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颈动脉是一个血液流向大脑的通道,对大脑正常功能的维护有着重要意义。因各种原因造成该通道内部管径变小时,就被称作颈动脉狭窄。在引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颈动脉狭窄最不容忽视。临床统计显示,60%以上的缺血性卒中由颈动脉狭窄造成,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 颈动脉狭窄——导致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出现狭窄的几率会越来越高,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脂以及吸烟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约占90%以上。其他的疾病,如夹层动脉瘤、纤维肌发育不良、动脉炎等也可以导致颈动脉狭窄。目前,中国有1/3的成人存在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在70~89岁人群之中,存在颈动脉斑块的人更是高达63%。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学术副院长、4A脑血管病一科主任席刚明教授介绍,颈动脉狭窄患者在早期大多无症状,偶尔有突然出现的头晕、头痛、四肢麻木,一过性的黑懵等。后期可有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症状:记忆力减退、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失语、脑神经损伤、昏迷等。根据有无临床表现可分为无症状性和有症状性: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既往6个月内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卒中或其他相关神经症状,只有头晕或轻度头痛的临床表现。 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既往6个月内有TIA、一过性黑矇、轻度或非致残性卒中等临床症状中一项或多项。 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可分为以下4级别: ①轻度狭窄:<50%; ②中度狭窄:50%~69%; ③重度狭窄:70%~99%; ④完全闭塞:闭塞前状态测量狭窄度>99%。 席刚明教授指出,颈动脉狭窄程度在中、重度的无症状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风险为1.0~3.4%。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即便采用有效的药物治疗控制,2年内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也会高达26%以上。因此,对狭窄小于50%的患者,药物治疗。对于颈动脉狭窄>70%或伴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50%的患者应尽早地手术。对于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及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来说,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 ▲ 动脉粥样硬化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 复杂颈动脉狭窄,病情棘手 近日,4A脑血管病一科主任席刚明教授、4A脑血管病一科副主任王贵平博士顺利为一位多处颈动脉重度狭窄、闭塞、串联病变患者,分期实施了介入手术。 患者为老年男性,因言语不利,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入院。外院行头颅CT检查:双侧脑室旁及基底节区腔隙灶。入院后,头颅MRI平扫+DWI+MRA提示,脑干、双侧小脑及双侧大脑半球多发腔梗、缺血灶;MRA:脑动脉硬化,左侧颈内动脉不完全闭塞,右侧颈内动脉C3-C6段、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多发狭窄。“主动脉弓+全脑动脉造影”提示:右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左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串联左颈内动脉岩骨段中度狭窄,左颈内动脉眼动脉段闭塞。 ▲ 右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 ▲ 左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并串联多处狭窄、闭塞 双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90%,并且左侧颈动脉属于串联病变。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造影结果,席刚明教授、王贵平博士考虑患者双侧大脑半球血流明显灌注不足,属于卒中高危病人,如不开通颈内动脉,反复脑梗死风险极高。但是,如果同时处理两侧颈动脉发生高灌注综合症风险高。 