力:0.15,左眼视力0.5,双侧视野缺损(双眼颞侧偏盲),符合常规垂体大腺瘤临床表现。由于该患者肿瘤较大,且大部分位于鞍上,右眼视力接近失明,经过术前多学科讨论认为:手术指征明确。如果采用开颅手术方式肿瘤容易切除,但创伤大,病人往往难以接受;采用经蝶内镜下手术可能增加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的风险,该患者MRI示T2WI高信号,同时伴有小许囊性变,术前预计肿瘤质地较软,显微镜下经鼻蝶手术能达到肿瘤全切目标。同时也考虑肿瘤切除后残腔内积血积液,仍会压迫视神经导致失明可能。大家根据多年手术经验,觉得切除肿瘤后采用微电流逐步电凝鞍隔,使其缓慢收缩,可达到既能预防脑脊液鼻漏又可防止鞍隔上抬压迫视神经引起失明的风险。在制定好手术方案,明确手术目标后,手术取得了完美的成功。术后垂体磁共振复查可见垂体肿瘤全切,鞍隔无上抬,视神经视交叉无受压,无脑脊液鼻漏,眼科检查视力基本正常,视野无缺损,达到预期效果。图AB为患者术前增强垂体MRI影像图CD为患者术后增强垂体MRI影像        近年来,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作为与浙大二院神经外科紧密协作科室,紧跟国内新技术发展步伐,完善医疗设备,提升救治能力,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在脑肿瘤、脑血管病的微创技术及颅脑创伤急救治疗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科室将继续秉持着医者仁心,精研医术,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在守护健康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向阳而行。

王俊兴 2024-12-25阅读量1791

术后如何护理肝破裂合并颅脑损...

病请描述:肝破裂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至关重要,以下是主要的护理要点: 生命体征监测 - 一般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每15 - 30分钟记录一次,及时发现并处理低血压、心律失常、呼吸异常等情况。 - 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持续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来评估。同时,定时检查瞳孔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射,每30分钟 - 1小时一次。意识障碍加深或瞳孔变化可能提示颅内再出血或脑疝等严重情况。 呼吸道护理 - 保持气道通畅:患者术后可能因意识不清、咳嗽反射减弱等因素导致气道分泌物增多。应及时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分泌物,可通过翻身、拍背、吸痰等方式促进痰液排出。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呼吸道感染。 - 氧疗管理: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状况,给予适当的氧疗。一般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对于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要做好呼吸机的管理和护理。 引流管护理 - 颅脑引流管:若患者术后放置了脑室引流管或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或脱落。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若引流液为血性且量突然增多,可能提示颅内再出血。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性和无菌性,每日更换引流装置,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 肝脏引流管:肝脏手术后常放置腹腔引流管,用于引出腹腔内的渗出液、胆汁等。同样要注意固定和观察,正常引流液为淡血性或淡黄色液体。若引流液出现胆汁样液体,可能提示胆瘘;若引流液为大量鲜血,可能提示肝脏出血。记录引流液量,一般24小时引流量少于10 - 20ml可考虑拔除引流管。 伤口护理 - 颅脑伤口:观察头部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若发现伤口有红肿、压痛或有脓性分泌物,可能提示伤口感染,要及时处理。 - 肝脏伤口:注意观察腹部伤口情况,有无腹胀、腹痛加剧等腹膜炎表现。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避免腹压增加的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 并发症预防 - 感染预防: - 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加强病房的空气消毒,严格控制探视人员,预防肺部感染。 - 颅内感染:对于颅脑引流管的护理要严格无菌,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发热、颈项强直等颅内感染的症状。 - 腹腔感染:观察患者的体温、腹痛、腹部体征等变化,保持腹腔引流的通畅,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腹腔感染。 - 预防应激性溃疡: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奥美拉唑等,观察患者有无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长期卧床,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可使用间歇性气压装置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必要时可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但要注意出血风险,尤其是颅脑损伤患者。 营养支持 - 肠内营养:在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尽早开始肠内营养。通过鼻饲或空肠营养管给予营养液,开始时缓慢输注,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泻等不耐受情况。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 - 肠外营养:对于胃肠功能尚未恢复或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可采用肠外营养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注意营养液的配制和输注过程中的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康复护理 - 肢体功能锻炼:对于颅脑损伤后存在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肢体功能锻炼。包括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如按摩、关节活动度训练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 认知和语言康复:对于有认知障碍或语言障碍的患者,可安排康复治疗师进行认知训练和语言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谢高山 2024-11-04阅读量2557

细思极恐!“清水...

