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耳后疼痛 > 病因

耳后疼痛病因

耳后疼痛病因相关内容 更多>

【门诊实录】三叉神经痛药物治...

病请描述:  老张近期面部疼痛又加重了,越来越频繁,疼的时间从以前的几秒变成几十秒,一两分钟,以前吃了卡马西平就不疼了,但不疼痛的时候嗜睡,精神不济,头晕有时无法自己行走。   现在的问题是三叉神经痛太疼了,影响到正常生活,不敢张嘴、咀嚼、刷牙,碰一下都疼,而且吃药效果变差了。昨日,他来到门诊,想要咨询药物还能不能加量?   西安交大一附院神经外科颅底颅神经疾病专家组姜海涛教授介绍   其实老张是属于典型的三叉神经痛,患病已经五年了,由于之前已经出现药物副反应,所以关于增加药物剂量,是不建议的。这种情况下,可以把卡马西平换成副作用小一些的奥卡西平,或者用普瑞巴林来替换。   需要提醒的是,药物也只是能缓解症状,让疼的轻一些,而且药物需长期吃,不吃就会疼痛发作。关于老张的病情,之前我们经过颅神经显像检查,结果显示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与血管存在骑跨,如果想要根除病因、达到治愈的效果的话,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三叉神经痛能治好   唯一一种公认的可以从根源上根治三叉神经痛的方式,就是显微血管减压术。   该手术是在全麻下,患侧耳后沿发迹行4-5cm切口,开骨窗直径2cm,在显微镜下找到压迫神经的血管后,将相关血管与神经分离,并在两者间垫入适当的神经垫棉即可解压,从而解除病因,达到治愈。

姜海涛 2025-02-07阅读量653

吞咽时舌根就像刀子割的疼,有...

病请描述:  来自安康50来岁张先生近半年来发现自己右侧舌根及咽喉部时不时疼痛,那种感觉像刀子割、被烧灼一般的疼,有时甚至连耳朵、脖子都跟着痛起来了。这种疼痛往往是突然就来,然后又暂时性地缓解了。于是张先生先后去了疼痛科、神经内科、中医针灸等进行治疗,但疼痛始终没有减轻。今天下午(周一)在姜海涛教授门诊就诊,想问问有没有能治好的药。   根据张先生的讲述,初步觉得是舌咽神经痛,一般临床症状就是一侧舌根、咽喉、扁桃体、耳根部及下颌后部,有时以耳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疼痛突然发作,突然停止,吞咽、说话、进食、咳嗽或打哈欠时诱发。这类疾病容易与三叉神经痛疼痛混淆,一般通过颅神经显像、利多卡因测试。这种疾病是属于颅神经疾病,病因是在颅内,由于舌咽神经与血管发生骑跨导致的,关于药物治疗,只能缓解、无法治愈。   早期的舌咽神经痛患者可以口服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可以降低神经的敏感性,抑制疼痛的病理性神经元反射来缓解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对部分患者有一定疗效,但服药后疼痛缓解只能维持数小时,过后还会再次疼痛发作。另外,长期服用药物不但会降低药效,还会产生不良反应,如眩晕、嗜睡、走路不稳,严重时还会损伤肝肾功能。   针对张先生的病情,可以先进行药物缓解疼痛,如果觉得无法忍受疼痛、药物效果差的话,想要根除病因,可以考虑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即在全麻下于患侧耳后切5cm切口,颅骨钻2.5cm左右骨窗,然后在显微镜下仔细探查,找到责任血管后置入Teflon垫片,将神经与血管进行分离,保护神经不再受到压迫,从而使疼痛消失。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唯一针对舌咽神经痛病因进行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的神经功能。

姜海涛 2024-12-25阅读量1567

“一声咳嗽&rd...

病请描述:  病友故事:5年的疼痛   54岁的刘先生,5年前他因咳嗽了一声后,便出现了一边舌咽位置、右侧耳朵内一阵剧烈的疼痛,就像被电打了一样。从那以后,这样的疼痛便折磨了他多年,这些年不管是吃饭、喝水、咳嗽,甚至咽口唾沫都能引发出咽部、舌根、耳朵一阵一阵的剧烈疼痛,像在被什么东西撕裂一样,火 辣辣的疼。   为了治病,他在一家医院做了手术(已经记不起来是什么手术了),但疼痛丝毫没有缓解。两个月前,刘先生的疼痛又加重了,他找到西安交大一附院颅底颅神经疾病诊疗专家组姜海涛教授,经过初步评估诊断她患的是舌咽神经痛,进行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今日上午(周四)门诊复诊,他讲述术后疼痛已经消失。   什么是舌咽神经痛?   姜海涛教授介绍,舌咽神经主要支配舌咽部的感觉。舌咽神经痛是一种出现于舌咽神经分布区域的阵发性剧疼,通常在四十岁以后发病。疼痛的性质与三叉神经疼很相似,但舌咽神经痛发生在一侧舌根、咽喉、扁桃体、耳根部,及下颌后部,以耳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与三叉神经痛的分布区域不同。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由神经发生脱髓鞘病变,出现的神经传入冲动障碍所导致。当舌咽神经进出桥脑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枢与周围神经的移行区,脱鞘区,又称为神经敏感区,缺乏细胞的包裹。如果这一段的舌咽神经被颅内迂曲的血管压迫后,由于血管的长期搏动造成神经脱髓鞘,引起舌咽神经的传入冲动与迷走神经之间发生短路,而引发舌咽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对于舌咽神经痛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唯一可以根治的方法就是通过通过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将血管与神经分离,解除压迫。并且该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术后98%的患者疼痛都会消失。   颅神经显像检查   显微血管减压术解除病根   一个月前经过评估后,姜海涛教授为刘先生进行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手术全麻满意后,患者取左侧卧位,于右侧耳后发际线内切开4cm左右的竖切口,颅骨打开一元硬币大小的骨窗,显微镜下,于右侧桥小脑角区仔细探查舌咽神经,见右侧小脑后下动脉压迫舌咽神经,予以分离,垫神经垫片。   手术麻醉清醒后,刘先生咽部的疼痛就立即消失了,折磨了他5年的舌咽神经痛得到了治愈。他说,五年多了,第一次可以大胆吃饭、喝水,打哈欠,可以大声说话了,再也不用担心一阵一阵的剧烈疼痛。

