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面部畸形 > 内容

面部畸形内容

自体脂肪移植

病请描述:美丽,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医美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现美创造了良好条件。近年来,自体脂肪面部充填或丰胸丰臀技术逐渐成熟,已成为医美市场的热捧项目。原因在于它不仅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安全迅捷、对求美者的工作及学习没有大的影响,而且由于自体脂肪是自体组织,移植后既没有生理上的排异反应,也没有心理的排异反应。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是通过手术方法获取皮下脂肪,经体外处理后再以脂肪颗粒的形式通过注射注入到自体局部体表部位进行填充,起到增加组织容量、改善组织局部的萎缩性衰老变化或局部皮肤质地等作用,从而达到局部抗衰老的目的。自体脂肪颗粒作为一种填充材料用于移植有以下优点:来源丰富,取材方便,不造成供区畸形反而可以同时去脂达到轮廓美容和减肥塑形的目的;所取脂肪颗粒经处理后可通过注射方法移植到受区,操作方便,受区损伤较小;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因此,目前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已被公认为是一种安全和能取得良好效果的美容和年轻化技术,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关注核心是如何保证和提高移植后脂肪的成活质量和存活率。脂肪抽吸获得的脂肪组织中存在一群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被称为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deriveds ADSCs),它可用于辅助脂肪移植来提高成活率,同时它也可以通过体外培养和扩增方法,作为很有前景的干细胞治疗工具。本手术注意要点:(1)术前须特别告知被移植的脂肪存在一定吸收率及须接受多次脂肪移植可能。严格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无菌原则,避免发生感染。(2)尽可能保持移植脂肪的活力,提高移植脂肪成活率。(3)注射时遵循“3L3M(低转速、低负压、低容量、多点、多隧道、多层次)”原则进行。上海华山医院整形外科开展本项目多年,设备先进,技术娴熟,管理完善,在充分保证求美者的安全的前提下,塑造美丽容颜,焕发年轻风采与自信。

丁志 2020-04-10阅读量8150

肾结核(tuberculos...

