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牙疼 > 内容

牙疼内容

心电图,心肌酶检验都正常怎么...

病请描述:2020年6月某日,中午12点,59岁的某先生,心里不舒服,心前区有点疼痛。持续了10分钟左右,微微出汗。某先生不放心,去了就近的小医院,当时做心电图,并查了心肌酶;医生看完说心电图和心肌酶基本正常,某先生家离得近,就先回家了,也没有开药。 第二天的凌晨1点,某先生再次发作心前区疼痛,持续不缓解,伴胸闷憋气,大汗,于是赶紧拨打120。120做完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口服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洛180mg,启动胸痛中心,送入导管室,造影显示:右侧血管开口处完全堵塞,立即开通血管后,随后某先生才脱离生命危险。 心电图和心肌酶不能查出心肌梗死吗? 为什么心电图和心肌酶正常,仅仅过了12小时就发生了心肌梗死? 是心电图和心肌酶不可信任吗? 当然不是! 一、心电图要会做也要会看: 很多人都说不犯病的时候,心电图查不出来冠心病。这句话也对,但不全对,一方面心电图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还是非常敏感的,心肌梗死几乎都能通过心电图诊断。一方面对于严重的心肌缺血,心电图也是能发现问题的。大家说的不犯病做心电图没有意义,其实不对,因为不犯病的时候做这一份心电图是基础,也就是标准。等到犯病的时候,立刻再做心电图,这样才能对比,对比后有变化才有意义。如果不做这个基础心电图,当发作心绞痛时的心电图,没有办法对比,自然就不能准确的判断是否有冠心病心绞痛。 某先生做了心电图,心电图也是正常,这份心电图就是基础心电图。单纯这份心电图并不能排除冠心病心绞痛,而是要和发作胸痛时心电图进行比较才有意义。最重要一点,我们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冠心病心绞痛,不能仅仅靠一份心电图,尤其是没有犯病时的一份心电图。 有人说了,某先生不是做心肌酶也正常吗? 二、心肌酶正常并不能说明没有冠心病 心肌酶是我们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候一种抽血化验检查,只有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肌坏死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达到顶峰,接着逐渐恢复正常。所以,只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候,当有心肌坏死的时候,心肌酶才会升高,且时逐渐升高,达到最高,然后逐渐降低,直到恢复正常。如果没有心肌梗死,心肌酶一般是正常的;或者抽血化验心肌酶的时候,没有在心肌酶升高的时间窗,那么心肌酶也可能是正常的。 某先生的心肌酶正常,只能代表他没有发生心肌梗死,没有心肌坏死,并不代表某先生没有冠心病心肌缺血。因为心肌梗塞是心肌缺血的最严重状态,绝大部分的心肌缺血短时间内并不发展到心肌梗塞,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病人反复查心肌酶都可能是完全正常。 三、某先生的心肌梗死是否能够避免? 因为我们不能根据心电图+心肌酶就排除冠心病心绞痛,必须结合症状,他发作心前区疼痛伴出汗,属于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当这时候不能用别的基本解释,且症状典型,那么必须先考虑是冠心病心绞痛。这时候就应该留观,或建议住院。并且给予阿司匹林和他汀治疗,进一步查看血糖、血脂、血压等情况。 如果某先生住院了,经过一系列治疗,那么心肌梗死的风险就会降低,后续进一步行冠脉CT或造影检查,明确心血管属于重度狭窄,行支架或搭桥治疗,后继续正规药物治疗,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心肌梗死风险,甚至不会发生心肌梗死。 所以,我们不能根据心电图正常以及心肌酶正常就排除血管部心肌缺血。 如果症状典型,也必须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并进一步诊治,才能降低心肌梗死风险,避免心肌梗死。 大部分人看病都是因为不舒服才去看病的,所以症状非常重要,常见的心绞痛的表现: 1、发作性的不舒服,每次持续2-15分钟,多于活动后、运动或劳累后加重。 2、可以表现为胸痛、心前区疼痛、胸闷憋气、牙疼、咽部紧缩、左肩背疼痛、后背疼痛、上腹疼痛等等情况。也可以表现为胸闷憋气,头痛,大汗,心慌等等。 3、发作时特别难受,好转后好如常人。 如果症状属于典型的冠心病心绞痛,下一步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如动态心电图、运动实验,甚至必要时行冠脉CTA或冠脉造影。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漏诊一例心肌梗死,漏诊了,那可能就是一条人命! 所以,我们不能单纯根据心电图及心肌酶正常,就排除冠心病心肌缺血,必须结合症状、病史、高危因素、心电图等等综合全面详细认真负责任的诊治每一位患者!

赵飞 2020-07-10阅读量1.1万

牙髓炎“勿&rd...

病请描述:  老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还真是要了人命”,其实说得一点也不夸张,牙疼听起来是小毛病,可是真的会让一个人觉得崩溃,尤其是牙髓炎,到了晚上就会疼痛,那么牙髓炎发作到底要怎么办才好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1、牙髓炎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牙周疾病再加上龋齿所导致的,龋齿在早期的时候就出现牙齿表面的牙菌斑比较多,而慢慢的牙齿就开始出现了大个的虫洞,虫洞不重视就会让牙神经收到损坏,牙髓腔也会出现炎症,牙髓炎就是这样形成的,牙髓腔的压力逐渐增加,牙痛也会十分明显和剧烈,尤其是晚上的时候,牙髓腔的疼痛感会加剧,这也是和血液循环有一定的关系。  2、牙髓腔的压力在逐渐增加,牙痛也在加剧,这种疼痛是无法通过药物来改善的,药物改善牙髓炎的药效也是十分轻微,最好还是选择到医院就医用医学的方式解决,  3、牙髓炎疼痛难忍的时候,一定要用根管治疗的方法来治疗,否则牙痛不会得到任何的好转和改善的,因为牙髓腔的压力不会因为外用药物而发生改变,而牙髓腔的压力不断增加,疼痛感也会越来越剧烈,牙医用根管治疗的方法就可以治愈,释放压力之后再用杀死牙神经的方式来治疗也能够防止牙髓炎复发。  温馨提醒:不要盲目使用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偏方,因为这些偏方就是治标不治本的一种方法,短期内虽然看起来是让疼痛有所环节,但是并不能实质性的解决疼痛的根源,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来治疗牙髓炎才是正确的

章宁波 2020-07-03阅读量9059

0~3岁宝宝成长4大&ldq...

