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综合
医生
就诊经验
问诊
预约挂号
重置
确定
该地区暂无可选医院,换个地区试试~
重置
确定
(可选多家医院)
选择科室
选择地区
VIP专享 问诊一单回本+号源提醒
去看看
一病多问,多位专家把关病情
快速提问
为您推荐
噪声性耳聋的防治
噪声性耳聋是由于长期遭受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性、进行性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终致感音神经性聋。噪声除对听觉损伤外,还可引起头痛、头昏、失眠、高血压、心电图改变,也可影响胃的蠕动和分泌。治疗方法噪声性耳聋目前仍没有特效药治疗,一般强调早发现,早治疗。治疗首先是远离噪声,注意体息,避免情绪焦虑。其次使用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神经营养类药物或其他治疗,如混合氧、高压氧等治疗。晚期患者可佩戴助听器提高听力。预防方法1、控制噪声来源 这是最积极最根本的办法.在建筑厂房、安装机器时就应采用各种隔音防震、吸声的措施,如噪声车间与其他厂房隔开,中间种植树木;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装吸音材料;机器安装密度宜稀散些;机器与地基之间,金属表面与表面之间用适当的充填材料;管道噪声用包扎法防声,气流噪声可用消音器或扩大排气孔等。使噪声缩减到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85~90dB)以内。 2、减少接触时间如在隔音室里行工间休息,或减少每日、每周的接触噪声时间,也可降低发病率。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轮换工种,亦可降低听力损害。 3、耳部隔音 戴用耳塞、耳罩、隔音帽等防声器材、一般在80dB噪声环境长期工作即应配用简便耳塞;90dB以上时必须使用防护工具。简便者可用棉花塞紧外耳道口,再涂抹凡士林,其隔音值可达30dB。 4、卫生监护 就业前应检查听力,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噪声敏感者,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工作。对接触噪声者,应定期检查听力,及时发现早期的听力损伤,并给予妥善处理。5、争取早期治疗。
杜晓东
噪声性耳聋的防治
噪声性耳聋是由于长期遭受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性、进行性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终致感音神经性聋。噪声除对听觉损伤外,还可引起头痛、头昏、失眠、高血压、心电图改变,也可影响胃的蠕动和分泌。治疗方法噪声性耳聋目前仍没有特效药治疗,一般强调早发现,早治疗。治疗首先是远离噪声,注意体息,避免情绪焦虑。其次使用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神经营养类药物或其他治疗,如混合氧、高压氧等治疗。晚期患者可佩戴助听器提高听力。预防方法1、控制噪声来源 这是最积极最根本的办法.在建筑厂房、安装机器时就应采用各种隔音防震、吸声的措施,如噪声车间与其他厂房隔开,中间种植树木;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装吸音材料;机器安装密度宜稀散些;机器与地基之间,金属表面与表面之间用适当的充填材料;管道噪声用包扎法防声,气流噪声可用消音器或扩大排气孔等。使噪声缩减到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85~90dB)以内。 2、减少接触时间如在隔音室里行工间休息,或减少每日、每周的接触噪声时间,也可降低发病率。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轮换工种,亦可降低听力损害。 3、耳部隔音 戴用耳塞、耳罩、隔音帽等防声器材、一般在80dB噪声环境长期工作即应配用简便耳塞;90dB以上时必须使用防护工具。简便者可用棉花塞紧外耳道口,再涂抹凡士林,其隔音值可达30dB。 4、卫生监护 就业前应检查听力,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噪声敏感者,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工作。对接触噪声者,应定期检查听力,及时发现早期的听力损伤,并给予妥善处理。5、争取早期治疗。