病请描述:泌尿生殖系其他器官结核,大多继发于肾结核,结核杆菌侵入肾脏,首先在双肾毛细血管丛形成病灶,但不产生临床症状,多数病灶由于机体抵抗力增强而痊愈,此时称为病理性肾结核。如侵入肾脏的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多、毒性强、机体抵抗力低下,则可侵入肾髓质及肾乳头,产生临床症状,此时称为临床肾结核。 1.诊断 遇有下列情况应想到肾结核的可能: 1)有慢性膀胱刺激症状即尿频、尿急、尿痛,而尿内又有蛋白和红、白细胞者; 2)青年男性患者表现为慢性膀胱刺激症状; 3)逐渐加重的尿频、尿急、尿痛或伴有血尿,经抗感染治疗无效者; 4)尿液呈酸性,有脓细胞而普通培养无细菌生长者; 5)有肺结核或其他肾外结核病灶,尿液出现少量蛋白,镜检有红细胞者; 6)体检发现前列腺缩小、变硬,表面高低不平,附睾、精囊硬节或输精管增粗,阴囊有慢性窦道者。 以上为肾结核的常见表现,但有相当一部分不典型病例可能没有上述表现,这类不典型病例往往从临床表现及一般化验检查中不易作出诊断,但却具有以下某种特征性表现: 1)中青年患者反复出现无症状血尿; 2)仅有轻微腰痛而无膀胱刺激症状,静脉肾盂造影(IVU)显示不明原因之一侧输尿管下端梗阻; 3)无症状而偶然体检IVU显示一侧肾脏不显影; 4)仅有顽固性尿频而无其他明确原因。 上述表现对肾结核的诊断有很大帮助,然而尚需作进一步全面系统的检查,以确定诊断。 2.鉴别诊断 (1)泌尿系统慢性非特异性感染  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非特异性膀胱炎有较长期的膀胱刺激症状,无进行性加重,可有发热、腰痛等急性肾盂肾炎发作史。慢性膀胱炎可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血尿常与膀胱刺激症状同时发生。而肾结核引起的膀胱炎以尿频开始,逐渐加剧,无发作性加重,血尿多在膀胱刺激症状一段时间后出现。结核性膀胱炎合并非特异性感染约占20%,多为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尿液培养可发现致病菌。慢性膀胱炎一般不是独立疾病,常有诱因存在,应行全面检查以排除肿瘤、结石、先天畸形等。 (2)尿道综合征:女性经常突然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时好时犯。发病时尿常规检查呈阴性。因而有膀胱刺激症状女性患者发病时应行尿常规检查以除外本症。外阴检查常可发现有处女膜伞或尿道口与阴道口间距较近,且无白带过多或阴道炎现象。 (3)泌尿系结石:血尿多为运动后全程血尿、血量不多、鲜有血块。肾结石静止时仅有肾区疼痛,发作时可引起肾绞痛。膀胱结石亦可引起长期、慢性膀胱刺激症状,尿常规有红、白细胞,但常有尿流中断、排尿后下腹疼痛加重等现象,多发生于男性小儿或老年患者。结合B超、X线检查可作出鉴别诊断。 (4)泌尿系肿瘤:常以无痛、间歇性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膀胱肿瘤合并感染或晚期者可有尿频和排尿困难而与肾结核相似,但肿瘤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血尿量较大并多有血块,可行B超、CT和膀胱镜检以确诊。 (5)慢性肾炎:有时肾结核被误诊为肾炎,后者其实并无膀胱刺激症状,多有高血压,尿常规中有大量蛋白而仅有少量红、白细胞,颗粒或白细胞管型。 3.治疗 临床肾结核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患,不治疗难以自愈,由于输尿管及尿道管腔较细,一旦发生结核病变,极易发生狭窄及梗阻,导致肾、输尿管积水,更促进了患侧肾结核病变的发展,若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患肾功能将很快被完全破坏,形成脓肾。如健侧输尿管口或输尿管下段结核性狭窄或反流,则可致健肾积水,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泌尿系结核应以药物治疗为主,抗结核药物不仅使早期肾结核病变获得痊愈,还可使一些患者缩小了手术治疗范围。肾结核的治疗应全面考虑肾脏病变损害和患者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1.全身治疗:包括休息、避免劳累、注意营养及饮食。 2.药物治疗:诊断肯定,病变范围明确,肾功能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尿路梗阻等情况已查明的患者应尽早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用药原则为早诊断,早用药,联合运用,持续足够疗程,但应切忌以下两点:①无任何诊断依据,随意试验性用药。②确诊为肾结核患者,不严格按照治疗方案用药,从而诱导结核杆菌产生耐药性,给进一步治疗带来困难。国内外数十年来采用异烟肼、链霉素及对氨基水杨酸联合治疗,疗程2年,结核菌转阴率达96%。但对氨基水杨酸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大,长期应用链霉素则对听神经有一定的毒性,使患者常常不能长期坚持用药,或不规则用药而达不到治疗效果。1966年利福平问世后,发现它有快速杀灭结核菌的作用。1972年后应用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短程化疗方案,使结核病疗程缩短而疗效维持。有学者应用利福平和异烟肼治疗肾结核6~8个月后肾切除病理标本,发现组织内结核菌被全部杀死,空洞愈合,肾实质可予保留。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及吡嗪酰胺现已取代原先药物成为一线抗结核药物。 常用抗结核药物: 1)异烟肼(isoniazid):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能杀灭细胞内外生长旺盛的结核杆菌,对生长缓慢和间歇繁殖的细菌效果较差。特点为疗效好,用量少,口服吸收好、毒性低。主要副作用为周围神经炎和肝炎。异烟肼的结构与维生素B6相似,可使体内维生素B6贮存减少。神经炎的发生与药物剂量有关,长期应用异烟肼时应同时服用维生素B6。肝炎常见于老年人及乙酰化低患者,长期服用异烟肼可使血清转氨酶升高,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如转氨酶明显升高应停药,停药后转氨酶一般可恢复正常。  2)利福平(Rifampicipicin):对繁殖期结核杆菌作用最强,对静止期结核杆菌亦有杀灭作用,但所需浓度较大。利福平还能穿透细胞膜进入巨噬细胞,对其中的结核杆菌有杀伤作用,是全效杀菌药。副作用较轻,主要为肝脏毒性、消化道反应及皮肤症候群等。肝毒性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肝脏肿大和黄疸。