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睡眠打鼾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当空气不能自由出入鼻腔时,鼻腔周围的组织就会颤动,引起打鼾。如果睡觉时舌头的位置太靠后,人也会打鼾。几乎每个人都会偶尔打鼾,不过,对有些人而言,打鼾长期持续发生,这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因为打鼾有时可能意味着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 打鼾者的上呼吸道,往往是被「堵塞」住的,造成堵塞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鼻腔狭窄,往往是因为鼻炎、鼻息肉、腺样体肿大;另一种是咽喉狭窄,与扁桃体肥大、咽部软组织肥大有关。引起这些病症并导致打鼾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与这些因素有关:肥胖、饮酒、吸烟、怀孕、年纪增长、过敏、空气干燥、使用安眠药等镇静类药物等。 对于长期打鼾者来说,往往有两种常见的情况。 第一种是“单纯性打鼾”,表现为长期打鼾,鼾声均匀有规律,几乎每次呼吸都会打鼾。这类情况通常不用治疗,更建议大家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作息来改善打鼾,比如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多加锻炼减轻体重、改变睡姿、保持干净的睡眠环境、锻炼喉咙加强上呼吸道肌肉力量、治疗鼻塞等。 建议单纯性打鼾者别仰睡、改侧睡。侧睡时,舌头和软组织会向前或两边落下,解放出更宽阔的呼吸道,改善打鼾情况。可以使用身体枕来辅助保持侧睡睡姿。 仰睡时建议用枕头将头垫高,这样能让舌头和下巴的位置更靠前,呼吸更加顺畅。 建议通过健康饮食、加强锻炼减轻体重来缓解打鼾。如果打鼾者有肥胖的问题,脖子周围的组织更多,导致呼吸道受到的阻碍更大,会使打鼾声更响亮、持续时间更长。这种方法对那些胖起来之后才打鼾的人来说,效果更是立竿见影。 建议通过减少摄入烟酒或戒烟戒酒来改善打鼾。饮酒可以直接加重打鼾,还会通过增重间接加重打鼾。尤其要注意:避免睡前几小时内饮酒,睡前饮酒会导致呼吸道松弛,在睡眠时发生震颤,从而引起打鼾。 第二种长期打鼾情况表现为鼾声不均匀也不规律,断断续续的,一阵停一阵打。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警惕!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其中最常见的是阻塞性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会导致患者睡觉时喉咙中的肌肉过于松弛,从而阻塞气道。OSA经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之中,它对身体有很大的损害,会诱发多个器官功能的损伤,会引起心脏病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并且还会让认知功能减退。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出现了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去看医生。 需注意,OSA患者饮酒的话,会导致呼吸暂停的时间延长,加重伤害。总之,在打鼾这件事上,喝酒就是凶手。 除了前文提到的一些方式,必要时还可以考虑口腔矫正器、手术、气道正压通气等方式治疗打鼾。 口腔矫正器借助外力撑开鼻腔、推前下颌、拉拽舌头或闭上嘴巴,以此来让气道稳定通畅。在众多种类的矫正器中,通过让下颌骨前伸的口腔矫正器被推荐程度最高。不过佩戴矫正器可能舒适度不高,尤其是早期使用时,很容易被口水外流、口腔干燥、下颌关节疼痛、面部不适等问题困扰,使用矫正器需要时间来适应。 如果打鼾与上气道狭窄有关,而这个狭窄是局部的,那么上气道手术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比如切除明显肥大的扁桃体、腺样体。 如果上气道狭窄不是局部的,目前有一些针对此情况的手术方式。一种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手术,它是一种咽喉整形术,通过收紧并修剪咽喉多余的组织来改善打鼾。另一种称为双颌前移术则将上下颚向前移动,从而帮助打开气道。还有一种是射频组织消融术,利用低强度射频信号收缩软腭、舌头或鼻子组织。 ‼需注意,这些手术的有效性各不相同,效果维系时间较短,且产生的反应可能难以预测,需谨慎选择。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是目前最好用的缓解严重打鼾的方法,最常用于治疗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的打鼾。治疗打鼾的核心目的,是要解决打鼾背后隐藏的睡眠呼吸暂停问题,阻止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CPAP是通过无创呼吸机保持气道内压力撑住上气道,不让气道发生塌陷(塌陷导致气道狭窄),打通阻塞,也就维持住了呼吸顺畅,明显减少打鼾。 无创睡眠止鼾呼吸器 ‼ 口呼吸贴止鼾 慎用 可能让人缺氧窒息 我们已经知道,打鼾是因为呼吸不畅,打鼾者的上呼吸道往往是被堵塞住的,鼻子无法满足呼吸,得靠张开嘴巴来加大呼吸量。而口呼吸贴只会让呼吸变得更加不畅,嘴巴被封住,吸进的氧气减少,最后就可能因为氧气不足而憋醒。更糟糕的不是憋醒,而是窒息!网络上不乏因口呼吸贴险些缺氧的新闻出现。 所以,口呼吸贴不治标也不治本,甚至还会带来危险,打鼾者应慎重使用。