姜海涛 2024-12-25阅读量1745

世界镇痛日:这些顽痛&ldq...

病请描述:  有人在夏天包裹着厚厚的围巾;   有人为了喝一包奶,花费一个多小时,一滴一滴往嘴里灌;   有人拔掉了多颗牙齿才发现原来疼痛不在牙;   有人不敢说话、不敢微笑、甚至不能忍受一阵微风拂面;   有人不敢吞咽、吃饭就像“吞刀片”、咽口水就疼的像“上刑”;   因为这些行为很有可能会引发面部、头部、舌咽部位剧烈疼痛,就像电击、针刺、刀割一样。他们就是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偏头疼患者。   今天(10月21日)是2024年世界镇痛日,呼吁大家“积极诊断、正确治疗”,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颅底颅神经疾病专家组姜海涛教授提醒大家,这些顽痛是可以有效治疗的。   一、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原发性病因是由于颅内三叉神经与血管发生骑跨,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如刀割样、电击样、针刺样或烧灼样。这种疼痛来得快,去得也快,持续数秒钟到数分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1)疼痛一侧,偶见双侧疼痛。疼痛一般由面部、口腔或下颌某一点开始扩散,但疼痛范围不会超过面部中线,也不会超过三叉神经所分布的区域。   (2)存在“触发点”或“扳机点”:通过刺激某些部位,可以诱发疼痛发作,成为“触发点”或“扳机点”,一般包括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   三叉神经痛治疗:早期可以先用药控制,常见的有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普瑞巴林等;药物效果差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一般建议首选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这个手术虽然是开颅手术,但是非常成熟的手术,是在脑组织与颅骨之间的蛛网膜下腔内进行手术,尤其是近年来微创手术理念的应用不仅使手术疗效明显提高,而且大大降低了手术的风险,也是目前根治效果最好的方法。   针对年龄大、无法开颅手术的患者,可以进行球囊压迫手术治疗。球囊压迫术是在影像辅助下,在嘴角侧开一个针眼大小的创口,微创治疗,不用开颅,不用开刀。将球囊植入到三叉神经半月节位置,然后注射显影剂使球囊扩张,从而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破坏三叉神经感觉部分使痛觉消失达到治疗目的,适合于高龄、身体状况差的病人。   二、舌咽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神经痛,其年发病率约为0.7/10万。原发性原因主要是舌咽神经与血管发生骑跨,痛区始于咽部一侧、咽侧壁、舌根部或软腭,常向耳道深部放射。   舌咽神经痛治疗:一般来说,舌咽神经痛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早期的舌咽神经痛患者可以口服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卡马西平,药物可以抑制疼痛的病理性神经元反射来缓解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对部分患者有一定疗效,但服药后疼痛缓解只能维持数小时,过后还会再次疼痛发作。另外,长期服用药物不但会降低药效,还会产生不良反应。   最终还是要手术治疗,手术首选方式是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即在全麻下于患侧耳后4-5cm切口,在显微镜下仔细探查找到责任血管后置入Teflon垫片,将神经与血管进行分离,保护神经不再受到压迫,从而使疼痛消失。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唯一针对舌咽神经痛病因进行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不损伤神经。   三、偏头疼   耳颞神经痛是周围神经痛的一种,俗称偏头痛。多为同侧颞浅动脉博动性压迫耳颞神经所致,耳颞神经源于三叉神经的分支下颌神经,自腮腺上缘穿出后与颞浅动脉、静脉伴行,分布于颞部皮肤、耳前、下颌关节等部位。虽然主诉颞侧偏头痛的患者疼痛范围常涵盖整个颞部甚至是对侧,但该神经相关偏头痛发作起始点或最痛点常位于耳前至额部的发际线内,这是识别该类型头痛的关键。   耳颞神经相关偏头痛的症状   耳颞神经相关偏头痛常发作于颞部、耳朵、耳前、颞下颌关节等(常有病人被误诊为颞下颌关节炎)。   常呈胀痛、搏动性或内爆样疼痛。   通过局部的压迫可缓解症状   生活工作压力、熬夜常诱发发作。   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游离、结扎颞浅动脉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式,手术效果佳,微创,切口隐蔽。

姜海涛 2024-10-24阅读量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