而颈动脉串联狭窄,定义为累及颈内动脉和同侧颈总动脉或头臂干的多节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且狭窄程度>50%。此种情况极少发生,在所有需干预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中,其比例<5%。该类手术难度较单处狭窄病变明显增加,术中每一处的问题处理不好,对病人都是致命的。 席刚明教授、王贵平博士针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研判,决定采取分期手术方式,有利于颈动脉闭塞远端血管逐渐恢复,相应颅内血流也逐步开放,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从根本上解除患者因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引起的脑缺血症状,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 ▲ 席刚明教授、王贵平博士在为患者手术 迎难而上,顺利打通血管 排除手术禁忌,充分完善手术预案并获得家属同意后,9月4日,席刚明教授、王贵平博士顺利为患者进行了脑保护伞下右侧颈动脉支架置入手术,经皮右侧颈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术后一个月,经过综合治疗,患者病情稳定。10月11日,再次行经皮左侧颈动脉慢性闭塞开通术,脑保护伞下左侧颈动脉支架置入手术,经皮左侧颈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术中造影显示,左颈内动脉起始段多发重度狭窄,左颈内动脉前向血流慢,左颈内动脉岩骨段中度狭窄,左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后交通段多发重度狭窄伴次全闭塞。 对于长节段颈动脉慢性闭塞再通,血栓逃逸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患者左侧颈内动脉多处串联病变,闭塞段血栓负荷量大,保护伞无合适着陆位置,手术风险极大,难度极高。 术中,席刚明教授、王贵平博士采用COSIS技术,在保护伞无法到位的情况下,利用Syphonet®取栓支架作为颅内的远端保护装置,减少栓子逃逸,同时利用Syphonet®取栓支架的输送导丝完成微导管交换、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操作,减少器械交换,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经微导丝成功进入狭窄、闭塞颈内动脉,在支架保护下,进行球囊逐段扩张,支架置入……,经多次球囊扩张,置入支架后,造影显示左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明显改善,左颈内动脉颅内段顺利再通,左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后交通段狭窄明显改善。造影及3D造影见左颈总动脉、左颈内动脉、左大脑中动脉显影可,行支架CT见颅内支架成形可,手术取得成功! 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术后,患者言语不利、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明显好转。 ▲ 术后,右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明显改善 ▲术后,左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明显改善,左颈内动脉颅内段顺利再通,左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后交通段狭窄明显改善 “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吸烟等都是颈动脉闭塞的高危因素。”席刚明教授表示,这些高危因素会引起血液粘度增加、动脉血管病变,导致血流缓慢,造成动脉狭窄甚至堵塞。因此,想要预防颈动脉狭窄及闭塞,大家一定要注意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戒烟戒酒、清淡饮食,减少油脂类食物的摄入,避免劳累、熬夜等。 对于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的患者,要遵医嘱服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一旦出现反复发作的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吞咽功能障碍等情况,尽早到有卒中中心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部分内容参考来源:卒中视界、人民网、北京积水潭医院、浦东疾控等。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11-08阅读量2406