杜晓东
耳聋耳鸣-和耳机的使用
耳机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大量的学生和办公室工作人员使用随身音乐播放器,大部分是年青人,他们长时间地使用耳机,很多问题开始出现,人们开始注意如何更加健康使用耳机。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耳机对听力的损伤,可能的原因之一是使用者都非常年轻,普通人知道听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下降,但对于耳机对听力的损害并不在意。耳机对听力的慢性损害可能会在40岁以后暴露出来。耳机作为一个声源,非常靠近鼓膜,长期的不间断刺激会导致耳蜗毛细胞和螺旋神经损伤,导致噪声性耳聋和耳鸣。最不好的情况是,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耳机,为了听清楚耳机内播放的音乐,使用者会不自主地调大音量,导致听力的损伤。耳机本身不损伤听力。使用者不恰当的使用方法,才是导致听力损伤的原因。现在市场上有一种降噪耳机,可以消除环境的噪声。选择合适的耳机可以保护听力。市场上主要有两种耳机,一种是开放型的,耳机发出的声音除了向耳道传送,也向四周发散。另一种是封闭型的,将外耳完全密封罩住或者是耳道内的耳机。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封闭型的耳机,容易隔绝外面的噪音,使用者可以使用更小的音量,不容易损伤听力。在安静的环境中,建议使用开放型的耳机,因为相比之下,封闭型的耳机对鼓膜的声压更大。因此,针对不同的声音环境选择合适的耳机非常重要。注意以下几点,有助于保护听力1、控制好音量:保护听力最重要的是调整到正确的音量。A、使用者记住安静时的音量大小,如果到嘈杂的环境中,不要把音量提高超过安静时的三分之一。B、对于开放式的耳机,播放声音时,仍然可以听清楚周围人交谈的声音,说明音量是安全的。对于封闭式耳机,摘去一个耳机,能听清楚周围他人交谈声音的耳机音量是安全的。C、60-60原则: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的60%以下,使用耳机不要超过60分钟。D、如果环境太吵,不要继续听,选择其它的活动。2、控制使用时间。持续使用不要超过1-2个小时。长时间使用耳机,会导致听觉疲劳,容易让使用者逐渐调高音量。有趣的是,大部分人无法区分85分贝和100分贝的声强差别,虽然后者更容易造成损伤。3、减少聆听声刺激强的音乐,如重低音和强高音的音乐。4、选择合适的耳机,根据英国的一项研究,长时间的使用耳机,因为缺乏声音传导的缓冲,会导致鼓膜的振动疲劳,导致内耳细胞的死亡。一般情况下,头戴式耳机比耳道式耳机好一些,前者经过外耳的缓冲。耳机是否符合自己的耳道?良好的匹配可以隔绝外面的噪声。在噪音环境下,使用降噪耳机。5、环境声强在70分贝以下,对人体是没有很大的损害。但有一项研究显示,在安静环境下,耳机使用者在69分贝下聆听舒适,转移到65分贝噪音环境后,平均响度会被调到82分贝,有的会到95分贝。所以噪声环境,尽量不要使用耳机。6、跑步时不要听耳机,音乐的节奏会影响跑步的步伐,影响大脑的血流,使人更容易疲劳,另外跑步使,耳部血供减少,容易受声音损伤。有研究报告,有氧运动时戴耳机听响度高的音乐,声损伤的危险性翻倍。7、强度相同的声音,不管是噪声还是美妙的音乐,对听力的损伤是相同的。人们往往会不自主地逃避难听的噪声,而不会受其伤害,但对好听的鼓声或者音乐,可能会被其吸引,长时间聆听,忽视它的响度而听力受损。声损伤产生的听力下降,不一定是永久的,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损伤。声损伤可以是渐进的、累加的,常没有明显的征象。到医院听力检查是唯一能确定听力损伤的方法。经常听响亮音乐或者常暴露于强噪声者应定期检查听力。下列症状提醒大家要注意有无听力下降:1、出现耳鸣2、觉得听别人讲话吃力3、噪音环境里很难听清话语4、调高电视机音量常见生活环境的声音强度:60分贝日常谈话,电话铃声.70分贝餐馆.80分贝城市主干道,工厂噪声,吸尘器,垃圾处理机.90分贝摩托车,车间里,割草机.100分贝电锯,气钻.110分贝舞厅.120分贝摇滚音乐会喇叭声.130分贝飞机起飞,枪声.常见乐器的声音强度60-70分贝钢琴70分贝一米远响亮的歌声75-85分贝小礼堂的音乐会84-103分贝小提琴85-111分贝长笛85-114分贝长号106分贝鼓声120-137分贝交响乐的高音部150分贝摇滚乐的高音部
王武庆
点赞 3