早期无症状性转氨酶升高一般可自行恢复正常而无需停药。应当指出,原有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和老年患者更易于出现肝毒性;利福平与异烟肼合用后肝功能异常者增多,应密切观察。消化道症状常见者为恶心、呕吐、厌食、腹痛,但一般不影响继续用药。皮肤症候群多发生在用药早期,于服药后2~3h出现,以面部最为常见,皮肤红、痒,眼部发红,若持续发作可行脱敏治疗。  3)乙胺丁醇(Ethambutol):早期认为乙胺丁醇为抑菌药,近期发现其有杀菌作用,在中性环境下作用最强。与其他抗结核药无交叉耐药性,临床上可用于对链霉素或异烟肼产生耐药性的患者。与利福平和异烟肼合用可增强疗效并延缓耐药性产生。口服常量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最主要为视神经毒性,表现为视觉敏度减退及色觉丧失,多在用药后2~6个月内出现,发生率与剂量有关。视觉功能改变一般可不停药,一旦出现神经炎则需停药并予大剂量维生素B1,烟酰胺及其他血管药物。 4)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对牛型结核杆菌及非典型结核杆菌一般无抗菌作用,但对人型结核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酸性环境有利于其发挥作用。巨噬细胞内pH值低,细菌生长缓慢,其他抗结核药难以杀灭结核菌,是结核病复发的根源,但吡嗪酰胺可对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结核杆菌具有特殊的杀灭作用。单独用药易产生耐药性,需与异烟肼或利福平合用。主要副作用为肝损害,但每天用量低于2g时肝毒性少见。治疗期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发现肝大、肝区痛、转氨酶升高应停药观察,一般可逐渐恢复正常,损害较严重者需及早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此外,吡嗪酰胺的代谢产物可与尿酸竞争而抑制后者的排泄,可使体内尿酸积聚,引起关节疼痛。  配伍方案: 异烟肼300mg/d;利福平<50kg者300mg/d,>50kg者450mg/d;吡嗪酰胺25mg/(kg·d);或<50kg者1.5g/d,>50kg者2g/d。2个月后停用吡嗪酰胺,再服用异烟肼、利福平4个月,总疗程半年。 异烟肼300~600mg/d,利福平300~450mg/d,乙胺丁醇600~750mg/d,连用2个月后停用乙胺丁醇,再服半年如症状消失,尿结核菌转阴,再服异烟肼1年以上。 为减少异烟肼的不良反应,可同时服用维生素B<sub>6</sub> 100mg/d,服用乙胺丁醇者每6周检查视野1次,以尽早发现神经损害。肾病变严重或膀胱病变广泛时,前2个月可加用链霉素1g/d。现提倡药物于早饭前半小时 1次顿服,可使药物在体内达到较高浓度,有较好的消灭结核杆菌和预防耐药菌株产生的作用。用药期间应每月检查尿常规1~2次,并行结核菌培养、结核菌耐药试验;每3个月行超声检查及静脉尿路造影,以观察疗效。若用药6~9个月仍不能控制者应考虑外科治疗。  抗结核药物停药标准: 1)排尿紊乱症状完全消失。 2)全身症状明显改善,血沉、体温正常。 3)反复多次尿常规检查正常。 4)长期、多次尿检抗酸杆菌阴性。 5)尿结核杆菌培养阴性。 6)静脉尿路造影示病情稳定或已愈合。 7)无其他全身结核病灶。 (3)手术治疗  抗结核药问世之前,肾切除曾为肾结核的主要治疗方法,而现今在抗结核药物的治疗下,有些早期结核可避免手术治疗,有些原先需行肾切除者可仅行病灶清除、肾部分切除或整形手术。术前需应用抗结核药2~3周,保留肾脏的手术则术前至少需用药4周。  1)肾切除术: 适应证:-肾脏广泛破坏,功能已丧失或接近丧失,对侧肾脏正常,轻度积水或有轻度结核病变; - 一侧肾结核并发持续严重出血; - 肾结核合并难以控制的肾性高血压; - 结核性脓肾、特别是合并继发感染; - 无功能的钙化肾; - 结核菌耐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 肾结核合并该侧肾脏恶性肿瘤。 肾结核发展至晚期时,结核病变蔓延至肾周,X线片上外形不清或肾蒂附近有钙化淋巴结阴影时,手术常较困难,对此类病例,应特别注意勿损伤附近脏器。右侧可能损伤下腔静脉及十二指肠,左侧应注意脾脏和胰腺。因此,肾切除时尽量切除肾周脂肪,但在特殊情况下亦可采用肾包膜下切除术。 进行患肾切除时,输尿管亦需切除,切除长度视输尿管病变范围和程度而定。若输尿管病变范围广泛而严重,输尿管粗而壁厚,腔内有干酪样物,则仅行输尿管部分切除后残端在术后多会导致重新发病,应一并将输尿管全部切除直至膀胱入口处。若输尿管病变较轻,术后不会重新致病,则行常规部分切除即可。但应注意,如果输尿管残端腔内存在结核组织,可能会影响肾脏切口愈合导致切口感染甚至窦道形成。因此,应用苯酚(石炭酸)烧灼残端,再以酒精中和,生理盐水清洁,丝线结扎,尔后以脂肪组织覆盖包埋,使其与肾切口隔开。 若膀胱结核病变严重,膀胱容量小,则术前应留置导尿管,以防术中膀胱过胀引起大出血。如肾结核合并附睾结核,在一般情况许可下,可同时切除附睾。  禁忌证: - 双肾严重结核,合并氮质血症; - 存在严重出血倾向; - 合并泌尿生殖系外活动性结核; - 全身情况不良,严重贫血者。  2)肾部分切除术:局限性结核病灶在经短程药物治疗后多能治愈,加之肾部分切除术手术较复杂,易产生并发症,已很少用于治疗肾结核,惟以下情况时,可考虑肾部分切除术。 局限性钙化病灶经6周药物治疗无明显改进;钙化病灶呈扩大趋势,有破坏整个肾脏危险时。未经正规药物治疗者,身体其他部位结核未控制者及同侧输尿管、膀胱已有明显结核浸润者不宜施行肾部分切除术。 3)肾结核病灶清除术:适用于靠近肾脏表面的闭合性结核空洞,以及孤肾或双侧肾脏局限性结核脓肿与肾盏不相通,有无钙化者均可手术。现可在X线或B超导向下行穿刺抽脓,脓腔内注射抗结核药物,效果良好,用以替代肾结核病灶清除术。 4)整形手术:整形手术运用于肾结核已经药物控制而输尿管狭窄者,引起输尿管结核狭窄最常见的部位为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此处发现的狭窄即使患者未出现肾结核临床症状亦应考虑有结核可能。其次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中段输尿管狭窄较少见。少数患者全长输尿管狭窄纤维化甚至钙化,此种情况下,肾脏病变均很严重而不能施行整形手术。 5)输尿管下段狭窄可切除狭窄段后行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一般采用肾盂输尿管离断整形术,术后应用“双J管”行内引流,保留4~6周,可减少术后再狭窄机会。极少数中下段狭窄者,需采用游离回肠襻替代大段输尿管,以恢复肾盂与膀胱通路。由于结核性膀胱炎原本存在不同程度的结缔组织增生,无法施行膀胱壁管式(Boari flap法)重建10cm以内的狭窄。因多为一小段狭窄,经膀胱镜施行输尿管口及输尿管末端切开扩张术,效果亦难遂人意。