病请描述: 颅神经疾病专家王景教授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我左脸疼痛的情况已经持续两年多了,偶有一段时间轻微疼痛,感觉牙齿发凉,严重时无法张口说话及进食,期间也看过很多医生,说是三叉神经痛引起的,也去过了检查,明确是三叉神经痛,打针,吃药以及面部打封闭针都效果甚微,现在该如何治疗?是否必须要手术治疗?手术效果如何?” 王景教授介绍:对于三叉神经痛,初期治疗以药物为主,如药物治疗无效时,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可通过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是唯一针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该手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在保证患者三叉神经的完整的同时,解决血管压迫,真正的根治病痛,此术式是国际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术后三叉神经痛急性期的有效率95%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将至2%以下。 影响三叉神经痛手术成功率的因素 1、术前的明确诊断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初期确诊时一般建议患者先进行CT/MRI检查,排查占位性病变,常见的听神经瘤常见的初期症状就是三叉神经痛,这部分患者就需要进行切除手术治疗了,针对原发性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最佳的手术方法。 2、术中病灶明确 术前的核磁共振薄层扫描、电生理监测、术中导航及高倍显微镜,明确责任血管位置,直达病灶,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那么,诊断三叉神经痛需要做哪些检查? 常规检测内容 1、运动检查 主要检查咀嚼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的运动情况。因咀嚼肌群均止于下颌骨,在三叉神经运动支支配下,运动颞颌关节,参加咀嚼、言语运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参加表情的表达。 2、感觉检查 颜面部的皮肤感觉,主要由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三叉神经感觉根粗大,胞体集中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内,从半月神经节发出三个大而粗的干: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 3、颅神经检查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一般均含有相应分支神经损害的症状表现。 影像学检查 1、磁共振(MRI)检查 可帮助排除颅后窝、小脑脑桥角、海绵窦、Meckel腔等部位肿瘤性或血管性病变所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MRTA更能清晰地发现压迫神经的血管及血管性病变,及显示三叉神经与邻近和血管性病变之间的关系。为术前首先检查项目。 2、CT检查 CT可用于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如脑部肿瘤、血管畸形、多发性硬化症等,亦可发现颅底畸形血管等。另外,在CT高精度下精准定位病灶下,对三叉神经痛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王景 2024-11-01阅读量1972
病请描述:一、超声引导与蝶腭神经节穿刺简介 超声引导就像是给医生的眼睛加了个“透视放大镜”哦。它能让医生在穿刺过程中清晰看到蝶腭神经节以及周围的组织结构呢,这样就能特别精准地把穿刺针送到该去的地方,大大降低了误伤到其他重要组织(像血管、神经啥的)的风险呀。 蝶腭神经节可是个关键部位哦,它和咱们的鼻腔、眼部神经支配都有关系呢。通过对它进行穿刺并给予合适的治疗,可以帮助缓解鼻炎和干眼症的症状哟。 二、治疗鼻炎方面 对于鼻炎患者来说呀,蝶腭神经节穿刺治疗可能会带来不少好处呢。鼻炎常常让大家饱受鼻塞、流涕、打喷嚏这些难受症状的困扰吧。当在超声引导下对蝶腭神经节进行穿刺并注入相关药物(比如有的会用一些局部 麻药和抗炎药物混合液等)后,药物能作用在神经节上,调节鼻腔的神经功能哦。这样一来呢,就有可能让鼻腔黏膜的充血、肿胀情况得到改善呀,从而减轻鼻塞的程度,让大家呼吸能更顺畅些,流鼻涕、打喷嚏这些症状也可能会随之减少呢。 三、治疗干眼症方面 干眼症患者是不是老觉得眼睛干干的、涩涩的,可不舒服啦。蝶腭神经节和眼部的神经联系也很紧密哦。经过穿刺治疗后呀,药物作用于神经节可以影响到眼部神经的调节呢。有可能就会促进泪液的分泌啦,这样眼睛就不会那么干啦,能让大家的眼睛感觉更舒服一些,看东西也不会老是因为眼干而受干扰咯。 四、治疗过程大概了解一下 首先呢,医生会用超声仪器好好地查看一下蝶腭神经节的位置,把周围的情况都摸得清清楚楚的。然后呢,会在穿刺部位做好消毒这些准备工作呀。接着呀,就会小心翼翼地把穿刺针沿着超声引导指示的方向,准确地扎到蝶腭神经节附近,再把配好的药物缓缓注入进去呢。整个过程医生都得特别小心、特别专业哦,不过大家也不用太担心,一般都会很顺利的啦。 五、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 治疗前呀,大家要和医生好好说说自己的身体情况哦,像有没有什么过敏史呀,有没有正在吃的其他药物呀等等。这样医生才能准确判断你适不适合做这个治疗呢。而且呀,要保持心情放松,别太紧张啦。 治疗后呢,要在医院稍微观察一会儿哦,看看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反应呀,比如穿刺部位会不会疼或者是肿胀,会不会头晕呀等等。回家之后呢,要注意休息,别太累着啦。