病请描述:要我说,这世界上最刺激的事就是养娃。而参与这场长达数十年的大型真人养成游戏,每个爸妈必须装备的,就是强心脏。把一个只会哭、笑、喝、拉、睡的肉团子,变成会走会跳,会说爱你会气死你的人,刺激程度就像是每5分钟盯一次股票走势图,每个月来一次高考……玩的都是心跳:“呜呜呜,我家娃怎么还不会叫mama?”“啊啊啊,他他他……学爬啦,果然是我的崽!!”上一个能让自己那么又爱又恼的人,可能还是恋爱时的老公/老婆,还有追星妹纸们的爱豆。而爸妈们如果想变成冷静的老司机,不被他的小惊喜搞得措手不及除了强心脏,还得了解这4大关键期!三翻六坐九爬,大运动发育怎么引导?在宝宝3个月后,你可能一不留神,他就无师自通了样新技能——翻身。不要看小这个小动作,这可是大运动发育中的关键一步。自翻身起,还会爬、站立、行走、跑、跳等,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不过,少数宝宝从来不会爬,但也没关系,殊途同归嘛,他也会想办法移动自己的。只要他能协调每一侧身体,并且同时运用手脚,就OK啦。我们可以做什么?玩具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0~3个月大,妈妈可以经常和宝宝趴着玩,在他面前放置色彩丰富、最好自带BGM的玩具,略微提起玩具,吸引他抬头,以此锻炼宝宝的脖子、躯干和四肢肌肉。学爬时也可以在家清出一块地方,用玩具或物体吸引他爬。平时也可以多带宝宝到公园的草地上爬行,感受更广阔、有趣的爬行空间。记住,不要使用学步车,也不要拎着宝宝学走。在学步车里,他的双脚其实无法真的站立;而牵着学走路,也容易让宝宝形成错误的走路习惯,比如踮着脚走。其实宝宝爬够了就会自然学习扶站、扶着家具游走,然后进入独立迈步阶段,不用着急。宝宝什么时候会喊mama?语言发育了解一下相对大动作发展,宝宝的语言发展显得更玄。因为每个孩子学会讲话的时间差异非常大。有些宝宝1岁喊爸爸妈妈,2岁会唱出几句儿歌,而有些宝宝可能直到2岁都还只会喊爸爸妈妈。但总体,还是可以参考下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做什么?做个喜剧大师+话唠。从宝宝出生开始,即便只是自言自语,也可以向他描述生活周遭的事物,面部表情越丰富越好。经常唱儿歌给宝宝听,又或一边走楼梯还可以一边数数……而且,即便你听不懂,也要回应他含糊不清的话。比如,宝宝说“bao bao”时,你可以指着宝宝图片,重复“宝宝”。看见什么咬什么?口欲期罢了一般来说,宝宝在2个月左右会进入口欲期。这时的宝宝,总爱把东西都塞到嘴里尝一尝。原因无非2种:好玩、好奇。毕竟,没有语言、文字……对宝宝来说,嘴就是他的“搜索引擎”。通过吃手,他还能锻炼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唤醒自己的手脚。而到6个月左右,大部分宝宝会开始长牙,这时候手指还会起到“磨牙棒”的作用,来缓解牙疼。我们可以做什么?首先,目前来讲,别阻止。只是由于宝宝基本上来者不拒,啥都敢放进口里。所以家长要把家里的玩具清洁干净,还要将一些危险的小物件收好,避免宝宝误吞。当孩子过完口欲期,就会消除吃手的习惯,过渡到用手来探索世界。如果确实严重到把手都咬变形了,要想办法引导。2个月后的笑,才是真快乐?情感发育期要知道虽然还没满月的时候,宝宝就会笑。但其实,2个月后,他的笑,才是真的快乐。到3个月时,他才会变成了“微笑大使”,用灿烂的笑容和你“聊天”,也吸引你的注意。也是这时候,他会对其他孩子产生好奇。家里来了别的小朋友都会很开心。而到4~7个月,性格的区分会开始明显,有的宝宝会很好带,乖巧听话,有的固执敏感。但无论谁,8个月开始,难度都会升级,因为分离焦虑症也来了,他仿佛变成只考拉,挂在你身上,而这种情况会在10个月~1岁半到达顶峰。我们可以做什么?模仿宝宝喜怒哀乐时的不同表情,让宝宝通过妈妈这面镜子,看到自己不同情绪时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从而帮助他理解并识别情绪。平时在照顾以及陪伴宝宝的时候,可以积极和宝宝互动。比如哺乳时望着宝宝的小眼睛对他微笑说话、轻轻爱抚他等,这些小的细节,都有助建立宝宝的安全感和对人的信任感。另外妈妈对宝宝的哭泣做出及时回应,对宝宝建立安全感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哦。不过,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特点。世上没有任何书有合适你的100分带娃方式更细致地了解他,你终究可以找到帮助他成长的方式。

母婴育儿健康号 2020-06-19阅读量8219

0-3岁科学育儿超全攻略,1...

病请描述:妈妈在怀孕时已展现出为人母的一面,她们为宝宝的健康成长准备了很多。 宝宝呱呱落地那刻,她们身上肩负的责任也愈加巨大,如何给宝宝最好的营养,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护理,0~3岁宝宝如何科学养育,你,真的会科学育儿吗?你,真的会科学育儿吗?1.喂奶比生娃还疼?是你的姿势不对正确的哺乳姿势是:√ 先牵拉乳头产生泌乳反射,待婴儿口张开很大时迅速含接整个乳头、乳晕;√ 婴儿吸奶时必须将乳头和乳晕含住;√ 尽量不要让乳房太胀,因太胀以后乳晕更不易含接;√ 不使用奶头、奶嘴,避免宝宝出现乳头错觉。2.宝宝牙没长齐就不刷牙?哪怕宝宝只长了1颗牙也要刷牙!据调查统计,我国三岁以下刷牙的儿童仅占13%,而能做到帮助和监督儿童刷牙的家长仅占9%。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迟早要换牙长出新的健康的牙齿,就忽略孩子现在的口腔问题。但实际上儿童在12岁以后才能换完乳牙,乳牙的功能要维持十年左右。如果孩子没有从长牙以后好好刷牙,牙齿极有可能会龋坏,变成我们熟知的蛀牙,蛀牙的范围越来越大,甚至危害到牙髓。造成孩子会牙疼,吃不下饭,大哭。更严重的还需要去医院补牙。3.宝宝红屁股怎么办?宝宝的皮肤太稚嫩了,再加上夏季容易出汗,容易出现腹泻等问题。如果这个期间我们对孩子臀部皮肤护理不当,就会导致孩子出现红屁股。所以宝宝大小便后应用清水清洁臀部,再用柔软干净的毛巾擦拭干,确保晾清爽载涂上一层护臀霜。这些都是妈妈们经常遇到的育儿误区,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呢?▼宝宝成长飞快,如何正确促进生长发育▼想给宝宝最好的营养,如何合理搭配母乳辅食▼宝宝能不能吹空调,如何科学护理生活常识▼感冒、发烧、咳嗽,如何护理儿童常见病▼宝宝睡眠不好,如何提高睡眠质量……为帮助妈妈们更好养育宝宝,微医专为新手妈妈设计了【宝妈成长训练营】,带来0~3岁科学育儿全攻略,解决你99.9%的育儿问题!上新特惠原价:499元完整版早鸟价:99元体验版早鸟价:9元限量100份,先到先得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开抢为什么把宝妈成长训练营诚信推荐给你?10+主任医师育儿知识在线科普 30年孕产经验主管护师驻群指导

健康资讯 2019-08-28阅读量1.9万

宝宝牙黄不整齐,刷牙又出血?...

病请描述:小琳为数不多的乳牙其中一颗长了蛀牙,妈妈为了不耽误宝宝饮食,赶紧带她来儿童牙科治疗。 可到了医院才发现,许多家长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居然带着他们“扎堆”来看牙!有的孩子说自己牙疼了好久,才让家长带着来医院看。 确实,相比身高、智商,真的很少有家长能正确得帮宝宝护理好牙齿。 据统计,我国有18岁以下儿童3亿多人,龋病的患病率达到66%,但治疗率才不到3%,三岁以下儿童开始刷牙仅占13%! 你能接受宝宝的牙齿是这样的吗? 想一下牙疼时深入骨髓的疼痛,你忍心让宝宝承受吗? 不仅如此,在我们微医第一期【口腔健康营】里,宝妈们问得最多的是:我家宝宝有地包天,怎么办?宝宝什么时候能做矫正?什么是龋齿? 可见,大多数家长都是在发现宝宝出现口腔问题后,才急着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在一开始,就为宝宝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 甚至,99%的家长自己都不知道:保持健康的口腔卫生,究竟该怎么做?有哪些口腔观念,一直都想错了? 1.没长牙的宝宝需要刷牙吗? 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出生后4个月,长牙了才需要去注意口腔卫生,才需要为孩子刷牙。 真相是:太晚了! 不管有牙没牙,宝宝一出生就应该注意口腔卫生,否则很容易遭遇「蛀牙」。 0~5个月的宝宝一出生就要做口腔护理:哺乳后,应该采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蘸水擦拭宝宝的牙床和口腔黏膜。 2.反正宝宝乳牙都会掉,乳牙有问题,也不用看医生? 当然没那么简单! 乳牙烂掉后,会影响到恒牙,因为乳牙根在牙槽骨中毗邻恒牙胚,恒牙胚正是将来长成恒牙的前体。 它像颗种子,埋藏在牙槽骨里,表面有一层牙囊包裹着,如果没有任何干扰,它会发育成正常的恒牙,如果受到了烂掉乳牙牙根干扰,则可能导致恒牙长歪,或者恒牙表面有釉质缺陷,终生不美观。 所以乳牙被蛀,也要带宝宝及时向医生咨询,或直接医院就医。 3.需要给宝宝涂氟吗? 涂氟就是将高浓度含氟物涂在牙齿表面,短时间内,就像给牙齿穿了「防弹衣」,提高牙齿的抗腐蚀能力。 但氟化物的作用是一过性的,所以涂氟不是一劳永逸的。从宝宝牙齿萌出开始,就可以考虑给牙齿涂氟了,建议 3~6 月一次。 4.专家给出的口腔健康测试20问,都要检测哪些内容? 在我们健康营中,武建潮专家医生会给大家提出“20个影响口腔健康的坏习惯”,让我们都先来自检一下吧!(检测结果及详细讲解可在扫码添加“健康顾问”报名健康营咨询哦) 你中了几个?小编中了5个,还算满意,各位家长你们呢? 关于宝宝口腔健康,妈妈们常问的还有很多问题,比如: ·      勤刷牙能预防龋齿,孩子多大能开始刷牙? ·      宝宝刷牙用什么牙刷才好? ·      宝宝能不能用含氟的牙膏? ·      宝宝长虫牙要治疗的话,要怎么治? ·      听说牙齿长不好,影响长相,是真的吗? ·      蛀牙是怎么回事,能预防吗? 我们无法在一篇文章中给大家解答全部问题,所以特地开设了第二期微医【口腔健康营】,来和各位宝妈一起探讨口腔健康问题! 希望宝宝们都有一口好牙!机会难得,欢迎各位宝爸宝妈们分享文章或海报,邀请好友们一起来听课吧!