吴玉伟 2020-03-20阅读量1.1万

【原创】面中部拉皮主要解决什...

病请描述:面中部拉皮是开展最多的拉皮项目,由于刀口隐蔽、解决的是衰老最先出现的问题,因此,广受求美者的欢迎。面中部主要是解决哪些问题呢?首先要看面中部包括的范围,它是指颧骨以下,法令纹以外,下颌骨下颌缘以上,耳廓之前的区域,这个部位的衰老比较早地出现,变现为颧脂肪垫下垂、法令纹加深、羊腮畸形等外观,实际上,即便在照片上看不到明显的外观变化,很多女士自己都很清楚这个部位的衰老已经非常明显了,因为毕竟只有她们自己才知道自己原来年轻的样子和感觉。(图一)(图一)面中部衰老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面中部拉皮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上述区域的皮肤软组织衰老和下垂,恢复年轻的皮肤位置和皮肤量,根据衰老的情况和特点,医生可能相应选择两个手术切口之一或者联合应用,一个就是下眼睑的边缘,眼袋手术的切口(图二);另外一个就是耳前切口。通过皮下内窥镜辅助下的广泛分离,悬吊下垂的组织并坚强固定,切除冗余的皮肤,获得的结果主要包括几方面:1.法令纹明显变浅;2.羊腮畸形减轻;3.这个中面部皮肤上提;4.面部皮肤平滑柔顺;5.由于臃肿的组织上提,显得面颊部变瘦。(图二)眼下切口面中部提升(图三)耳前切口面中部拉皮实际上,面中部拉皮和线雕解决的问题大致类似,但是具有和线雕完全不同的提升美感和维持时间,很多线雕不满意的求美者就可能会采用面中部拉皮来弥补,而且,很多年轻的女孩子如果松弛明显都可以先施行面中部拉皮了。本文是刘天一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刘天一 2020-03-10阅读量8040

【原创】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需...

病请描述:  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了对于中重度面部松弛下垂,经典的拉皮手术是一个效果最彻底、最安全的方法,那些接受过线雕或者超声波等光电仪器治疗过的求美者这样的经验会更多。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需要做了呢?这里有几个小tip供大家参考。一、面部松弛的客观证据是决定是否需要做拉皮的最主要参数,如果别人和自己都已经明确判断皮肤已经非常松弛下垂了,通过和以前的照片比较已经明显衰老了(照片之间的比较更加真实),法令纹明显加深、羊腮畸形出现、八字眉、眼袋等等老化外表出现(图一),就可以考虑做拉皮。(图一)国外28岁女儿和64岁的母亲对比二、既往做过线雕和电波拉皮等治疗,但是效果有限,或者维持的时间越来越短,效果越来越差,说明老化程度严重,用常规的微创方法已经无法达到年轻化效果,必需要拉皮。三、自己对着镜子中的你,用一侧的手掌向太阳穴的方向提拉一侧脸,通对侧比较,如果确定显得非常年轻就可以选择手术。(图二)双手提面颊的两侧通过对比提紧后的面部显得比较年轻,说明你适合手术四、皮肤明显的松垮,用拇指和食指捏起来皮肤可以扯得很远,说明皮肤太多太松了,要做手术了。五、对着镜子看自己,像“沙皮狗”一样快速摇动脸,如果皮肤非常明显在颤动,你要做整容了。最后想要强调的是,你是和医生一道在战斗,在向你的衰老挑战,有了上述老化不要自作主张,找你的整形医生,它的经验和判断最关键,前提条件是他一定是专做拉皮面部年轻化的医生,因为这个手术毕竟技术门槛太高,难度一般人不能逾越。图片介绍:(图一)国外28岁女儿和64岁的母亲对比(图二)双手提面颊的两侧通过对比提紧后的面部显得比较年轻,说明你适合手术

刘天一 2020-02-06阅读量7929

【原创】为什么说拉皮是治疗羊...