要是做的是鼻炎治疗,那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洁卫生哦;要是做的是干眼症治疗呢,就要注意用眼卫生啦,比如别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呀,要经常眨眨眼睛呀等等。 六、治疗效果预期 治疗一般一周一次。7次一个疗程。经过5~7次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鼻炎和干眼症症状都会得到良好的改善。 不过呢,要知道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对治疗的反应也会有差别哦。有的朋友可能做了一次治疗后,鼻炎或者干眼症的症状就有明显改善啦;但也有的朋友可能需要多做几次治疗才能看到比较好的效果呢。所以呀,做完治疗后要耐心地观察自己的症状变化,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哦,这样才能让治疗发挥出最好的效果呀。 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宣教呀,对超声引导下蝶腭神经节穿刺治疗鼻炎和干眼症能有更清楚的了解呢,这样也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啦。
马彩毓 2024-10-30阅读量1885
病请描述: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被患者称为“天下第一痛”虽然发作不会影响患者生命,但是疼痛患者无法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三叉神经痛治疗前需要进行严格检查,三叉神经痛患者需要检查的项目介绍: 三大常规检测内容 1、运动检查 主要检查咀嚼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的运动情况。因咀嚼肌群均止于下颌骨,在三叉神经运动支支配下,运动颞颌关节,参加咀嚼、言语运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参加表情的表达。 2、感觉检查 颜面部的皮肤感觉,主要由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三叉神经感觉根粗大,胞体集中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内,从半月神经节发出三个大而粗的干: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 3、颅神经检查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一般均含有相应分支神经损害的症状表现。 三叉神经痛影像学检查 核磁检查:血管断层成像(MRTA)在三叉神经痛病因学诊断中也有重要意义,可明确是否有血管压迫,辨认责任血管的走行。 CT扫描:虽对本病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往往无法依靠常规CT扫描确诊。近年来有些学者主张采用此法来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并认为其在诊断三叉神经痛(有时也称“脸痛”)的价值明显大于MRI。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较多,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术、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毁损术等。药物治疗仅能早期缓解症状,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需不断加大药物剂量,同时也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上述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均属于破坏性手术,容易导致面部麻木、角膜炎等并发症,而且疗效维持时间短。 医疗技术的发展为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针对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原因,即血管压迫,采用显微神经外科微创方法解除血管压迫,近期和远期有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种手术方法临床上称为显微血管减压术。目前显微血管减压术已逐渐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其特点是手术创伤小,疗效确切。 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标准 三叉神经痛在后期一般会采取手术进行治疗,目前最新的手术方式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最为有效的治愈该病的方法。以下几种方式为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金标准: (1)典型三叉神经痛的表现,“扳机点”存在; (2)排除炎症和CPA肿瘤; (3)药物耐受、毒副作用大、疗效差; (4)小于70岁,无严重器质性疾病,能耐受手术; (5)不能接受其他治疗后面部麻木; (6)术前头颅MR检查提示三叉神经根与邻周血管关系密切; (7)患者有手术意向。
王景 2024-09-18阅读量2062