健康资讯 2019-07-30阅读量1.5万

为什么种植牙治疗中要多次拍片?

病请描述:在种植牙治疗过程中,患者经常被要求去拍各种各样的片子,不少患者对此颇有疑问:为什么要拍这么多次片子?拍片辐射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吗?曾经就有患者对我说:王医生,你让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让我拍片子,我怕把我脑子拍坏了。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为什么需要拍片? 常见的牙科放射检查包括曲面体层片( 全景片 )、根尖片(小牙片)、头颅正侧位片、全头颅 CT、锥形束 CT( CBCT )等。其中,在种植牙治疗中,应用最多的是全景片、小牙片和CBCT。 全景片是种植修复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因为它能在一张X线片上反映出种植牙治疗中所需的大部分信息,有助于医生对患者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较为全面的了解,包括:牙槽骨的垂直高度、骨质密度、重要解剖结构(如:下颌管、上颌窦、鼻底)的位置,邻牙健康状况等。但是,由于全景片呈现的是二维影像,因此,不能反映出牙槽骨的水平向宽度以及重要解剖结构精确的三维位置,并且会存在组织结构不均匀导致的放大现象和扭曲现象。因此,如果需要制定确切的种植治疗方案,通常医生会要求患者加拍CBCT。 CBCT可以用来更精确地显示颌弓的形状、牙槽骨的宽度、骨密度;上颌骨内上颌结节的形状、切牙孔的位置、上颌窦的解剖特点及窦内是否有病理改变;下颌骨内牙槽骨的倾斜程度以及下颌管、颏孔、下颌切牙管的空间位置等;此外,通过戴入放射性模板进行CBCT扫描,可以更好地进行种植体精准植入的治疗方案设计。 小牙片可以反映缺牙部位的骨质状态;种植体植入后周围牙槽骨的骨质状态;上部修复体和种植体连接部位的密合程度。多用于修复体的就位检查和种植修复完成后的长期随访。 由此可见,拍片在种植牙治疗中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目的是保证整个治疗过程的安全和精准。 那么,这些放射线检查的辐射剂量大不大呢? 我国居民正常生活一天承受的天然辐射剂量( 本底辐射 )大约是 6.3 μSv 。 我们再来看口腔检查时的辐射剂量:小牙片为 5.2 μSv ,全景片为 10 ~ 23 μSv , CBCT一般在 300 μSV 之内。 国际放射防护协会规定,正常人一般每年限制受到辐射不超过 1000 μSV ;如按终生剂量平均值来考虑,则在某些年份允许 5000 μSV 作为最高上限。对致癌率产生影响的最低剂量为 10 万 μSv ,也就是说,我们大约拍 2 万张小牙片才有诱发癌症的风险。 所以常规的口腔放射检查,都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大家大可不必谈“虎”色变。 特殊人群的放射线检查 准妈妈是一类特殊人群,有些准妈妈牙疼得坐卧不宁,寝食难安也不去治疗,只因为担心拍片子会对宝宝产生影响。国际妊娠期放射检查共识中指出要达到胎儿致畸的放射剂量,需要拍 5 万次小牙片或者做 100 次牙科 CT 。所以,如果怀孕期间迫不得已要接受放射检查,也勿需过度担心,穿戴好防护服或者甲状腺铅围脖,那么辐射剂量对胎儿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当然,准妈妈们如果需要种牙的话,则建议宝宝降生后再考虑进行,以免在治疗中产生的不适感和以及紧张情绪影响妊娠安全。此时,可先暂时选择活动义齿修复,用来维持缺牙间隙。

王方 2019-06-27阅读量1.1万

牙髓炎很疼吗?要怎么治疗和预...

病请描述:人们常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估计说的就是急性牙髓炎发作的时候的感触吧,的确,牙髓炎发作时真的很痛苦。牙髓炎的病因:1、牙体组织龋坏较深,细菌由龋洞进入,当细菌侵犯到牙髓组织,便可引起其炎症性的病变。2、外伤导致牙髓组织暴露于口腔,外界的细菌进入牙髓组织,引发牙髓炎。3、严重的牙周病的情况下,因为包绕牙齿的骨组织吸收,有较深的牙周袋,袋内细菌可由根尖逆行侵犯牙髓组织导致牙髓炎。牙髓炎的症状:1、夜间痛。牙髓炎可于夜间发作,患者因疼痛而无法入睡,也可能会在半夜痛醒,有些口服消炎药止痛药也无法明显缓解疼痛,严重影响睡眠质量。2、冷热刺激痛。当进食冷、热食物时可激发疼痛,且疼痛可持续较长时间。急性化脓性牙髓炎可以表现为热痛冷缓解,患者通常含冷水疼痛才能减轻。3、放射性的疼痛。牙髓炎的疼痛可放射至同侧颌面部,可引起头痛,患者通常无法明确疼痛的牙位,也可能会误以为是其他牙齿痛,若就诊的牙科检查设备简陋,患者的错误感觉可能会误导牙科医生的诊治,损失健康的牙齿。牙髓炎的预防:1、很多人认为牙齿不疼就不会去看牙医,这种观点的错误的。定期看牙医能早发现龋齿,抢在龋坏累计牙髓组织前补好牙,阻止细菌的进一步侵犯牙体组织,从而有效地预防牙髓炎。2、当牙齿收到外伤后应及时看牙医,如果有牙体组织缺损应尽早修复以隔绝外界的细菌进入牙髓组织引发牙髓炎。3、牙周病的患者应积极进行牙周治疗,减缓牙周骨组织的附着丧失,骨组织的存在能阻止牙周袋内的细菌逆袭牙髓组织,达到预防逆行性牙髓炎的作用。牙髓炎的治疗:牙髓炎疼痛能忍,一旦发生了应及时行根管治疗。根管治疗是将感染坏死的牙髓组织清理干净,使用特定的根管封闭材料封闭根管,达到消除疼痛、预防根尖病及治疗根尖病的一种治疗手段。目前这种治疗非常生熟且效果显著,是治疗牙髓炎、保存牙体组织最好的办法。

章宁波 2019-04-23阅读量9912

为什么他们看病从来不排队?看...