病请描述:羊腮样老化是描述下面部皮肤松弛下垂老化的一种特征,是指在口角法令纹外侧,下颌角前面,面下部局部区域严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松弛,伴有明显的下垂甚至堆积的外形,这种老化外观非常类似山羊腮部的那种显著下垂,顾名思义,叫做“羊腮样老化”。 (图一)“羊腮样老化”下颌线波浪,伴有明显的下垂甚至堆积的外形 羊腮样老化具有家族遗传性特征,另外与人的皮肤胶原厚度、皮下组织饱满度、骨骼形态、既往手术史、皮下韧带状态等都密切相关。例如,皮下韧带发育不全,固定皮肤的能力不足,在加上皮下组织饱满,皮肤比较薄没有良好的弹性,无法把皮下组织很好地固位,这样就会导致这些部位软组织的松弛下垂,如果侧面下颌骨比较水平,那么下垂的程度会显得更为明显。(图二)羊腮样老化明显的求美者,甚至在面部剧烈活动的时候,“羊腮”部位皮肤等组织也会左右摆动,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 (图二)羊腮样老化具有家族遗传性,在比较年轻的阶段就会显现出来。 拉皮是治疗羊腮畸形最好的办法之一,通过广泛的皮下剥离,可以剥离到羊腮的部位,然后在深层把松弛下垂的皮下组织向外上方悬吊,然后把整个下面部皮肤均匀平整地向耳垂方向提升,这样,从深浅两个层面把形成羊腮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效果非常明显。这种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创伤,需要一段恢复时间呢,但是效果确实,维持时间长,有效解决了线雕维持时间短,抽脂和激光损伤神经血管而且不平整皮肤冗余的问题,从疗效看是最好的。当然了,如果患者比较年轻,无法接受拉皮手术,先做线雕提升也是一个临时性的方法。   (图三)面颈部位拉皮术后一周 图片说明: (图一)“羊腮样老化”下颌线波浪,伴有明显的下垂甚至堆积的外形 (图二)羊腮样老化具有家族遗传性,在比较年轻的阶段就会显现出来。 (图三)面颈部位拉皮术后一周

刘天一 2020-02-03阅读量7914

【原创】拉皮手术皮肤去的越多...

病请描述:无论医生和求美者都已经了解到,拉皮手术同时进行提升、复位、皮肤提紧切除操作,手术效果是最明确而高效的,许多求美者自然经常会问:我的皮肤很松,年龄也大了,多去点皮肤效果是否会更明显、更持久呢?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切除皮肤的量多少才合适?” 要很好地理解这个问题必须要明白现代最新拉皮手术技术体系的目的、操作实质、以及多拉少拉的优缺点。 (图一)全面部提升术后两周 首先从目的来说很简单,就是要达到面部皮肤上提、紧致,恢复青春的外观。(图一) 从操作的实质来说,现代拉皮技术侧重的是多层次、多维度、广泛分离、坚强固定的手术原则。(见图二)多层次是指皮肤分离、帽状腱膜下分离、SMAS(面部浅表肌肉腱膜系统,是拉皮手术的重要一个处理部分)下分离、颈阔肌深层及浅层分离,这种多层次的分离保证了可以针对下垂移位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也就是说针对衰老的本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复位的效果最好,也是我们的手术会进行如此长的时间精细操作,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原因 (图二)面部拉皮的处理层次 多维度主要指多方向、多角度的提拉,(图三)例如对于SMAS主要向上向外上的提紧,而对于颈阔肌则要进行后上外侧的提紧,额部则要向上后方向的提紧,这样保证了提紧的维度是按着正常的解剖方位来进行;广泛分离是指皮肤、帽状腱膜以及颈部等各个层次要进行充分的剥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提紧组织能够充分地移动和复位;坚强固定是指提紧后的组织要非常确定地固定在非常致密的地方,比如把SMAS固定在耳前筋膜上,把颈部肌肉向上外固定在耳垂后乳突这个非常坚固的地方,最大程度保持稳固,维持住效果。 (图三)多方位向多角度的提升效果 从以上描述我们可以了解皮肤去多少的问题,皮肤提紧切除是整个拉皮体系中的最终一环,要达到年轻化的目的,首先要按着上述的原则,把深层的组织处理到位,深部的已经提紧固定好了,最浅层的皮肤这个“罩”才能够确定出需要裁减多少才算合适,只有这些步骤都做好了,才能保证对皮肤罩的支撑作用,皮肤也能够达到最大程度切除的目的。按着上提的方向拉紧皮肤逐步切除,切除太多导致切口张力太大,瘢痕会非常明显;如果切除过于保守,那么就不能最大程度提紧皮肤的目的。而如果有些医生没有真正掌握这门技术、没有理解到现代拉皮手术的精髓、没有对深层进行充分到位的处理,仅仅是用力拉紧皮肤盲目切除过多的皮肤,不但达不到效果,更会导致器官移位畸形,产生丑陋的外观。 图片说明: (图一)全面部提升术后两周 (图二)面部拉皮的处理层次 (图三)多方位向多角度的提升效果

刘天一 2019-12-29阅读量8270

肾盂肾炎是肾炎吗?会发展成尿...