为什么要脱离噪声环境再进行检查或复查
噪声复查率很高前来申请噪声聋诊断的也非常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需要注意哪些呢今天让我们来捋一捋壹--关于噪声“上岗前体检”噪声上岗前体检,多说了还要再说,反复说,必须做,必须做,必须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见过太多上岗前体检不做,把听力异常的劳动者招进噪声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发现劳动者听力损伤,因为没有做上岗前体检,这笔账只能自己吃进。有的用人单位以为“招工体检”=噪声上岗前体检,No,No,No,完全不一样,必须去有噪声体检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噪声作业岗位的上岗前体检。贰--关于“噪声敏感者”什么是噪声敏感者,《GBZ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和《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有明确定义,简单地说就是,岗前体检完全正常,纯音听力检查各个频率均≤25dB,工作一年内,高频段3000、4000、6000Hz任一频率听阈≥65dB(注意,其中并未提及语频,即语频不一定正常,语频可以不正常)。听上去有点扯,可是,我们真的遇见过,这个时候结论并不是“疑似职业病”,应该是“职业禁忌证”。叁--“职业禁忌证”并不是永久的“职业禁忌证”,无论上岗前还是在岗期间,它都不是个永久性概念。如除噪声外各种原因引起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1000、2000Hz中的任一频率>25dB),近期遇见一例突发性耳聋,左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右耳正常,非噪声所致,但是经过耳鼻喉科积极治疗后听力恢复,还是可以再次从事噪声作业岗位。又如中度及以上传导性听力损失,有一定比例经过耳鼻喉科治疗后可与恢复至轻度传导性听力损失、甚至正常,也是可以再次从事噪声作业岗位的。从保护劳动者“就业权”角度来讲,每一个“职业禁忌证”最好都向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建议,治疗后再来职业病科随访一下,说不定就可再次回到之前熟悉的岗位。肆--“双耳高频听阈≥40dB”如何安放“双耳高频听阈≥40dB”是《GBZ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中噪声聋诊断的起点;也是《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需要复查的情况之一。但是,复查之后呢?这部分劳动者该如何安放?在这两部宝典中均未提及。复查之后,如果双耳高频继续≥40dB,而好耳语频尚未达到噪声聋程度,是让他们继续从事噪声岗位吗?然后,第二年继续复查,第三年继续复查。。。直至有朝一日语频听阈也出现损伤。。。某些用人单位希望将这部分劳动者换至非噪声作业岗位,但是一定要我们出具“职业禁忌证”才可以调离,然而,他们肯定不是“职业禁忌证”啊。他们属于非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之间的过渡地带,这个地带应该如果处理,目前似乎还没有定论,静等中。伍--为什么要脱离噪声环境再进行检查或复查其他的一些注意事项,可能大家都已经心知肚明,我还是碎碎念一下:1)为什么一定要脱离噪声环境后再进行检查a、噪声体检前需要脱离噪声接触48小时;做不到48小时,至少也得24小时凑合一下吧;b、怀疑达到噪声聋时复查,至少脱离噪声接触1周;达不到噪声聋的复查至少要脱离噪声环境48小时吧;必须脱离噪声环境再进行检查或复查的真相是什么呢:人在接触噪声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水平,称为暂时性听阈位移(Temporarythresholdshift,TTS),根据变化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听觉适应:指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脱离接触后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10dB~15dB,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内可恢复。