病请描述: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在寻医问药的路上,难免跑冤枉路花冤枉钱。怎样才能少跑医院、少排队,方便快捷地咨询医生?看看这几位用户的故事,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南京宝妈,30岁,佳佳 “在医生的耐心指导下,宝宝很快就退烧了” 我家宝宝半岁了,他身子弱说病就病,每一次看他难受地哭,我的心就揪着疼。我想在第一时间缓解宝宝病情,但我不确定以往的经验是否对症,查看网上的问答也是五花八门,抱着宝宝去医院更是排到两公里以外。于是我去母婴社群请教其他宝妈,她们推荐我使用了极速问诊。后来有次宝宝半夜突发高烧,我抱着尝试的心态打开了极速问诊,上传病症信息发起咨询不到3分钟,就有儿童医院的杨医生接诊了,并给我了专业指导,让宝宝服用了退烧药,并采取敷冰袋等物理降温法。宝宝体温渐渐退烧,我的心也不再焦虑。   @上海白领,35岁,温先生 “我只花3分钟就止住了牙疼,不用请假去医院了” 都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我这次去杭州公司出差就突发牙周炎,刚开始刷牙出血,后来牙龈火辣辣地痛,由于忙着开会没时间去医院,半边脸也肿了起来。同事看我忍得辛苦,推荐我使用“极速问诊”,果然3分钟我就连线了上海五官科医院的李医生,让我使用甲硝唑漱口水保持口腔清洁,服用阿莫西林进行消炎,牙龈也渐渐消肿了。不得不说,极速问诊这个功能对我们上班族来说很实用了。   @慢病老人,60岁,老程 “长期服用慢性药物是否该减量,6位三甲医院专家给予专业建议” 父亲是慢性心脏病患者,十多年服用稀释血液的药物,难免会产生一些药物副作用。社区医生劝他尝试逐渐减轻药量,观察身体指数是否能达到正常值,但身边的亲友们却劝他不要贸然停药。父亲想问问其他医生的建议,于是我帮他通过“一病多问”上传了病症信息,10小时内有6名三甲医院的副主任和主任医师回复了我,建议他目前依然遵医嘱服用药物,控制饮食并展开适当运动,定期进行身体复查。专家们给予了专业又统一的建议,打消了父亲的疑虑。   3分钟内接通三甲专家,7X24小时为您快速服务   你曾经在孩子半夜突然生病时,去医院排着望眼欲穿五公里的长队;也曾经面临全身工作甩不开的困境,只能将病情一拖再拖直到更严重状况。就算你觉得跑医院伤不起,但硬着头皮也得去。这时候,其实你可以选择快速连接对症医生,让微医帮你极速问诊。   大家可以在微医APP或者微医公众号平台点击极速问诊,通过图片、文字、语音等多种形式,3分钟内接通三甲医院专家。目前每天都有1000家三甲医院的2000多位副主任级别以上医生活跃在极速问诊平台,你可以享受到7✖️24小时的快速响应咨询服务。   仅需一次提问,多位医生在线为你确诊病症   慢病老人经常需要去医院复查诊断,期望能咨询医生更多问题,还经常担心该诊断方式是否对症,心里纠结下一回再找哪位医生来看病。这次微医可以让你放心了,多个医生在线为你确诊病症。   你可以选择微医推出的“一病多问”服务,当你希望病症得到更多专家治疗意见的时候,你仅需一次提问,48小时内就能收获至少5位全国优质三甲医院专家的专业帮助,给你治疗建议。目前已经有16万患者使用过这项服务并给到一致好评,你也可以尝试体验该问诊服务。     3分钟就可以接通三甲专家问诊,多位医生在线为你确诊病症信息。Get这个在线问诊功能,你在寻医路上还怕啥? 对“看病难,就医难”说NO,动动手指一键实现便捷问诊!