病请描述:       肾盂肾炎与肾炎(肾小球肾炎)是完全不同疾病。前者是细菌感染,部位在上尿路,即肾出口至输尿管开口附近。后者是免疫引起,部位在肾脏实质部分(肾小球为主)。       肾盂肾炎的细菌来源主要由尿道上行,也有少部分由血液或附近感染传播。临床表现除了有膀胱刺激症(尿频、尿急、尿痛,又称为尿道刺激症),还可有发热、畏寒、腰疼(下尿路感染一般无这些症状)。尿常规可见白细胞明显升高,也可有血尿及少量蛋白。如作中段尿培养,可查到致病菌(有时需多次培养才可查到致病菌)。敏感的抗菌素治疗能有效(如有尿培养查到致病菌并做药物敏感试验,可指导选择抗菌素。       如治疗彻底,可完全治愈。只有很少数病人,因复杂性因素(如肾盂开口附近畸形、梗阻,全身免疫功能低下、严重糖尿病、营养不良等等),使感染反复发生,形成慢性肾盂肾炎,可逐渐使肾脏受慢性纤维化影响,最后肾功能会下降(也就是慢性肾脏病,CKD)。       肾炎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二种。原发性肾炎是肾本身由于免疫紊乱引起(具体机制还未完全搞清);继发性肾炎是由全病如身性疾病影响到肾脏。比如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乙肝、丙肝、高血压或糖尿病肾病、肿瘤、全身性风湿免疫性疾病(类风关、干燥综合征等)。肾炎的临床表现除了血尿、蛋白尿外,还可以有面部眼睑或下肢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可以还正常,也可能巳有下降。       如果肾炎临床表现很轻,比如说,肾功能完全正常,尿蛋白量无或仅微量,单纯镜下血尿等,不需要做肾穿!但如果尿蛋白量较多(24小时超过或接近超过1000毫克,或尿白蛋白/尿肌酐超过或接近超过1000);肾功能有下降(性质不明,可能急性或慢性下降);血白蛋白值明显下降;临床上怀疑肾病由继发性原因如红斑狼疮、乙肝或丙肝、浆细胞病等等引起。如属以上情况,应该做肾穿刺。       因为肾炎有很多种类,蛋白尿有多有少;肾病理类型有很多种类;病变性质有急性化为主,也有慢性化为主。故治疗很不一样。有些,仅需非免疫治疗(降压、普利/沙坦类药物),有些,需用激素甚至免疫抑制剂。       而肾炎发展趋势也很不同。有些,肾功能可长期保持良好;有些,肾功能会逐步下降,甚至到尿毒症。在中国,尿毒症(又称为CKD5期或终末期)约50%以上是由肾炎引起的。       知道了这些,您可大致区分了肾盂肾炎与肾小球肾炎这二种完全不同的病了吧!

陆福明 2019-08-07阅读量1.0万

我有血尿、蛋白尿,是肾炎吗?...

病请描述:  您如果被查出有血尿、蛋白尿,又能排除泌尿系统结石、感染、畸形、肿瘤等,尤其尿蛋白量较多,一般是肾炎了。 了,肾炎除血尿、蛋白尿外,还可以有面部眼睑或下肢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可以还正常,也可能巳下降。   肾炎是怎么引起的呢?它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二种。原发性肾炎是肾本身由于免疫紊乱引起(具体机制还未完全搞清);继发性肾炎是由全病如身性疾病影响到肾脏。比如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乙肝、丙肝、高血压或糖尿病肾病、肿瘤、全身性风湿免疫性疾病(类风关、干燥综合征等)。   医生一般都要根据你的病情,作相关检查,如能排除全身继发性疾病,那就考虑是原发性肾炎了!