病请描述:当胃不舒服时,许多人理所当然认为胃出了问题,但有时候吃了几天胃药却也不见有效果,这是为什么呢?王明杰博士提示:如果胃不舒服,吃胃药不见好转,检查后也发现没有溃疡或胃炎,就不能盲目继续用药了,这时应该考虑另一种可能——颈胃综合征。 颈胃综合征痛在胃,病在颈,颈椎和胃相距较远,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怎么会有联系呢? 什么是颈胃综合征?所谓颈胃综合征,就是颈椎骨刺激了内脏神经,进而引起了胃部的不适感症状。 当颈椎发生骨质增生时,增生的骨刺、退化的椎间盘以及变得狭窄的椎间隙,对颈部分布极其丰富的交感神经会产生不良刺激,这些刺激就会传入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产生优势灶。 该优势灶的兴奋再沿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下传到胃及十二指肠,促使胃及十二指肠功能或器质出现问题。 颈胃综合征多见于长期从事伏案低头工作的人。 这类患者常会感到颈项强痛不舒,或颈项容易疲劳,或有强硬感,出现头晕、头痛、头脑沉重、耳鸣、听力下降;或感到眼胀、眼干、眼痛;或心烦、急躁、汗多、失眠;同时还可能伴有上腹饱胀、疼痛、烧心、泛酸、呕吐、口干、口苦、便秘等胃肠症状。这些与一般胃病很相似的表现,很可能是因颈椎病所引起的胃部炎症。 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时,会抑制胃的蠕动和胃液的分泌,就会出现口干舌燥、不思饮食、腹胀不适、打嗝嗳气,上腹隐痛甚至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 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时,胃蠕动加快,胃液分泌增多,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出现烧心感、反酸、嗳气、上腹部饥饿性疼痛进食后缓解等溃疡症状。 如果你感觉胃部不适而消化系统又没什么问题的话,可以考虑到骨科门诊检查颈椎是否出现了异常病变。颈椎病与胃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随着颈椎病的加重与好转,胃病也会随之加重与减轻,若不重视颈椎病的治疗,胃病也难以好转。 所以,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若同时出现慢性胃炎和其他交感神经亢进等症状时,应想到患有“颈胃综合征”的可能。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611
病请描述:人体的周围神经分布广泛,种类多样,不仅包括感觉和运动神经,还包括一些调节身体无意识机能的自主神经。因此周围神经系统病变所导致的症状非常复杂,称得上是“花样百出”。 干燥综合征最容易侵犯的就是一些负责感觉的小神经,这些小神经分布在四肢较多,因此患者容易出现四肢感觉异常,比如莫名其妙感觉被针刺,或是感觉有虫在皮肤上爬,或是感觉有火在灼烧,或是持续的疼痛。这些异常感受是因为感觉神经的病变产生了误导的信号,使大脑产生了一些错觉。 除了最常见的感觉神经,干燥综合征还会影响一些调节身体基本功能的神经。这些称为“自主神经”的神经负责控制体温、血压、汗液分泌等功能,干燥综合征损伤自主神经的小纤维后,患者就可能会出现少汗、面部潮红、眼干、嘴干、皮温改变等症状。 如果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出现异常的感觉,可进行一些神经的检查,比如肌电图。这有助于明确受损神经的位置和程度,有利于进一步治疗。 (丁弋美、薛鸾)
薛鸾 2024-09-02阅读量1973
病请描述: 张某,32岁,平素月经规律,有时觉性生活时阴道干痛。因自然流产史3次就诊,患者分别于2015年,2016年发生2次孕早期胎停,均曾见胎心,2017年孕18周胎停清宫时,胚胎染色体检查正常,查体:BMI 20.9.辅助检查: 抗核抗体阳性滴度大于500,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均阳性,其余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 “复发性流产,干燥综合征”。 嘱口服硫酸羟氯喹 100mg bid 2个月后后再备孕,备孕是继续服用该药,并加服阿司匹林 25mg bid. 患者末次月经2019年12月12日,自然受孕,孕后继前治疗,并加用低分子肝素,2020年1月16日随访HCG 翻倍欠佳,抗核抗体>500IU。盼子心切的张某异常焦虑,加用强的松 5mg/d,和IVIG静滴,2月2日B超示宫内妊娠,孕51天,见心搏,双侧子宫动脉S/D正常,2周后复查B超孕65天,见心搏,停IVIG治疗。孕20周停强的松,孕24周B超大排畸未见异常。阿司匹林用至孕35周 ,肝素一直用至孕38周,之后自然分娩一健康男婴,体重3215kg。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外分泌腺顾名思义,这些腺体的分泌物不进入血液,而是由导管流出去。当这些腺体受损时,就像河流断流引起土地干裂一样。所以,干燥综合征患者常有口干、眼干,皮肤干痒,阴道干涩等等以“干燥”为主的表现,甚至吞咽干性食物困难。 干燥综合征本身并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育能力,但是会影响妊娠结局。因为一旦怀孕,胎儿及胎盘在妈妈肚子里会被各种自身抗体攻击,造成胎盘功能障碍,胎儿也可能发生胎儿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新生儿狼疮 、新生儿血色病以及对胎儿在宫内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从而流产发生风险增高,胎儿低体重、早产及剖宫产率增加。因为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任何治疗,所以建议干燥综合征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备孕及产检。 西院妇科专家门诊(西院): 周二全天、周四全天 西院特需门诊(西院):周三下午