健康资讯 2019-03-26阅读量2.0万

黄体酮PK肝素

病请描述:中庸之说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为始,是先贤留给了我们一把认知世界的钥匙。在预防胚胎停育-流产的众多保胎方案中,当今盛行着孕激素和肝素两大保胎的理论与阵营。让我们摒弃学术的偏见与傲慢,摒弃对经验和循证的认识与迷信。首先来认识黄体酮和肝素之性。利用黄体酮和肝素的自身属性进行对比,以认识在保胎领域的孰轻孰重。河北省人民医院生殖遗传科张宁似乎不论认知的对错都能够衍生出各自的理论予以支撑以完美解释一切,就好像历史上铁球和木球的故事,地球和太阳的故事,狗和月亮的故事,古猿和水猿的故事,肾脏和勃起的故事,出血和流产的故事,促黄体生成素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故事,而时至今日教科书中依然认为高LH是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原因。中国古代的先贤利用金木水火土依然可以解释疾病的病理过程。因为我们还时常走在循证的路上,而非登上了科学的顶峰。循证需要逻辑的约束为前提,而不能盲目的循证,漫无边际的循证,医疗行为的有效性离不开针对患病局部作用的强度。精准医疗离不开精准的视角——首先需要一双精准的眼睛,我们要认识与流产相关的影响因素,这双眼睛为了精准必须紧紧的盯住女人的子宫,与子宫最为密切的因素,和胚胎发育最为密切的因素,才是我们应该抓住的和导致停育最密切的因素。肝素和黄体酮保胎的理论都是以改善子宫内膜血供为根基,改善子宫内膜血供的治疗思想并没有错误。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药物如果需要发挥相应的治疗作用,这种作用需要药物能针对靶器官的作用达到一定的强度,既然肝素的用药理论基础是“微血栓理论”,预防子宫内膜局部血栓形成,那么肝素需要在宫腔局部的作用达到一定的强度才有使用的意义。雌孕激素和肝素从作用强度上讲,区别在于子宫及其内膜有雌孕激素的特殊受体,而肝素没有。雌孕激素只针对子宫局部起作用,而肝素的作用弥漫于全身,肝素的作用显然被稀释了。因此雌孕激素在子宫内膜的作用容易更强,而肝素在局部的作用即使存在也较弱,所以肝素应该很难起到想象中的神奇作用。如果讲到改善血供的作用我想对孕激素的子宫局部血管壁的作用应该比肝素针对抗凝血酶Ⅲ的作用更可靠,孕激素通过作用于子宫局部血管壁来改善子宫血供。至于全身使用低分子肝素是否有助于预防子宫局部血栓形成我想这种作用应该是还有待于证实的。对于改善子宫内膜血供预防局部血栓形成孕激素有着同样的作用并且效果更强,孕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子宫局部血管的血管壁,当女性排卵后两周黄体萎缩出现雌孕激素下降带来的作用是内膜螺旋动脉痉挛脱落表现为来月经。许多保胎的理论源自对孕激素作用的认识,迄今孕激素被发现的作用还有局部的免疫调节——抑制母体免疫排斥,抑制子宫收缩等作用。而这些都是肝素所不具备的。即使我们现在说不清肝素本身有没有改善子宫动脉血流的作用,那么有点医疗常识的人都知道,假如一个老年人考虑脑供血不足用什么药物更合理,我们通常会使用对脑血管有一定作用的尼莫地平,但是不会用肝素,为什么为了改善子宫动脉的血流就要用肝素呢?退一步讲即使肝素有保胎的作用那么曲解为肝素通过改善子宫动脉血流增加妊娠成功率我想也是不合理的。在保胎的概念中很多都是预防性应用,我敢给人保胎不用肝素而不敢不用雌孕激素,但是我想主张肝素的医生不敢给人保胎不用雌孕激素而只用肝素。而在人类历史的某一阶段,黄体酮和肝素谁负谁胜却只有天知晓。人类大众的认知有时似乎非常的幼稚与可笑而他们却又异常的偏执,人们崇尚科学却迷信循证,女性在妊娠后黄体产生雌孕激素,可是因为认知的局限性以及历史上的原因,人们只关注孕激素而不关注雌激素,人体是非常奇妙的,她的妙在于她不会产生一个废物,而人体中的有害物质聚集往往并不是物质本身有害而是因为代谢通路出现问题从而造成聚集带来负面影响——例如胆固醇,否定了雌激素在保胎领域的应用就等于否定了人体自身的合理性,只是我们目前很难精进到什么情况下必须使用雌激素而什么情况下不是必须使用雌激素以及雌激素的最小化使用,不是吗,因为我们连孕激素都很难把握什么的情况必须使用什么的情况不需要使用以及最小化使用,别再提那个孕激素检测以及最小化使用的想法,因为这两点奢求带来的失败经验几乎让人们否定了黄体功能的理论。在不相信雌激素具有保胎价值和宁可过量使用孕激素保胎的情况下,人类大众却转而相信肝素具有可靠的保胎价值。瞬息之间也有人类个体站出来证实肝素的保胎效果被循证医学所证实了。而雌激素的保胎效果却鲜有人出来去循证,而孕激素的保胎效果在人类历史上也是时者被证实时者被否认。黄体酮制剂的使用有上百年的历史,而在依然有人循证孕激素保胎有效性的今天,人们又在轻易的尝试新鲜的玩物——肝素了,只能说学者和大众都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人性所使,这让学者们觉得自己别具一格或者具有了超前的理念。而患者在别样心境下人任何古怪和新鲜的保胎方法都会有人愿意去尝试。循证只是利用统计学方法验证治疗方式的一种方法,也并不是不可推翻的。首先我看到的最大规模的关于肝素用于妊娠期保胎的研究并未证实其有效性。人类经过三次自然妊娠的成功率根据不同的年龄分组在95~99%,人类的妊娠成功率是以三次妊娠做为一个统计单元的而非一次。因此很难鉴别出药物的有效性与否,毕竟连孕激素保胎也曾被受到质疑。但是在关于循证的思想认识中有一个重要的脑筋急转弯,你其实循证的是药物效果而不是理论的对错。从逻辑上讲,对比肝素和黄体酮的自身属性,你去循证肝素无效那么肝素可以无效,因为肝素仅代表了肝素。但是你去循证孕激素保胎无效,那么有两个问题要考虑,一是你选取的孕激素制剂的种类有问题,例如你选取的是口服的黄体酮胶囊或者胶丸,还是黄体酮注射液,还是地屈孕酮或者阴道给药的黄体酮制剂。不能因为其中的一种孕激素制剂循证失败就否定孕激素保胎的理论,但你可以否定那种药物,我在临床上只使用后三种现在是后两种。另一个考虑就是你的病例分组是否得当,例如在99年有一份关于妊娠期使用氟康唑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研究,121名女性孕早期暴露于氟康唑,这些妇女与13327名未接受任何处方药物的女性妊娠结局做对比,孕期使用氟康唑的暴露组出生缺陷率为3.3%,而对照组的发生率是5.2%。(人类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下的背景出生缺陷风险是6%左右。)难道我们能因此而说氟康唑可以降低出生缺陷风险吗?这就是循证必须受逻辑的约束而不能随意的循证。氟康唑FDA分类C类,在超人类使用剂量20~60倍并且长期使用进行动物实验时发现了致畸风险,但是能以此作为一个女人怀孕后短暂小剂量使用氟康唑后胎儿是否受到影响的辨别依据吗?但是现实中许多人却在用FDA的动物实验数据(长期超人类使用剂量的实验数据)作为判断的标准,用以对母体短暂用药后胎儿是否受到致畸的影响而进行一本正经的评估。也有人使用氟康唑以后担心致畸风险而不敢继续妊娠选取了人工终止。一个药物被证实能起到某种作用与否很容易受到病员分组中病员构成不同的影响,例如关于流产的问题涉及了众多可能导致流产的原因,其中还不乏因为胚胎自身异常的生理性淘汰以及人类目前尚不明确的原因以及我们现在误以为的原因。不要以为医院在建筑上变得富丽堂皇之后人类的医学认识水平也到了尖端的地步。以人类目前的科技与能力范畴,在进行循证时无法对相同病因的病员进行精确分组,因为我们的检验指标都是筛查指标。例如有100例女性发生了流产,他们的流产发生在孕12周之内看到胎心前后的不同时期,我们理想的忽略掉检测的误差,或者说我们的检验达到了一定的精准程度——能将孕激素检测的误差从目前的3ng提升到了1ng,而这100名女性孕期孕酮水平都恒定在16ng,最终的结果是她们都流产了,能说明她们都是因为孕酮缺乏导致的吗?如果不能你如何分组验证他们再次怀孕后50人是用孕激素保胎,50人不使用孕激素保胎,这种孕激素效果的真伪。而肝素又是如何验证的呢?我想今天很难会有孕期单独接受肝素保胎的志愿者出现。因此对照试验不可能是50人是用孕激素保胎50人使用肝素保胎,如果敢这么玩肝素会被孕激素玩死,萤火怎敢与皓月争光。就连德国拜耳在做地屈孕酮临床推广的药品对照试验时他们也只敢拿地屈孕酮和HCG保胎做对比,而不敢拿地屈孕酮和黄体酮注射液做对比研究。不过平心而论地屈孕酮这个药物还是值得肯定的。因此设计只能是50人用孕激素保胎,50人用孕激素和肝素同时使用保胎。还记的那篇循证的结语是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可以增加临床妊娠的成功率,小剂量肝素的作用马上被稀释分布到全身,在局部达不到作用强度却来评估其有效性我也是醉了。好吧我让你一招,就算你是对的不考虑分组不合理造成的影响,一组100人使用孕激素保胎,一组100人使用低分子肝素和孕激素保胎。假如说每组中被平均分配了5个是由血栓性疾病导致的胚胎停育,那自然添加肝素组临床成功率高。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会让人大跌眼界,再有这样的100个人去怀孕,医患双方一拍即合,低分子肝素和孕激素联合用药,为了规避那5个人其余的95个人也跟着一起使用。