王金武 2024-11-15阅读量2423
病请描述:小孩得特应性皮炎的高风险情况有哪些? 现在,特应性皮炎患儿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复杂,很多时候,医生会把她归于遗传因素,实际并非如此,更多的是患儿及父母的生活饮食习惯有问题留下的隐患,有下列情况的就存在患特应性皮炎的高风险: 1.父母平时的饮食行为没有注意,喜欢肉类,牛奶鸡蛋,甜品饮料,冰冷的东西,喜欢点外卖,宵夜等,导致自己的肠胃出了问题。这样的父母常常母亲有便秘腹泻交替出现,以便秘为多,父亲多有腹泻(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尽管怀孕前一年他们很注意饮食了,但胃肠已受损,胃肠炎症,免疫失衡,菌群失调,积热已久。所生婴儿患湿疹或特应性皮炎的概率很高。而且,他们自身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皮炎或荨麻疹或过敏性鼻炎,小孩出生后大便也不好。这正是中医所说的:父母有热,必遗热于儿。 2.父母第一胎很注意,以后饮食生活行为等等就不注意了,尤其第一胎剖宫产,第二胎也是剖腹产的,那么第二胎发生湿疹或特应性皮炎的概率比较高,特别是牛奶喂养的。如果第一胎小孩有轻微湿疹,第二胎发生湿疹的机会就更高,也更重。 3.父母喜欢熬夜,尤其长期熬夜,会导致肝不藏血,不能解毒,肠道缺血引发自身胃肠道炎症,菌群失调,免疫失衡,其结果与前面是一样的。 4.母亲怀孕前后或喂奶期间发生有湿疹,皮炎或荨麻疹的,怀孕期间或喂奶期间应用有抗生素的,子女患特应性皮炎风险比较高。 5.父母有甲状腺疾病,过敏性鼻炎,湿疹皮炎的,所生婴儿患特应性皮炎概率高。 6.如果是剖腹产牛奶喂养,相对顺产母乳喂养的患病风险较高,第二胎剖腹产牛奶喂养风险更高,这是因为经过第一胎剖腹产,母亲的宫腔环境变化很大,剖腹产后婴儿的肠道菌群主要来源于产房菌群,对婴幼儿未来的肠道菌群构建影响很大。 7.婴幼儿有明显偏食习惯,牛奶鸡蛋吃的太多,喜欢吃肉,甜品饮料,吃的比较饱或偏食明显,胃口不好,突然饮食偏爱改变,或胃口特别好,总有饥饿感,每天吃的饱饱的,这样的孩子也容易得湿疹。中医讲的: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饥饿才有免疫力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8,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饮食清淡,结构搭配合理,喜欢牛奶,肉类,甜品,饮料,辛辣刺激油腻饮食,冰冷的东西,患过敏性鼻炎,湿疹或特应性皮炎的风险就比较大。 9.小孩有口臭,便秘,大便臭,消化不良,或有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或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的孩子,或经常打抗生素的孩子,患特应性皮炎的风险明显增加。这样的孩子有的经常咳嗽,喉中有异物感,或喉中有痰。 10.如果孩子偏胖,脖子变黑(黑棘皮病),饮食没有规律,不好动,舌头胖,有压痕,苔厚的孩子,因脾胃虚弱,肠道菌群失调,多容易患特应性皮炎等。 11,从小有口水疹,喜欢咬指甲或喜欢舔嘴唇等行为的孩子,多半胃肠菌群失调,有发生特应性皮炎的风险。 12.好动,脾气不好,有多动症或有自闭症的孩子患特应性皮炎的概率也比较高。
冯爱平 2024-08-13阅读量2217
病请描述: 西医治疗腺样体肥大一般选择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多局部应用激素和抗过敏的药物,如顺耳宁,布地奈德等。长期运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存在不良反应。现在很多医院开展了各种用术,如激光等,进行腺样体切除术。如伴有扁桃体肥大,可与扁桃体切除术同时进行。手术治疗虽然短期效果明显,但是同样存在一定危险性,术后也可能出现并发症,及免疫力下降,有些孩子在手术后,可能出现腺样体再度肥大。 中医对腺样体肥大的治疗,以辨证为主。可分为风热上扰、胃热炽盛、痰饮内停、痰瘀互结等情况,选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燥湿化痰,解毒消肿功效的中药,在缓解症状的同时,还能调理患儿的体质。能明显改善呼吸道压迫引起的症状,如睡时打鼾,张口呼吸,睡眠呼吸暂停等。不仅减少了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危害,而且免去孩子的手术之苦。 中医治疗腺样体肥大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治疗简单方便,儿童配合度高,值得推广。 除了药物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日常护理非常重要。家长首先应加强患儿平时的防护,减少鼻部的过敏刺激,避免吸入异味,预防感冒。同时要注意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适当节制海鱼、虾等易过敏食物摄入。增强体质,做到未病先防,可以从夏季开始冷水洗脸,长期坚持。
丁惠玲 2017-02-03阅读量2.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