病请描述:  流鼻涕是常见的生理现象,一般情况下,大家发现自己流鼻涕,总以为是着凉感冒或鼻炎犯了。然而你可能想不到,鼻子里流出来的,不一定是鼻涕,还有可能是“脑子里的水”——脑脊液。   “健康杭州”2024年10月15日报道,大约2个月前,杭州人赵先生开始流鼻涕,还经常感觉头痛,起初他自认为是感冒了没当回事。不曾想,这次感冒异常顽固,反复跑了好几趟医院,依旧没有缓解。   他来到当地知名医院呼吸科,接诊医生觉得患者的病情并不简单,建议他转诊到神经外科。医生详细询问病史才得知,原来患者2个月前骑电动车出过一次车祸,因为当时没什么感觉,所以没重视也没检查。 ▲ 止不住的“清水鼻涕”可能是脑脊液   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患者前颅底骨折,而且额底的部分脑组织透过骨折缺失的地方挤入了鼻腔,并伴有脑脊液漏。至此,真相大白,流淌了两个月的“清水鼻涕”,竟是脑脊液。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6B神经外二科副主任卢云鹤博士讲解道,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无色透明的液体。脑脊液包围并支持着人体整个脑及脊髓,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清除代谢产物及炎性渗出物方面,起着身体其它部位淋巴液所起的作用。   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发布的《脑脊液漏规范化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脑脊液漏,是指脑脊液在颅内外压力梯度的作用下从硬脑膜缺口及其所覆盖的颅骨缺损处经鼻腔、外耳道或开放伤口漏出的现象。持续的脑脊液漏不仅会造成脑脊液循环动力学的紊乱,出现体 位性头痛和头晕,而且还会进一步增加脑膜脑炎、切口愈合不良甚至是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   根据病因,脑脊液漏的临床分型可以分为:外伤性脑脊液漏、手术后脑脊液漏和特发性脑脊液漏。根据脑脊液漏的流出部位可以分脑脊液鼻漏、脑脊液耳漏、伤口脑脊液漏。   大约80%的脑脊液漏是由头部外伤造成颅骨骨折所引起, 30%的颅底骨折患者会出现脑脊液漏,7%~37%的外伤性脑脊液漏患者会出现脑膜炎。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颅脑外伤后发生脑脊液漏者相较于未发生脑脊液漏者,1年内病死率增加44%。 ▲ 脑脊液漏常引起头痛   根据《脑脊液漏规范化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该疾病的治疗管理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措施包括卧床休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   对于创伤性脑脊液漏,如合并颅内积气、颅底骨折、鼻窦积液等,应在急诊手术处理颅脑损伤同时,探查有无颅底骨折、额窦后壁骨折、乳突骨折等,并妥善修复。对于颅脑损伤轻症行保守治疗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脑脊液漏,应首先进行对症治疗。若保守治疗4周无效时,应尽早进行脑脊液漏的修补手术。   卢云鹤博士提醒,虽然脑脊液鼻漏与“清水鼻涕”十分相似,但仔细辨别仍然可以区分。出现以下情况,尤其是有头部外伤史或脑膜炎病史者,要格外留意:   1.单侧或双侧鼻腔间断性或持续性流出清亮、水样液体,单侧居多,伴随嗅觉减退或消失等症状;   2.低头、用力、压迫双侧颈静脉时,症状可进一步加重;   3.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可同时有血性液体自鼻腔流出。   此外,若在“流涕不止”的同时,出现严重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则要高度怀疑是否已出现颅内感染,应尽快就医检查,以免因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部分内容参考来源:《脑脊液漏规范化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科普中国等。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11-01阅读量2247

颅脑损伤后头痛症状相关医院 更多>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36.3万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43.1万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0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