让我们再回到医学的初衷,是为了让5%的群体收益还是95%的群体受益,在这一点上必须有富有艺术性的牺牲精神,为了让更少的女性避免在整个孕期使用低分子肝素。好吧再让你一招,靠实验室指标区分使用人群以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你在分组的时候通过实验室指标进行区分了吗?我想八成是没有的,如果有分组两组都有血栓性指标超出正常值范围,除非没有使用肝素组是全军覆没的或者使用肝素组具有大规模完胜的优势,否则从另一方面讲此时不用肝素孕激素也是对这些指标有治疗作用的,出现这些指标也并不是必须要用肝素的,这些指标出现也同样不能像孕激素的水平一样预示着流产的必然也仅仅是筛查指标。而我不相信在两组对比中添加肝素组能比单纯使用孕激素组能有显著的优势,因为肝素即使能在局部形成作用这种作用也是微弱的。既然孕激素的实验室指标不可靠那么如何做到将一个用于诊断血栓性疾病的实验室指标用于精准的调控流产的预防。因为这些正常值范围用于评估的血栓性疾病而不是流产与否。这恐怕让血栓派进退两难,降低正常值上限很难解释为什么在正常值范围之内也会发生血栓,而因此会圈更多的人进来,难以自欺的理论又何以欺人势必有崩盘的可能,降低诊断标准意味着默认血栓性疾病是导致流产最主要的原因而不是黄体功能不足。而放宽实验室指标好像病人一下子少了,而且如何解释那些反应血栓指标明显升高的人为什么没有得血栓呢?是否有假阳性呢?原因在于这些指标本应该用于得血栓的群体或者有血栓临床表现的群体进行检测是为精准医疗中的群体精准,而用于流产的群体首先群体定位不精准而套用了适用于血栓性疾病群体的正常值范围因此也很难精准。我们只能说或许吧,肝素用于保胎有价值,但是临床应用价值有限,尤其是1~2次流产史的女性群体中。而有时人们宁愿相信他的价值存在,也仅仅是患者思想上需要一颗救命稻草。我们循证的方法只能循证药物的有效性与否而很难循证药物有效性的强度。如果不人为设置使用药物的种种约束条件很容易造成药物的滥用。但是不难想象肝素和孕激素用于保胎的功底到底哪家强。雌孕激素就是为了保胎而生的。但是假如说肝素也是为了保胎而生的不免贻笑大方。当女性怀孕后母体产生雌孕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维持妊娠的进展,而在女性怀孕后并没有增加肝素的产生。这就是证明孕激素临床效果优于肝素的最佳证据,只是肝素对于人们来说更新鲜,更神秘,而肝素给了人们更多的心理预期与许诺。女性怀孕后出现两大生理性改变,雌孕激素水平升高和血液系统的高凝状态。如果因此而认为高凝状态是造成胎停的原因从逻辑上讲似乎我们也应该认为雌孕激素升高也可能是一个导致胚胎停育的原因。血液高凝状态的生理性意义可能为了规避因为妊娠后女性内膜血管大量增生造成的妊娠期易出血风险。而关于孕期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保胎的妊娠结果这篇学术级文章也证实了孕期使用抗凝剂增加孕期出血的风险,但是不增加流产的风险和妊娠成功率。你狂任你狂清风拂山冈,你横任你横明月照大江。任你各种药物和理论讲的再生动,孕激素始终巍然不动的屹立在那里。输的只有那些不识孕激素的人们。笑傲江湖讲的主线故事就是,岳不群因为自己的华山剑法太拘泥于套路而练的不得当,为了提升武功费尽心思去偷学“更高深”的剑法。虽然偷到辟邪剑谱,却毁了自己,最终还是输给了剑宗手上的华山剑法。令狐冲最后也明白了,虽然石壁上刻有破解华山剑法的招式,并不能因此说明华山剑法不够精尽,招式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只是看谁发挥的更淋漓尽致。人赋予了招式生命之后不会在哪里等着你破解。之前我们阐述过一切皆是筛查和群体精准的精准医学基本思路,所以我们不谈那些乱花渐欲的指标,我们谈群体。黄体酮和肝素的较量其实是人类两大学派,黄体功能和血栓两种假说的较量。而背景是人类生育年龄的后移,卵泡即是黄体,随着生育年龄的后移卵泡发育不良的概率增加,因此黄体功能不足的概率也在增加,而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往往在绝经后十年。只是对黄体功能不足的判定我们拘泥于一个不可靠的检测雌孕激素水平,而妄自给予主观评估。世人甚至还没有意识到黄体功能其实是一个功能包含两个方面——作用方与被作用方——黄体激素和子宫内膜。世人以黄体激素水平默认为黄体功能。其实西医描述的黄体功能就是中医所讲的宫寒。不孕不育和流产的原因就那么几种,怎么可能中医认识不到,只是称谓不同罢了,这就是异曲同工的诠释,如果有点慧根你应该能因此明白中庸中致曲,曲字的含义。西医关注到了黄体功能的作用方而中医关注到了黄体功能的被作用方,不得不说中医赢了。其实孕激素一派也分为剑宗和气宗,剑宗关注雌激素的水平,雌孕激素低就以一招横扫千军,任你百般来我只一招回。程咬金简单的三板斧却所向披靡。而气宗拘泥于孕激素检测的套路,补充孕激素的剂量上精打细算,生怕多了又生怕少了,眼睁睁的看的黄体产生雌孕激素,孕激素低就补充,雌激素低就不补充,因为教科书上和大医院的老师们没有教过雌激素缺乏可以导致胚胎停育,没有教过补充雌激素可以预防流产。还是因为它不叫孕激素叫雌激素,毛主席教导我们解放思想首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如果是这样我们应该把雌孕激素分别命名为孕2激素和孕1激素是否就会引起更多的人关注。补充孕2激素的药物药厂说明书提示不建议孕期使用,补充孕1激素的药物则可以用于保胎。如果因为孕2激素历史上使用发生过可能致畸的事件,那么补充孕1激素的药物历史上也发生过致畸问题为什么现在还在沿用。如果说现在补充孕1激素的药物和当初致畸的孕激素制剂并不是同一种类型,那么现在补充孕2激素的补佳乐也并不是当时考虑导致可能致畸的雌激素制剂。补充孕2激素的药厂说明书的确不推荐孕期使用,而补充孕1激素的药厂说明书给予的用药剂量也并不是现在临床上使用的剂量,临床上也在超说明书剂量使用。是否我们对孕2激素的认识有些不公呢?其实金庸先生笔下的侠客行讲的就是解放思想的高境界,解放文字对思想的束缚,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毛主席的伟大远非打了几场胜仗那么简单,堪称一代圣贤,解放思想可以和博学,明辨,慎思,笃行的千年古训相媲美。每每解放自己的思想都会有更深入的认识而豁然开朗,只有领会了毛泽东思想解放思想精髓,才能够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真正病理机制。什么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应该叫做促雌激素生成素1和促雌激素生成素2。只是人类在排卵期发现LH的升高就命名其为促黄体生成素而忽视了其卵泡生长的作用。欲练神功,必先自攻,正是中华文明中的不破不立。我曾听一位学者讲学,血栓派的论点就是不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胚胎停育最终导致胚胎死亡的原因都是因为微血栓形成。但是诊断胚胎停育都是在胚胎停育之后,胚胎停育后血栓的形成才更有利于阻断母体和胚胎之间的血供,以瓜熟蒂落发生自然流产。因为所有人死后都发生血栓你能说所有的死因都是因为血栓形成吗?难道所有人临终前使用肝素可以延长生存期?循证也并不是完全可靠的辨别真伪的方法,用精准的视角避免不必要的循证以避免被循证所误导是完全有必要的。甚至我们连维生素E 都被小规模数据的循证研究证明了其具有保胎价值。似乎现在去证明些什么过于的容易,而谁都有资格去随意证明一切。而现实中又因为利害关系进行了选择性播放与选择性倾听。肝素保胎已经构成了超说明书用药。而用个雌激素保胎却屡遭质疑,说说明书不推荐孕期使用。有的时候是世道病了。从世人不知道什么能保胎到发明维生素E保胎,到现在有人向我问起我都不好意思承认不知道维生素E能保胎。如今世人都知道维生素E能保胎却有几人知道维生素E不能保胎。是不是该再来一次焚书坑儒了?其实我不是想说黄体酮和肝素,我想说的是循证和经验。其实我想说的也不是循证和经验,而是我们平时一直在使用,却没有人将其提炼升华的一个医学中的最基本理论——医疗行为的有效性离不开局部作用的有效性原理,有效性又与局部作用强度息息相关。所谓医疗行为的有效性离不开对患病局部的足够作用,这是一个非常浅显易懂的概念,但是却是一个慢慢被我们忽略的概念。利用这个思想的延伸可以以此来探索治愈的方法,并指导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浅显的说就是假如你胳膊疼就是揉胳膊给你揉腿是不管用的。以此将医学演进过程中的众多理论去伪存真,避免碰到一些好色之徒来迷惑人,本来人家姑娘是胳膊疼,一看人家姑娘穿着黑丝袜,就掀起短裙顺便把大腿也揉了,美其名曰经络疏通玷污了国粹,不仅让人摸了不说花费也比单纯揉胳膊提高了。要是我也会因此而服务态度倍儿好。如果要治疗特性的器官的疾病,治疗方式需要对特定器官有一定的作用强度,引起特定器官功能的改变。例如近视带个眼睛;手术局部切除;胃肠痛和胃肠道的痉挛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用解痉的药物,消化不良和胃动力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治疗可靠的药物在于能改善胃肠动力的药物,但是我们的中医先贤似乎更聪明,他们懂得用手揉一揉的道理,其实这一动作比药物更加直接的作用于胃肠道为其提供辅助的动力自然也是有效的;而药物致畸没有必要担心所有的药物都对胎儿的智力产生影响,只有对精神系统有一定作用的药物才需要有类似的担心,例如抗抑郁药和治疗精神分裂的药物;牙疼往往和食物残渣残留在牙缝内造成的局部感染有关系,所以漱口是有效的办法;智齿不能长出往往是因为上下牙不能咬合导致牙齿埋藏在牙龈中不能长出,而我们平时吃食物时也不会用智齿去咀嚼,如果智齿造成牙疼而此时医生唯一治疗的方法就是切开拔掉,这就是我不愿意去医院看病的原因,牙疼两天让我十分痛苦,即使去了医院他们也会对我说你现在有感染不能拔牙,等好了再说吧。