听觉疲劳:指较长时间停留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引起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后,听阈提高超过15dB~30dB,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所以,请一定按照要求脱离噪声环境进行检查或复查2)前后听力图谱差距太大时(阈值差距>10dB),需要考量其中一次的可靠性。必要时,也需要通过增加复查来明确其真实性。结论和展望希望我们在保护劳动者健康和就业权、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黄简抒
耳聋的6种症状表现
耳聋的6种症状表现1、全身反应可能出现头痛、头昏、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心情抑郁、心悸、血压升高、恶心、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2、眼震如果有眩晕症状出现,有些病人还会并发自发性眼震。3、耳堵塞耳堵塞感一般早于耳聋出现,是突发性耳聋的常见前兆症状。4、眩晕一般,大概有百分之五十的突发性耳聋病人会出现程度tuLaoShi.com不一的眩晕症状。再出现眩晕的病人中,又有约一成的病人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眩晕一般会维持四天到一周,有时轻度眩晕可能持续六周以上。5、渐进性听力减退开始接触噪声时,听觉稍呈迟钝,若离开噪声,数分钟后听力恢复,此种现象称之为暂时性阈移。若在持久,强烈噪声作用下,听觉明显迟钝,经数小时后听力才恢复,此时称之为听觉疲劳。若进一步接受噪声刺激,则导致听力损伤,不易自行恢复。6、耳鸣研究发现,在突发性耳聋的病发前,约有七成的病人会出现耳鸣的症状。通常,耳鸣早于耳聋几个小时出现,体现为嗡嗡声的耳鸣。有时耳鸣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持续一个月甚至更长。可能早于耳聋出现,或与耳聋同时发展,为高音性,常日夜烦扰。
计建明
点赞 1
入耳式和头戴式耳机哪款对听力伤害更大?
对于耳机我们并不陌生,每个人无论是否喜欢音乐,都是有机会接触耳机的,只是时间长短不同而已。对于耳机我们的认识就是能够自己在享受音乐,广播,相声,有声小说的同时,不会影响到别人,而且还能够喧闹的环境当中,也能够安静的享受音乐的魅力。耳机也是在不断的演变,现在市面上的耳机种类繁多,但是我们常见的主要是二种,一种是入耳式,一种是头戴式,其实每个耳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只要使用的好,就不会对听力造成损伤,我们不必为选择什么样的耳机而担忧,关键是需要找适合自己的。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头戴式耳机,因为结构造型的原因,头戴式耳机并不会像入耳式一样深入到内耳,只是紧紧的包裹外耳的通道口,一般认为在相同时间相同音量和音源下对使用者听力所造成的影响最小,这个看法,表面上,的确是有些道理,但是因为耳朵几乎处于封闭状态,音频声压直接进入耳内,集中传递到很薄的耳膜上,没有一点缓冲余地,听神经被刺激得异常兴奋,极容易造成听觉疲劳。因此如果是长时间戴头戴式耳机后会有耳朵不适、疼痛的症状。其次我们了解一下入耳式耳机,因为入耳式耳机用胶质塞头插入耳道来获取更好的密封性,极大的增加了耳机的性能和对音乐的解析力,隔绝了外部的噪音,声音更为清楚,尤其在公共场合,入耳式耳机效果很棒。本来因为入耳式的振动片更接近耳膜,应该是对听力危害最大的,但是因为完全的封闭性隔绝了外部声音,在相同音源下入耳式其实只需要一半的音量就可以听清楚。而音量的大小和对听力的危害成正比,因此入耳式反而要比耳塞式耳机对听力影响更小点。要保护好我们的听力,最关键的看怎样去使用,无论是哪种耳机,我们在使用时都是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不能长时间的佩戴,这样是会造成耳道内和耳道外的耳压不一样,这也会诱发耳鸣问题;二是音量不能过大,有些人为了追求音乐的刺激,或盖过周围环境的噪音,就选择把耳机的音量开到最大,这样环境噪音和耳机的声音的双重刺激,使得耳朵容易疲劳,最后造成耳鸣的后果;三是需要注意耳机卫生的问题,入耳式耳机直接插入耳道内,长时间使用不清洁,使得耳机长时间待在密闭的环境下,容易滋生细菌感染。只要做到这些,才可以让我们享受音乐大餐的同时,不会因此损伤我们的听力。
张俊相
长期使用耳机有什么危害?