王哲蔚 2024-08-19阅读量1979
病请描述:近视激光手术,包括全飞秒激光、半飞秒激光、表层准分子激光,都是通过改变角膜厚度的方法重塑角膜表面形态,从而使进入眼内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在这个手术过程中,会损伤部分角膜基质、神经纤维、眼表和泪液分泌系统,使得我们术后泪液分泌的质和量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泪膜不稳定、眨眼频次减少、不完全眨眼,导致泪液蒸发过快,从而出现眼干的症状。 其实近视手术后出现的干眼,大多数都是在手术恢复期内。通常手术后1-2周出现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用眼,根据医生的建议做好护理,按照医嘱用药,一般术后1-6个月内症状逐渐好转,恢复到手术前的水平。因此,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如何预防术后干眼呢 1.术前检查 术前我们必须做一系列的眼部检查和干眼评估,排除一些影响术后干眼的危险因素,比如停戴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2周以上,有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做热敷按摩理疗,有轻度干眼症状的术前治疗2-4周后重新做术前评估。 2.手术方式选择 对于有术后干眼倾向的患者,我们一般选择小切口的全飞秒激光矫正手术,它对角膜神经的影响更小,术后角膜表面的完整性更好,术后干眼的风险更小,干眼的程度更轻。也可以选择对干眼完全没有影响的ICL晶体植入手术。 3.手术配合 手术过程中患者的配合也很重要,配合好,可以避免过量使用表面麻醉滴眼液,减少负压吸引次数和时间,缩短手术器械在角膜上的操作时间,这些都可以降低术后干眼的风险和程度。 4.术后护理 术后一定要按医嘱规范用药,不能擅自加药、减量、停药。要合理用眼,电子产品的使用要控制节奏,使用30分钟要休息3-5分钟,在比较干燥的空调房间要增加用眼环境的湿度。均衡健康饮食,睡眠充足也很重要。如果术后干眼症状不缓解或者加重,要及时就医,不能硬撑着或者自行买药,以免造成一些不可逆的损伤,影响术后视力和生活质量。 术后干眼的治疗 如果术后出现了干眼症状,也不要过于担忧,有很多药物和理疗方法可以治疗术后干眼。 1.人工泪液 一般术后第2天我们就会给患者使用人工泪液,帮助在恢复期内稳定眼表泪膜,减少干眼的症状,人工泪液的种类和浓度有很多种,用法和用量因人而异,即使对于同一个患者,术后不同的恢复阶段,人工泪液的用法和用量也会有所调整, 2.热敷按摩理疗 有的干眼患者主要是因为出现了睑板腺功能障碍,脂质分泌出现问题,导致泪液蒸发过快。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蒸汽熏蒸,睑板腺按摩理疗,改善脂质分泌,稳定泪膜,延长泪膜破裂时间。 3.OPT光脉冲治疗 对于严重的干眼患者,我们也是有办法的。OPT光脉冲干眼治疗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治疗方法,它是通过瞬间的光热效应,直接改善睑板腺功能,减轻炎症,改善循环,从而减轻干眼的症状。
赵立全 2024-01-22阅读量1088
病请描述: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是一组以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异质性疾病,具体类型超过200种,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病理改变多样,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涉及多学科内容。如何评估病情,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病程、临床表现、接触史及体征 在患者病史信息采集中,应描述病例的症状及其演变过程,其中活动后呼吸困难和干咳是ILD最常见的表现。经典的以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ILD如IPF通常表现为隐匿起病、缓慢进展的过程;一些炎症反应较为突出的ILD如HP、COP、CTD-ILD,则多表现为亚急性病程,并可能伴有发热等表现;还有些ILD表现为急性病程如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interstitialpneumonia,AIP)和部分CTD-ILD(如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或抗合成酶综合征相关ILD)。此外,需注意部分ILD在自然病程发展中可能出现急性加重,如IPF急性加重(acuteexacerbationsof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AE-IPF),表现为在稳定或缓慢进展的疾病中突然出现症状恶化。