之前我拔过一颗智齿导致我前边的牙齿间隙松动开始吃东西呲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好朋友口腔科的医生让我把呲牙的牙齿也拔掉这样就没有牙缝了就不呲牙了,多么合理的治疗方案。为了验证治疗有效性的局部作用原理,治疗的思路就在于寻找引起局部作用的方法,当然拔牙也是会引起局部的作用,我拿手按了按智齿周围的牙龈,按了不到一分钟半个小时之后就不疼了,其实原理就是让智齿顶牙龈,把残渣顶出来,有机会你也可以试试。中医的经络和神经系统有覆盖却又不是十分的吻合,因为经络不像神经一样做为物质存在,而其指导的治疗方式却有有效性,因此西医对经络也是半信半疑,经络不是神经,但是却是可以通过局部施以针灸或者手法可以对局部神经系统能起到相应作用的部位,作用机制和西医中现在使用的神经类药物相似,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引起局部的神经调节而且没有全身副作用,局部作用的强度相对于全身用药而言应该更有效。也就是说中医比西医更早的掌握了调节局部神经系统的治疗方案。只是中医的手法不利于复制,而西医的药物更容易推广。中国的武术虽然厉害但是还是输给了西方可以人手一把的火枪。其实我写这些就是想告诉你保胎也离不开局部作用的有效性,而局部作用最强的药物当属雌孕激素。之前我在补肾原委中提到过这样的观点,如果我找到伟哥治疗阳痿自然也就学会了号脉,我雌孕激素保胎用的得法自然也可以自通号脉,如果我将号脉结合雌孕激素使用,如果我的成功率高于其他医生外行会以为我号脉号的好其实只是雌孕激素使用的得法而一些医生不使用雌激素而已。号脉通过一种不可靠的评估方法建立了医患关系中的彼此信任,而治疗的有效性却依赖于医者的用药经验,其实针对某一类型的疾病无非也就是那么几种情况,有经验的医者又何必需要借用号脉,而号脉却又是必不可少的沟通过程。就算真的能号出来玄机也有治不好的病,病能治好否不在于号脉的功底。今天的实验室指标就好比中医的号脉,只是被披上了科学的外衣,检验的确能帮我们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信息但是也有检验不可靠的一面,而今过渡的依赖检验系统做为用药的依据反而束缚了经验的手脚。我不敢否定老祖宗留下的脉学,只是今天否定老祖宗的人不是我,今天人们眼中的号脉已不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思想精髓。扁鹊,原名秦越人,战国时代的名医,脉学的创始人。以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用于了解病情。治疗手段为砭刺,针灸,按摩,烫液,热敷。切脉只是了解病情的手段之一,扁鹊号脉并不是只号手的,而是三部九侯诊法,须按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我想主要是用于诊断循环系统疾病,例如高血压和危重病人的休克状态。如要了解肢体血栓性疾病是要触摸肢体部的动脉搏动情况的。而治疗手段除烫液之外的砭刺,针灸,按摩,热敷都是最直接引起局部作用的治疗方法,外力不及时给予汤药,而不像今人如此迷恋汤药。吃了忘不了学习就是好,似乎什么都可以通过吃来解决。大夫我精子不好你说我吃点什么?其实还不如增加性交频率。我不相信号脉能够号出宫寒,即使能号出宫寒也不应该是号手而应该是号大腿根。如果你能通过经验治疗的成功率意识到流产最常见的原因是胚胎染色体异常和黄体功能不足,又能意识到黄体功能不足即是宫寒,而更深层次的认识即使胚胎染色体异常也时常合并宫寒,而治愈成功率的根本在于抓住最常见的病因——胚胎染色体异常和黄体功能不足,而非仅仅是胚胎染色体异常,那么来一个病人我就认定是宫寒去施治肯定是能够治愈大多数人的,我又岂用号脉。而西医看到胚胎染色体异常就因此而否定黄体功能不足的存在,那么那些本来因为黄体功能不足胎停却赶上胚胎染色体异常的人就成了循证的牺牲品。其实中医思想才抓住了精准医学的群体精准,自然前文说到西医的黄体功能不足和中医的宫寒论是中医赢了。赢在了没有检验上。而孕激素保胎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副作用,只是担心对群体过多的不必要补充而已。为了预防少数的神经管缺陷我们推荐全民吃叶酸,为了预防少数唐氏儿的出生我们建议年龄大于35岁的孕妇孕期都做羊水穿刺,唐氏筛查高风险98%的假阳性率,98个人陪着2个人做羊水穿刺,早孕期筛查孕酮低就补充孕激素又有哪个不过度呢?在人类生育年龄后移黄体功能不足发生率增加的大背景下,过多的不必要的使用一些孕激素总比胎停后越刮内膜越损伤,造成反复流产以后再使用肝素过渡医疗的嫌疑要小吧。中医的思想和西医的药物视为中西医结合的基本思路,而非西医的检验和中医的药物,利润最大的结合方式。中西医结合首先需要将中医的术语和西医的术语通过各自描述的临床表现相翻译互通,才可能将中西医融汇在一起。精准医疗要精准到治疗方式能引起局部的足够的作用,离不开药物对局部精准作用的精准属性,盲目的普遍循证,以及多过的牵强联系只会让医学变得不精准,反而给了一些心术不正之人趁机按摩全身的机会。阿司匹林,肝素,强的松,维生素E试问谁能有雌孕激素的局部作用更强。维生素E怎么能够引起子宫局部的作用?说雌激素有致畸风险,阿司匹林,强的松哪个没有致畸风险。只是这些我不愿意说而已,因为我不想那些孕期使用的人担心。补充个叶酸有人说可以导致胎停就有人信了,叶酸导致胎停可缺少学术证据。那被用来保胎的阿司匹林和流产是否相关呢?平日里我都念松箍咒,今天我也念一个紧箍咒。以下图片转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药》87页和1034页,由上海一妇婴段涛教授主译。一方面是很多人用药后担心孩子是否能继续妊娠,另一方面又是怀孕后肆无忌惮的保胎药。强的松致畸风险很小,但是可能和唇腭裂相关,文中也描述患者应该具有知情权。黄体酮是保胎的鼻祖,因为黄体酮保太失败让世人转而走向免疫和血栓,其中也不乏孕激素使用不得当者。而今天人们忘了黄体酮而直接奔向免疫和血栓可谓之舍本逐末,退而求其次,直接导致了群体的不精准。看到患者留言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医生在用肝素的问题,其实也有很多的医生在反对,只是声音被淹没,例如有协和医院医生在开会的时候反对过肝素保胎,说拿不出直接的证据证明有效,又能如何,我也没有办法证实她痛批过肝素。我问儿科,骨科,神经外科的医生,你可以问其他专业的医生,不懂的医生,肝素能不能保胎,这些非妇产科的医生也是学过妇产科书的。但是他们会从逻辑上做出第一反应。前几天,肝素厂家从北京邀请了使用肝素非常有经验的大夫来石家庄讲课,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看这件事情,学术交流,经验推广?在我看来就是肝素的形象代言人,厂家背后支持的商品推广。肝素怎么不请地屈孕酮来讲课。当然你们也可以认为是为了提升河北医疗进步的会议。商业和医学就是这样混淆着,让人难以区分。除非你能从商业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医疗的问题。我无法除外可能存在极少数患者需要使用肝素的情况,但是目前我没有一例患者使用过肝素保胎。而我敢勇于坚持不用肝素保胎的原因在于河北流行肝素比较晚,而我在一个历史时期之内,虽然也有保胎失败,但是只要坚持就诊的,最终都取得了好的结局。而教科书中也有指出血栓性疾病和大孕周的死胎关系比较大并非早孕期妊娠丢失。肝素保胎不是能不能用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必要用,有没有必要用这么多的问题。从最早的三天一次,一天一次,到现在的一天三次。今天的肝素就像昔日的阿司匹林,忆往昔阿司匹林使用的何等如火如荼,14年国外一篇最大规模针对阿司匹林保胎研究没有证实阿司匹林有效,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孕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保胎的妊娠结果》,也正是因为这篇文章给了我出血不一定是先兆流产认识的勇气,而这一认识即使是现在也是和妇产科教材相违背的,当时我也并没有想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先兆流产。而阿司匹林我们过去一直在用,而今天也一直在用。致畸风险的研究证实阿司匹林类药物干扰着床,生殖医学的研究证实阿司匹林促进着床。询证似乎也受主观认识的左右,其实源自于统计群体的差异。说了这么多,各位只有用心去体会,以实践辨别孰是孰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我只想给人们一条老路。即使今日我的反对依然是不可能左右大局的,那就让肝素用的更猛烈一些吧,物极必反。愿我星星之火它日燎原。