损伤,严重的会致聋,如果不适当的使用耳机,将来四十至五十岁的中年人,就需要戴助听器。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长期使用耳机的危害。听觉疲劳当人耳听到的音量超过85分贝时,时间较长可造成听觉疲劳;当音量高达110分贝以上时,足以使人体内耳的毛细胞死亡,严重者还会造成不可恢复性听力损伤。听力衰退耳机的音量输出一般在84分贝左右,有些高频范围能达到120分贝。这样的音量对耳神经有很大的刺激作用,长时间会造成听力衰退,严重的会出现永久性耳聋和神经衰弱。如何正确使用耳机减少伤害?头戴式耳机伤害小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此外,耳机最好选头戴式的,它比耳塞式耳机对听力的损伤要小。与普通耳塞相比,入耳式的耳塞危害更大。每天用耳机别超1小时世界卫生组织警告,用智能手机以及音响设备听音乐时,最好每天不要超过一小时,且音量要控制好、不能太大,否则可能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安静的环境在安静的环境中使用耳机对耳朵的损伤最少,其次在睡觉前,稍听一会也可以减少损伤,而在嘈杂的地铁上或者坐车时使用耳机对耳朵的损伤是最大的。另外骑车、乘车、走路时不要戴耳机听音乐,以免发生意外。选用优质的耳机要选用优质的耳机,还要尽量把声音调至40~60分贝,以免过分剌激耳朵,损害听力,每听半小时,取下耳机休息一会儿。
汤云霞
点赞 2
哪种耳机对听力损伤最大
对于耳机,我们并不陌生,每个人无论是否喜欢音乐,都是有机会接触耳机的,只是时间长短不同而已。现在市面上的耳机种类繁多,但是我们常见的主要是二种,一种是入耳式,一种是头戴式。其实,每个耳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只要使用的好,就不会对听力造成损伤,我们不必为选择什么样的耳机而担忧,关键是需要找适合自己的。入耳式和头戴式耳机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头戴式耳机。因为结构造型的原因,头戴式耳机并不会像入耳式一样深入到内耳,只是紧紧地包裹外耳的通道口。一般认为,在相同时间相同音量和音源下对使用者听力所造成的影响最小,这个看法表面上的确是有些道理。但是,因为耳朵几乎处于封闭状态,音频声压直接进入耳内,集中传递到很薄的耳膜上,没有一点缓冲余地,听神经被刺激得异常兴奋,极容易造成听觉疲劳,因此,如果是长时间戴头戴式耳机后会有耳朵不适、疼痛的症状。其次,我们了解一下入耳式耳机。入耳式耳机是用胶质塞头插入耳道来获取更好的密封性,极大的增加了耳机的性能和对音乐的解析力,隔绝了外部的噪音,声音更为清楚,尤其在公共场合,入耳式耳机效果很棒。本来因为入耳式的振动片更接近耳膜,应该是对听力危害最大的,但是因为完全的封闭性隔绝了外部声音,在相同音源下入耳式其实只需要一半的音量就可以听清楚。而音量的大小和对听力的危害成正比,因此,入耳式反而要比耳塞式耳机对听力影响更小点。如何正确用耳机一、不能长时间的佩戴。长时间的佩戴耳机会造成耳道内和耳道外的耳压不一样,这也会诱发耳鸣问题。二、音量不能过大。有些人为了追求音乐的刺激或盖过周围环境的噪音,就选择把耳机的音量开到最大,这样环境噪音和耳机的声音的双重刺激,使得耳朵容易疲劳,最后造成耳鸣的后果。三、需要注意耳机卫生的问题。入耳式耳机直接插入耳道内,长时间使用不清洁,使得耳机长时间待在密闭的环境下,容易滋生细菌感染。
王素霞
儿童为什么不宜戴耳机