陆福明 2019-06-21阅读量9384

截骨不是切豆腐,想切哪里切哪里

病请描述:  下颌角截骨手术日益增多,虽说都是为了美化脸型,但每个人想改善的目标和诉求却不尽相同。有的人追求自然,有的人追求小V,有的人甚至对标爱豆照片,有的人甚至只是想改善不对称,那么在各种诉求下,截骨方案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 ﹏   ﹏ ﹏ 有些宝宝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去医院面诊想做下颌角截骨手术,却卡在了方案选择的环节迟迟不敢下定决心,还有些宝宝甚至因为方案设计与医生建议产生了巨大分歧,觉得医生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所想,做出来的效果预计也不会达到自己预期目标,于是心中苦恼犹豫,把疑问和抱怨留给了医生甚至对某项手术技术产生了不信任的抵制情绪。每年那么多手术做下来,那么多人看下来,如果宝宝们要想愉快的心情做这个手术并且术后达到这个手术该有的效果,设计方案的沟通和术前功课绝对不能省。                                                                                             ﹏ ﹏ ﹏ ﹏ 好多宝宝以为截骨手术设计就是简单的画几条线,还有好多宝宝自以为看了很多“广告文案”听说了几个新词就各种提要求,更有甚者以为截骨设计就是P图软件点到哪里减哪里,前面分析了各大门派做法不同,但不论你选的是哪种门派切法,有些基本原则是底线,必须遵守。也就是说不论你选何种切法,一个合适的下颌角截骨线确定,都应遵守以下基本底线: 1、安全。 2、对称。 3、改善脸型变精致而不是变畸形。 4、分清主要矛盾和全部矛盾。 安全第一,底线在哪里必须清楚——不想再次重复敲黑板的重中之重,不明白为什么还有宝宝会为了追求爱豆效果去跟自己的神经线过不去。我们在面诊时都会拍3D头颅面CT,详细显示了每个人面部骨骼数据,也显示了下颌槽神经线的位置(面部神经线很多,但对下颌角截骨手术设计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看下颌槽神经线的位置)那么我们的安全底线在哪里?不论你从哪个角度设计切线,截骨线都应该在距离下齿槽神经管下方5mm以上。换言之,如果再靠近些低于5MM,可能会造成手术器具对下齿槽神经产生损伤;如果距离过远,则可能截骨太少达不到手术效果。(图1) 有宝宝可能会说啦,我换个方向切不就能避开神经线了么?对于一个下颌槽神经线偏低的案例来说,不论你切直线还是曲线,不论你从哪个方向作为起始点,都难以避免会有一两处有挨近神经的风险,(参见图1中各种白色模拟切线)除非你切的是不规则路线,没有固定的方向,至今为止,好像还没有这个不规则无方向的新切法面世吧?如果有,有人愿意被切成不规则无方向么?所以截骨设计绝不是P图那般可以看哪里不顺眼就减哪里。   ﹏ ﹏ ﹏ ﹏ 对称性——这个问题老生常谈了,本以为无需再说,还是忍不住要在站出来说两句。有宝宝某一侧神经线偏低,导致能切的余地不能多,居然还会有人提出把能多切的一侧多切,只能少切的那一侧少切。这是得有多期望自己两侧脸不对称才能提出此要求呢?还有就是本身术前两侧不对称,希望通过手术来改善不对称问题的,那么你基础就是建立在不对称之上,两侧切线的方向和角度肯定会有差异,要想术后两侧达到基本对称平衡的状态,是需要有所取舍的。如果一味的追求某一个单角度的完美,抛开了原本并不对称的现实,结果也会是南辕北辙。                                                                                               ﹏ ﹏ ﹏ ﹏ 截骨手术是为了改善脸型变精致而不是变畸形——时尚风气在不断变化,追求流行本是好事,但如果脱离了本身面部数据基础,一味的追求小脸效果,“蛇精脸”、“马脸”、“鞋拔子脸”等的后果大家都看到了, 不用我多说。我可不希望是因为某个人因为个人偏好对设计提出过度要求而导致最后被人说整成畸形,如果有人在我们苦口婆心的规劝之下还要追求过度的奇怪要求,我也只能放弃她让她另寻高明了。                                                                                                     ﹏ ﹏ ﹏ ﹏ 分清主要矛盾和全部矛盾——每个人面部都不是百分百完美的,三个宽度的概念大家都知道“两颞的宽度”“颧骨之间的宽度”“下颌角宽度”,决定了脸型看起来大不大,导致脸型不好看的原因有很多,下颌角肥大、下巴宽短、颧骨突出、太阳穴凹陷、不对称、咬肌肥大、下颌缘松弛下垂、面部脂肪过多等等。要解决问题必须先清楚主要矛盾在哪里,下颌角截骨手术是最主要最大的那个解决之道,但不是唯一的。换言之,选择做单项下颌角手术将大大改善下颌部骨性肥大导致的脸型问题,但并不能达到某些人心中预想的改头换面重新投胎的神效果。有些同类手术可以一次解决,有些手术是不可以一次性都同时解决的(前面也讲过哪些手术可以一起做,哪些手术不能一起),路要一步步走,先解决最大矛盾,不要把单一手术效果过度神化,对某单项手术设计不要妄想着解决你所有问题。举个栗子,如果本身下巴部位存在比较严重的宽短、后缩、前突等问题,下颌角截骨可以在改善下颌角的同时改善一部分下巴问题,但不能完全替代下巴手术。也就是说,手术前要设定合理的期待,既然是做下颌角手术,那么改善下颌角问题就是最大的也是主要矛盾。如果你觉得下巴是你主要问题,应该咨询和设计专门针对下巴的如颏手术、颏成型、颏前移等。(参见图2.3),如果设计下颌角手术方案时,一味过度要求把下巴切到最大程度,那么侧面下颌角线条就会变得很奇怪。 如果只看侧面下颌角,以切最大程度下颌角为目标,下巴部分尤其是正面看变化几乎很小。(参见图4.5)。 所以综合以上两种极端做法,寻求最优方案是在顺道改善正面下巴的同时侧面下颌角的截线如下(参见图6.7)。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安全和精准定位的控制基础上。不论你是何种设计切法,如果传统以人主观经验判断来做手术前的定位,容易产生与原本方案设计的偏差,出血量和手术风险也会增加。还好有了柴岗教授发明专利3D骨科定位片,根据术前设计方案,精准定位与控制手术中截骨位置和走向。 了解了以上,你还会认为截骨设计是在做P图软件么?还会像菜场切豆腐那样说“给我切这里,切大块”么?切坏了豆腐最多是浪费,豆腐碎了最多难看,好好煮一下还能吃,骨骼类的要是切坏了,修修补补再回锅风险和成本可就太高了。

柴岗 2019-05-28阅读量8759

小心“神经纤维瘤...