张宁 2018-11-26阅读量5.5万

科普智齿

病请描述: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牙槽骨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刚好是第八颗牙齿。它一般在18岁左右萌出,此时人的心智发育都接近成熟,因此被俗称为“智齿”。智齿生长方面,个体有很大差异,通常情况下应该有上下左右对称的4颗牙,有的少于4颗甚至没有,所以教科书说人类有“28-32颗牙齿”,这都是正常的。 图1 智齿在牙列中的位置   智齿在萌出时有些人颌骨还不够大,没有足够位置供智齿萌出,智齿就会阻生在颌骨内,向其他方向生长,可能只有部分牙冠露出牙龈,或完全埋在颌骨里。如果智齿长不出来,横着长了(水平阻生智齿)或是歪斜着长了,就会挤到外边的牙,让外边的牙极度拥挤,容易牙疼,并且牙龈与牙体之间形成一个狭窄较深的盲袋,容易积存食物碎屑和细菌,一般刷牙漱口难以清洗干净;加之冠部牙龈易因咀嚼食物而损伤,形成溃疡等症状。这时智齿不仅不能起到磨牙的作用,很多时候还会由于牙刷刷不到而诱发龋齿、口臭及炎症,甚至由于智齿引起的龋齿或炎症,还会传染其他磨牙。所以处理非正常生长的智齿时,提早拔牙才是明智的。   图2 根据智齿的萌出程度及与邻牙关系进行分类   我将在临床上碰到的问题罗列如下,希望给大家以帮助。 1.      门诊经常碰到患者因为智齿发炎来诊(仅说明智齿局部周围牙龈发炎情况),经检查后发现是智齿发炎。建议消炎后拔除智齿。可惜很多病人因为害怕疼痛等原因不愿意拔除。其后果是发炎的间隔周期会越来越短,长期的应用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并且对身体也没有益处。还有就是上文所说的引起邻牙的龋坏等,这是最可惜的,因为智齿的邻牙(第二磨牙)是有重要研磨食物功能的,其因为智齿原因出现龋病、牙髓炎等后,轻者需要治疗,重者也需要拔除,严重影响咀嚼功能,研磨食物效率下降,如食物没有研磨精细就进入胃肠道,将影响胃肠道消化功能。   2.      门诊还会遇到更严重的情况,就是智齿冠周炎扩散后引起间隙感染的患者。此时患者炎症肿胀会扩大到同侧面颊部,张口困难,皮温高。此时口服抗生素效果欠佳,需要静脉输注抗生素治疗,一般头孢类抗生素和硝基咪唑类药物(甲硝唑、替硝唑或奥硝唑)联合应用。此类患者轻的可以门诊输液治疗,重者如果CT显示有脓肿形成的,需要全麻手术切开冲洗引流。此类患者的经验教训数不胜数。很多需要住院的患者需要超过两周的长程住院,大量抗生素应用,时间及金钱的花费不菲。如果脓肿沿颈部筋膜间隙下行入纵膈,可以引起纵膈脓肿。这在几年前是百分百致死的疾病。近几年随着技术进步、医学设备的发展,口腔颌面外科和胸外科医生联合治疗后,降低了死亡率。但是需要将胸骨断开,保证脓肿引流的顺畅,创伤很大,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室治疗相当长一段时间,花费更大。    图3 颌面间隙感染全麻下切开引流后(颏部因炎症浸润呈现红肿,反光部分)   3.  孕期发生智齿冠周炎的问题。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备孕前会来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咨询智齿拔除的问题。这是很令人欣慰的。因为孕期发生智齿冠周炎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怀孕头三个月,任何药物的应用都应该慎重,而治疗智齿冠周炎的有效药物硝基咪唑类药物又有强致畸性,所以药物治疗一般是禁忌的。我们也遇到过怀孕8个月的孕妇因智齿冠周炎引发的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按原则在颌下及颈部进行平行横贯切开,彻底开放引流。这个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住了半年左右,最后总算是母子平安,但是救治过程的药物应用当时首先考虑的孕妇的生命,这是不能兼顾的事情。我的一个分配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大学同学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报道了一个孕妇因智齿冠周炎发生颌面颈部感染,最后花费100多万,可惜胎儿也没有保住。   4.  智齿不疼不拔吗? 门诊上经常有患者因一侧智齿疼痛(龋坏、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来诊。经常医生本着负责的态度告知对侧也长有智齿,建议也要拔除。这时患者经常怀疑的提问“我对侧牙齿不疼为什么要拔?”。智齿的拔除不是以疼或不疼做为拔除指征的。如果是不完全萌出的智齿,都是有发炎隐患的,并且会导致前邻牙发生龋坏等病变。十几年前我接触过中华口腔医学会的一个刊物,上面记载了美国牙科协会建议预防性拔除智齿的文章,其所说的预防性拔除并不是在智齿疼痛之前,而是大概16岁时,智齿形成牙冠未形成牙根时拔除。这时只能从牙片上观察到智齿,并且要手术切开牙龈,但是因为牙根没有发育完成,牙齿牢固性不足,相对还是容易拔除的。如此看来,没有发生疼痛的智齿,已经萌出或没有萌出的(这里是指牙根发育完成的),还是建议预防性拔除的。   5.  智齿拔除会损伤神经吗? 这不但是患者关心的问题,也是医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很多患者拿着外院的曲面断层来我门诊咨询智齿问题。这种情况的好处之一就是外院同行已经给患者灌输一定的关于智齿的知识了,不利的是外院医生为了说服患者去上级医院治疗,往往夸大了拔除智齿损伤下齿槽神经的几率及严重性。这时需要耐心向患者解释。首先,人体是立体的,曲面体层是平片,经常在曲面断层上看到下齿槽神经管与智齿牙根靠的很近甚至是牙根尖延伸过神经管的情况,这大部分是根尖和神经管影像重叠造成的。依据我在临床上的经验,智齿根尖与下齿槽神经管紧密贴合的情况是极其罕见的。如果曲面断层上看到下齿槽神经管与智齿牙根靠的很近时,我们常常请患者再拍一个牙科CT,从三个平面(冠状、矢状和轴位)来观察牙根与神经管的位置关系,更好的避免拔牙时损伤下齿槽神经。总之,下颌智齿拔除损伤下齿槽神经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有时下颌智齿拔除过程中下齿槽神经受到一过性挤压,术后导致同侧下唇出现麻木感时,不要过度紧张,只要神经不离断,一般2-6个月时可以恢复的。可以拔牙后口服甲钴胺等营养神经的药物来治疗。   6.      智齿疼痛是可以拔吗?智齿疼痛是一个泛泛的说法。它可以是智齿周围软组织发炎疼痛,也可以是智齿发生龋坏、牙髓炎的疼痛。如果时前者,是不能在急性期拔牙的,因为拔牙可以导致软组织感染扩散。如果是后者,建议立即拔除。因为后者是牙齿硬组织病变,牙髓是在牙齿髓腔内的,拔牙不会导致炎症扩散等不良后果。如果不拔会导致剧烈疼痛,平常说的“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命”指的就是后面这一种情况。当然,后者拔牙是麻醉效果可能欠佳一些,相较牙齿本身的疼痛,拔牙还是可以忍受的。   7.      完全骨埋伏智齿。这种情况往往是在门诊拍片时发现的,完全骨埋伏智齿如果没有隧道(与邻牙紧密相邻,有隧道通到口腔内),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但有时会发生牙源性的颌骨囊肿,这个就是肿瘤了。因此要注意定期拍片随访。   8.      智齿拔除后的恢复。很多患者也很关心智齿拔除后的恢复问题。这个首先与创伤轻重有关,创伤轻重又与智齿的生长情况有关。如果智齿长得位置很正,已经萌出,创伤就相对较轻,恢复就会快一些。再就是不能在炎症期、身体抵抗力低的时候(感冒、来例假等)拔牙。     如今网络资讯非常发达,关于智齿已经有非常多的文章在介绍它了。我仅是根据我在临床上遇到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还多赘述一点,如果找医生拔牙,虽然是每次拔除不同的牙齿,尽量安排时间找同一个医生治疗。  

肖文林 2018-09-22阅读量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