小博士:“小云,你是不是有时会让孩子听mp3?” 小云:“是的有时候会啊。怎么了?” 小博士:“孩子不宜戴耳机。” 小云:“是吗?为什么?” 小博士:“儿童的听力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鼓膜中内耳及听觉细胞都比成年人娇嫩,对声音的敏感度较强,而辨别声音的能力却比较差,戴立体声耳机易引起听觉疲劳。儿童戴上立体声耳机,外耳道口被封闭,声音直接传到鼓膜,声压没有缓冲和回旋的余地,直接刺激听觉,时间长了就会使儿童的听觉不敏感。”摘自《儿童健康红宝书-学龄前儿童篇》,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王新良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王新良
让新生宝宝快速入睡 轻松哄睡有技巧
让新生宝宝快速入睡的方法:摇篮曲。可以给宝宝唱摇篮曲,摇篮曲具有催眠的效果,对小宝宝来说也是一样有效果,宝宝虽然小,但是他的听力却很发达,听着摇篮曲往往会很快进入睡眠状态。如果宝宝不睡反而一直哭闹,可能是他哪里不舒服了,爸爸妈妈要看一下宝宝衣服、袜子穿的合适不合适,小手小脚有没有被压到,或者有没有其他不正常的情况,身体有什么不适的地方,新手爸妈往往没有经验,一定要多留心一点,如果宝宝身体不舒服也会不睡觉,这时候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了,必要时带去医院。让宝宝侧着身体睡觉。这个方法亲试过,很有效,宝宝侧身睡会平躺着更容易入睡,可能是在妈妈肚子里就是这种姿势吧,因为妈妈们都是侧睡的。侧着睡还不用担心吐奶呛奶,宝妈们也可以试一下。抱睡。很多小宝宝都是抱着就睡放下就醒,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多抱一会宝宝,因为宝宝在前20分钟属于潜度睡眠,很容易就醒,我们可以抱着半个小时再放下,一般不会醒,能睡一大觉才醒来了,所以妈妈们为了孩子能睡好觉,不要嫌累,多抱会吧。睡前不能太兴奋。小宝宝一般会吃饱了就睡觉,大人最好不要在吃完不睡的情况下逗孩子玩,或者知道大的噪音,孩子的困劲被赶跑了就很难入睡了,一定不要让他情绪波动太大,大人可以在旁边轻轻拍着孩子,哄睡。当宝宝醒着的时候,我该做些什么呢?以下是几点建议:1.保证新生儿的房间以及其他房间有阳光照射或者至少很明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要把宝宝的婴儿小床放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或者是直接放在灯光的下面。把宝宝放在明亮的房间里,是为了避免宝宝在光线昏暗的房间里打盹。2.避免一直让宝宝接触舒缓的声音,例如有些舒缓的背景音乐,长时间的播放的话,宝宝就会产生听觉疲劳,很容易就想睡觉的。相反,在晚上的时候,当你试图哄宝宝睡觉时,播放些轻柔、舒缓的音乐是很奏效的。但是在白天或者你希望宝宝醒着的时候,就千万不要这么做了。3.不要在白天把宝宝用毯子之类的东西包裹起来。在早晨的时候就要把宝宝从包裹的状态解放出来,直到宝宝睡觉的时候才可以把宝宝包裹起来。如果你担心宝宝在没有包裹的状态下会去习惯性地抓一些东西,那么不妨试试给宝宝穿暖和一点的衣服。4.使宝宝保持一种兴奋和参与的状态。在和宝宝玩耍的同时,不断通过讲话或者其他玩具来制造一些声音,或者触摸宝宝的手指和脚趾头。让宝宝时刻感受到外界的刺激。5.避免让宝宝接触摇摆的东西,这种东西不断摇摆晃动,容易让宝宝产生嗜睡的状况。可以在晚上给宝宝接触这样的东西,有助于宝宝睡眠。6.让宝宝养成频繁进食和小睡的习惯。新生儿经常需要每3~4个小时就吃一次东西,并且很喜欢睡觉。然而,你一定要确保宝宝不要小睡好长时间,一定要调整宝宝的状态,让其在白天保持清醒。一个好的睡眠对于人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新生宝宝,因为好的睡眠能够促进宝宝的智力发育,还能更好的促进宝宝的身心健康发育,你还在等什么呢?上面为你推荐了让新生宝宝快速入睡的方法,如果你想让宝宝轻松入睡,不妨参照上面的方法来试一试。
王山跟
选择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