如患者出现明显的发热、咳痰、胸痛症状,需警惕合并肺部感染。 除了呼吸系统症状,ILD患者需要关注全身多系统症状,因为ILD可能是系统性疾病的表现之一,如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干燥综合征(Sjögren′ssyndrome,SS)、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sclerosis,SSc)、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inflammatorymyopathy,IIM)、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vasculitis,AAV)、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diseases,IgG4-RD)、炎症性肠病等。因此需要询问患者有无口眼干、皮疹、光过敏、关节病变、肌无力、猖獗龋齿、雷诺现象、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并不直接导致ILD,但与多种ILD尤其是IPF相关,因此反酸、烧心等相关症状也需记录。 所有拟诊ILD患者都需仔细排查特定接触史及潜在继发病因,包括:①职业/环境相关:对所有患者都应该询问具体的职业类型,对有潜在生产性粉尘暴露的职业如矿工、石材加工等还应记录潜在暴露接触时间和防护情况;患者所居住和工作的环境在一些怀疑HP的患者中应仔细询问,鸽子等鸟类和霉菌的接触是询问的重点;②吸烟史:多种ILD均与烟草暴露有关,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respiratorybronchiolitisinterstitiallungdisease,RB-ILD)、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esquamativeinterstitialpneumonia,DIP)、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ulmonaryLangerhans′cellhistiocytosis,PLCH)等,尤其应特别关注起病前半年的吸烟量;③特殊用药和治疗史:药物诱发ILD并不少见,因此需要注意并记录患者有无相关药物应用史,重点关注博来霉素、白消安、部分抗肿瘤药(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药物等)以及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射线暴露史如放射治疗史亦应注意收集。 二、实验室检验 实验室检验除常规化验外,绝大部分ILD患者均需完善CTD相关检验。ATS/ERS的指南建议对所有拟诊ILD患者进行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ies,AN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itrullinatedproteinantibody,anti-CCP)和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的检测。如患者伴有前述CTD相关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还应对具体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如怀疑SS时应查抗SSA和抗SSB抗体,怀疑SSc时应查抗Scl-70抗体和抗着丝粒抗体,怀疑IIM时应查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yositis-specificautoantibodies,MSA),怀疑AAV时应查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ANCA),怀疑IgG4RD时应查血清IgG4水平。此外,一些血清学指标还与ILD患者纤维化程度和预后相关,如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vonderLungen6,KL-6)等,如有条件应一并检测。 三、影像学检查 胸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resolutioncomputedtomography,HRCT)能够提供较为精细且准确的影像学征象和病变分布特征,是ILD无创诊断及评估的必备方法,因此所有拟诊ILD的患者均需完成胸部HRCT检查,HRCT扫描采用锐利算法,重建图像层厚≤1.5mm,并需包含三位(维)重建图像。建议通过影像储存和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PACS)对HRCT图像进行观察。对于临床疑诊HP、RB-ILD患者,可行呼气相HRCT以明确小气道病变。对于以双肺背侧胸膜下磨玻璃、细网格病变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可行俯卧位HRCT除外坠积效应。对于合并肺内肿块、结节、空洞、无法解释的异常征象(如马赛克征、胸膜下楔形实变)和(或)显著淋巴结肿大患者,还应行胸部增强CT。 四、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ioalveolarlavage,BAL)在ILD患者的诊治中意义重大,除影像学表现为典型UIP、可能UIP且没有提示其他诊断特征的患者,在评估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并行BAL。