病请描述:小明明5岁了,却没有上幼儿园,妈妈正带着他到处求医问药。有医生说明明患了“癫痫”,家里人很认真地给孩子吃了两年的抗癫痫药,可“癫痫”的症状一点也不见好转。 明明生下来身上就有大大小小浅棕色斑,大的像是“胎记”,小的像“雀斑”,听说这斑是从奶奶与爸爸那儿遗传下来的,他们身上还长了不少“疙瘩”。明明到底得了什么病啊?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妈妈带着明明住进了浙医二院的儿科病房。 医生与护士阿姨们发现,小明明是位非常机灵的男孩,喜欢笑,喜欢跳,喜欢听歌,经常会打开妈妈的手机放一些好听的歌曲,有一次还看见他一边放着流行的“小苹果”,一边跳起自创的舞蹈。大家都挺喜欢小明明。 但明明天真的笑容却无法驱散妈妈脸上的愁云。自明明出生后发现全身零零散散长了很多奇怪的斑,妈妈总感觉心里压了一块石头。妈妈觉得明明太爱跳爱动了,连睡觉也不乖,总喜欢手舞足蹈好一会儿,需要哄着拍着才渐渐入睡,并且走路有点“踮脚”。在外省做生意的爸妈于是带明明去了当地的儿童医院就诊,医生说明明可能患了“癫痫”,给配了抗癫痫药。可药吃两年,明明对于睡觉这事依然“我行我素”。妈妈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浙医二院的小儿神经专科不错,于是回家乡求医。 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医生发现明明曾经多次做过脑电图,结果都是正常的,妈妈还仔细回忆,除了睡觉前的手舞足蹈,明明没有抽搐、也没愣神等表现。这次住院期间,查体发现明明的腋窝和身体的躯干部位,零零散散长了数十颗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牛奶咖啡斑”,最大的有15*40毫米左右;拍X光片发现两条腿不对称,相差了5毫米;眼科会诊发现虹膜上有橙黄色的圆形小颗粒;但头颅MRI检查、24小时动态脑电图检查都是正常的。最后医生诊断明明得了神经纤维瘤病I型,需要进一步做基因检查来明确。虽然神经纤维瘤病的患者有的也会有癫痫发作,但明明的症状和检查结果都证明,孩子不是“癫痫”,不需要继续服用抗癫痫药物了。诊断有眉目,妈妈心情也放松了,并做好了心理准备,配合基因检查及进一步的随访。 也许是妈妈放松的心情感染了明明,他入睡变得容易了,经过逐渐减药,抗癫痫药也终于被停掉,好几次夜查房时医生发现,母子俩早早就安睡了。“癫痫”帽子终于被摘掉,明明高兴地准备着要上幼儿园了。 附:认识“牛奶咖啡斑”与“神经纤维瘤病I型” “牛奶咖啡斑”的颜色就像咖啡里混入了牛奶,可以是淡褐色、棕褐色或暗褐色斑;这种斑大小不一,可以是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的形状,不凸出皮肤表面,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牛奶咖啡斑是神经皮肤综合征的一种表现。 神经皮肤综合征是一类先天性疾病,常表现为神经、皮肤和眼睛的异常。常见的有3种,即神经纤维瘤病、结节性硬化、脑面部血管瘤病。儿童时期的神经纤维瘤病多为I型。 神经纤维瘤病I型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特征为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周围神经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皮肤:几乎所有病例出生时都可以看到牛奶咖啡斑,容易出现在躯干部位。皮肤纤维瘤和纤维软瘤在婴幼儿时期往往不明显,可在儿童期发病,青春期后增多。纤维瘤主要分布于躯干,也可能出现在面部和四肢,多呈粉红色,数目不定,芝麻、绿豆至柑桔大小,摸起来是柔软的。 眼睛:眼科裂隙灯检查时,可以发现虹膜上有橙黄色的圆形小结节,这种结节称为错构瘤,也称Lisch结节,可随年龄增大而增多,是神经纤维瘤病I型特有的表现。 骨骼:可有先天性骨发育异常,长骨的骨质增生、骨干弯曲和假关节形成,还可能有脊柱侧突、前突和后凸畸形等。 其他:神经纤维瘤病可有癫痫发作。神经纤维瘤增大可引起相应的压迫症状,并可能影响容貌。 单独的牛奶咖啡斑也许只是“胎记”,对人体健康没有不良影响,但如果牛奶斑咖啡斑数目较多而且逐渐变大,就要警惕是否存在“神经纤维瘤病”。若父母发现小孩身上有“牛奶咖啡斑”,建议及早到医院就诊,做进一步检查。   

肖建军 2019-05-18阅读量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