不同ILD关注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oalveolarlavagefluid,BALF)检查项目有所不同,主要项目包括细胞计数及分类(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学和流式细胞分析等,具体见表1。此外,BALF还有助于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肺部感染,一些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耶氏肺孢子菌和人巨细胞病毒等的肺部感染影像学表现与ILD有类似之处,而ILD患者,尤其是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也容易合并肺部感染,因此也需要对临床不除外感染的ILD患者进行BALF的病原学检查。 五、组织学检查 组织学是部分ILD诊断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获取组织学标本的手段包括SLB、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cryobiopsy,TBLC)、经支气管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和经皮肺穿刺活检等。不同ILD建议的组织取材方式有所不同,具体见表1。其中SLB是被推荐最多的组织学获取途径,尤其对于疑诊IPF和某些疑难、诊断困难、治疗方向不明的ILD患者,在MDD中加入SLB资料及病理科医师讨论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度。TBLC是近年来逐渐在ILD诊断中应用的肺活检技术,其安全性和诊断效能已经在多项研究中得以证实,MDD联合TBLC获取的组织标本可使大多数ILD获得诊断。TBLC和SLB获得组织学诊断的一致性仍有待进一步探索,考虑到TBLC获得的组织一般小于SLB且较难确定胸膜下病变性质,依赖TBLC获得的诊断误差可能更大,因此基于TBLC的ILD诊断可能更需要MDD。TBLB获得肺组织较小,对于纤维化型ILD如IPF、纤维化型HP等诊断效能不高,在这类ILD中谨慎选择。因ILD存在明显异质性,无论SLB还是TBLB、TBLC,理想条件下都应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指导下尽可能从多个肺叶或肺段(根据HRCT病变特点确定)获取组织以提高诊断效能,同时应避免在正常或终末期纤维化区域取材。 六、功能学评估 功能学评估对于ILD诊断、病情评估和管理策略的确定都十分重要,主要包括肺功能测定和6 min步行试验。肺功能测定应至少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LCO),测定时应按照ATS/ERS肺功能测试标准化工作组的规范完成,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6 min步行试验 是一种可靠而实用的心肺功能测量方法,是对FVC结果的有机补充,其测定也应该按照ERS/ATS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对于多数ILD,尤其对于纤维化型ILD如IPF,FVC和6 min步行试验结果的变化情况对疾病预后有较大的提示意义,因此在疾病确定诊断时应尽可能留存基线资料。
王智刚 2023-11-21阅读量1903
病请描述:视疲劳又称眼疲劳,是一种以患者自觉眼部症状为基础,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不耐久视、干涩不适、酸胀流泪、头痛眩晕、精神萎靡等。在眼科疾病中常见,属于心身医学范畴。 导致视疲劳的原因很多,比如眼部调节性因素,屈光不正、屈光参差,眼肌长时间收缩。其他诱发的眼病,如干眼症、结膜炎、角膜炎等等。 西医多是对症治疗,采用滴眼液防止眼部干涩,达到润滑的效果,同时口服维生素A、B1、B12等可以调节眼部肌肉,缓解眼肌痉挛,从而减轻视疲劳的症状。 叶黄素,属于类胡萝卜素家族,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和花卉中。叶黄素是构 成视网膜黄斑区的重要色素。研究表明,叶黄素对老年性黄斑退化病和白内障等视力疾病有防护作用。还可缓解疲劳,对眼涨、眼痛、畏光、视力模糊、眼干涩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所以现在有很多保护视力的保健产品都是含有叶黄素的! 有学者多这一类产品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原材料都选用的是中药材。在所选的中药材中使用频率最高,就是最多用的是枸杞子、菊花和决明子。 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目昏不明。 菊花: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有视疲劳的朋友,可以对照选用适量,泡茶饮用。 另外,中成药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对于由于肝肾亏虚引起的视物不清或眼干,早期单纯使用多能获得较好疗效,病情较重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也能缓解症状。
苏丽娜 2022-11-17阅读量1691